分享

宁和明白人打架,不跟糊涂人说话

 昵称535749 2019-07-30

2019-07-29 15:12 

华人号:华哥读报

老虎看见一条疯狗,赶紧躲开了……

小老虎说:“爸爸,你敢和狮子拼斗与猎豹争雄,却躲避一条疯狗,多丢人啊!”

老虎问:“孩子,打败一条疯狗光荣吗?”小老虎摇摇头。

老虎接着问:“让疯狗咬一口倒霉不?”小老虎点点头。

“既然这样,咱们干吗要去招惹一条疯狗呢?”

——不是什么人都配做你的对手,交流有时是需要档次的。

聪明人之间的争吵是什么样的?

大概是理学大家朱熹和心学大师陆九渊!哲学理论上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朱熹的好友吕祖谦为了调和两人的分歧,于是便有了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哲学之辨——“鹅湖之会”!

两人分别以自己的学说,为“人应该怎么学习、做事”做理论指导。

朱熹的理学提倡:

“人应该格物致知,先有经验和学习,进而才能规范人的行为意识,从而成为一代圣贤。”

所以,人有欲望容易变坏,要束缚人性,只有经过修行以后才能做到发乎于心。

而陆九渊的心学却认为:

“本心为善,心即是宇宙最本源的东西,只要心的出发点是好的,不忘本心,才是为人处事之本。”

他说,人欲也是心的一部分,只要心是善的,那么遵从善心做出来的事,肯定也是好的。

两人都坚定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在鹅湖激辩三天三夜。

这一架“打”得酣畅淋漓,最后是陆九渊的心学略胜一筹,两人不欢而散。

但这次的切磋,让两人更加惺惺相惜。

再分享另一个故事吧。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接待了一位身穿绿衣的人,那人说:“我想请教夫子,关于时间的问题。一年有几个季节?”

子贡想这个简单,便说无需夫子作答,我答即可,“四季。”

绿衣人却斩钉截铁地反驳,“一年明明只有三季!”

想想看,这不是无理取闹吗?于是,子贡和绿衣人争个不休。

孔子听闻后出面调停。

孔子见面后,承认绿衣人所说的,一年只有三季。

绿衣人听此,大笑而去。

子贡疑惑不解:“可是,一年的确有四季啊?”

孔子摇摇头笑道:

“那人一身绿衣,分明就是田间的蚱蜢。蚱蜢是春生秋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他的世界根本没有冬天。”

“你跟这样的人,就是再争上个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虽然吃了个亏,但也长了个大教训!”

听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和糊涂人说话,只会越说越糊涂,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毫无进益。

自我损耗”,而自我损耗过度,终将走向自我灭亡。

《水浒传》里“杨志卖刀”,正是如此——

杨志卖刀的时候,遇到了糊涂人牛二,牛二死缠烂打,非让杨志证明自己的刀是真的宝刀。

于是杨志无奈地挥刀砍铜剁铁,证明宝刀削铁如泥。但牛二仍旧不放过他,最后在牛二的百般刁难下,杨志的耐心被消耗殆尽,便一刀杀了牛二,以证宝刀“杀人不见血”。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牛二就是杨志鞋里的那颗沙子,看似不起眼,却让他过度的耗损,最后将逼入绝境!

他用自己的死皮赖脸,来挑战你的理智和自控能力,一旦稍有不慎,就会祸及自身。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被人指责或者诽谤,我们该怎么做呢?

先听,先反思,“当非常之谤而不辩”。

也就是说,受到指责时,首先不应该是反驳和争辩,而是要先反省自己,思考一下对方的指责是否有道理,客观的审视自己。

如果对方确实言之有理,我们就应该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并感恩能够坦诚指出我们不足的人。

反之,如果对方是无理取闹,评价失实,对我们进行了无端的诽谤或者语言攻击。那么,我们更没有必要与之争辩,因为面对恶意中伤,再怎么争辩都是浪费口舌,对于这样的人,直接不要理睬才是最明智的做法,清者自清。

俗话说的好,“宁和明白人吵架,不与糊涂人说话。”就是这个道理。

“敬君子方是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

寒山问拾得:

“世间谤我,贱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里的“你且看他”,是“夫唯不争,而天下莫与之争”的智慧。

毕竟“欲成大树,不与草争,将军有剑,不斩苍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