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的《哪吒》燃爆了:命运不公,就与它斗到底

 昵称33542116 2019-07-30

【 始 】

在那个遥远的古代神话中,哪吒三太子乃灵珠子转世,生来异象。

手持混天绫、火尖枪,脚踏风火轮,端的是一个根正苗红好少年。

他翻江倒海,东海屠龙,为民除害,却碰上一个拎不清的爹。

戕害百姓的龙王三太子被哪吒抽了筋,四海龙王找上门来要水淹陈塘关,哪吒的亲爹李靖同样勃然大怒,却是对自己的儿子。

原著中,李靖斥他:累及父母,是为不孝。

哪吒是神话中的少年英雄,也是公认最无助最寒心的小孩。

他削筋断骨,将一身血肉还给父母,后以莲身重生,渣爹李靖还好意思端着宝塔来镇压他。

哪吒的故事里,英雄的部分从来不是重点,他对父权的抗争,才是人们真正向往的东西。

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两位人物,离经叛道,名号响亮,一是那踏凌霄碎南门的齐天大圣,一是这削筋断骨塑莲身的三太子。

在他们的世界中,其他人都是脸谱化的,比如龙王三太子爱吃童男童女的奇怪癖好和李靖神奇的脑回路。

所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虽然讲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却让故事在另一种意义上,得到完满。

在这个故事里,哪吒不再是灵珠转世,而是魔珠投生,他生来就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

而本属于他的灵珠,被申公豹偷给了龙族,送给了龙宫三太子敖丙。

他被排斥、被讨厌、被避而远之,就算做了好事,也没有人相信。调皮捣蛋的表面下,藏着一颗寂寞、渴望被认可的心。

而敖丙即是灵珠,他却背负着龙族的众望,龙王希望他能够成仙,帮助龙族脱离苦海,即使需要付出戕害百姓的代价。

灵珠和魔珠,为物时,善恶分明,可一旦沾了人性,是非善恶就不再那么清晰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经上映,就获得了超高票房,无数成年人因这个哪吒而感动。

是啊,这个哪吒不再是跟爸爸对抗的那个孩子。

因为对我们成年人来说,早就过了跟爸爸叫板的年龄,可是这个哪吒对抗的是充满成见与不公的世界,也是被世人贴上了标签的自己啊。

跟爸爸过不去有什么意思,与命运斗,与自己斗,才是真正的热血。

这个哪吒身上充满了励志与感动,但成就这样的哪吒却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

这部电影称得上一部有教育意义的心理学大片。

【壹】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

在电影前面三分之二的时间里,哪吒对自己的评价都是靠他人来做标准的。

他想要交朋友,却被排斥,每天被关在李府中做一个没什么新意的熊孩子。

偶尔逃出去刷刷存在感,带着一种做不成朋友就做你们的讨厌鬼,总之不寂寞就好的悲凉感。

在心理学中,个体自我的概念的构建一般从四个方面下手:

1、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

2、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

3、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我;

4、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我。

哪吒就是通过他人的行为反应来推断自己的典型。

他是魔珠投生,大家早就给他贴上了“恶”的标签,这个时期的哪吒,对自己的认识就是:

一个讨人厌的熊孩子。

那我是个熊孩子,我干点熊事儿那不是最正常不过的吗?

哪吒根本没深思过自己是谁,自己要成为谁这种触及灵魂的问题。

当然,毕竟他才三岁,虽然早熟了一点。

在自我觉知的层面,有内在自我觉知和公众自我觉知两种。

内在自我觉知者坚持的是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信念,外界环境他们根本不care。

而对公众自我觉知者来说,他们非常看重外界他人的影响,以外人做标准,就会常常受打击。

哪吒遭受的打击比较严重,别人叫他妖怪他就会愤怒,他的生活态度已经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了。

他人的成见,他人的标签,才是困住哪吒的魔咒。

当我们觉知自己的时候,才是真正长大的时候。

“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哪吒自我成长最关键的一步,不是他拒绝向天命低头,而是他不再向他人的评价低头。

【贰】是魔是仙,家庭教育很重要

哪吒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内在自我者的呢,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的力量。

在这部电影中,哪吒的母亲不再是一个最重戏份只有怀胎三年的女人,父亲也不再是一个见儿子就像见仇人一样的奇怪老爹。

他们更像是一对凡世中的父母了,竭尽所能给儿子爱和力量,平凡且伟大。

哪吒一出生,因是魔珠投生,天生戾气,差点就被太乙真人现场灭掉,其母不顾性命护他周全,李靖向众人承诺,一定会好好管束儿子。

李靖上天庭求天尊解咒,却只求到了两道换命符,他瞒着妻子准备替儿子应劫。

因为怕儿子后半生戾气太重又无所依仗,所以让哪吒拜太乙真人为师。

哪吒不听劝,他骗哪吒说:你是灵珠投生的。

哪吒信以为真,跟着太乙真人刻苦修炼。这在心理学中,叫做“自证预言”

在家庭教育中,这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你给孩子一个预言,你跟他说,你是个懒虫邋遢鬼,他不知不觉就会按照这个预言去行事。变得越懒越懒,越来越邋遢

但如果你跟孩子说,你真是个聪明优秀的小机灵鬼儿,这个孩子就会把事情做得越来越好,因为他们会按照预言,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

哪吒把自己看作灵珠投生,卯足了劲斩妖除魔。

虽然因为过于浮躁,做不到尽善尽美。后来他被村民误解,又恰逢三岁生辰,母亲告诉哪吒,陈塘关的百姓都会来给他庆生。

哪吒表面上无所谓,实际上却充满期待。

为了让他开心,李靖挨家挨户去卖面子,还捉了真正的妖怪要在生日当天为哪吒洗清冤屈。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父亲的形象,我为你深谋远虑,我为你把命都豁出去了,但我就是不说。

好在所有的爱,都会在一个合适的时机真相大白。

父母的爱,是哪吒一直没有堕入魔道的原因。

他们从未放弃过他,一直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一直告诉他他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变处境。

他们给了他,始终如一的爱与认同,正是有这样的底气,哪吒才敢于不向不公的命运低头。

而为什么哪吒自始至终,都拥有善良的底色,也正是与父母的身体力行有关。

父母以守护陈塘关为己任,即使疏于对哪吒的陪伴,但哪吒的三观已经由父母搭建完成。

守护百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甚至不必用善恶来评判,这已经潜移默化成了他的行为准则。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如此,敖丙有龙王那样的家庭教育,有申公豹那样的学校教育,为何还能在最后守住自己的善念?

我觉得可能与基因有关,毕竟是灵珠投生,换个普通孩子哪能受得住。

【叁】是魔是仙,没有绝对黑白

如同之前所说,《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不再有脸谱化的善恶,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背后的苦衷。

我们很难再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责某个角色是个不折不扣的坏蛋。

在心理学中,没有对错,只有因果。这部电影里,成见是恶的动因。

——敖丙身负龙族的希望,他渴望守护善念,又不忍辜负期望,他痛苦彷徨。

直到他的身份在百姓面前暴露,百姓只因他头上的角就将他视为妖物。

完全不顾他刚刚救了他们的性命,“恶”是他做出的抉择。

——龙王虽被天庭赐了官职,却是变相的囚禁。

永生永世在暗无天日的海底守着被囚禁的妖兽们。

只因天庭早就给他贴上了妖兽的标签,即使归顺立功,也只能是这样的结局,“恶”是他和龙族复兴的希望。

——申公豹努力勤勉,修为了得,但因为是豹子精修炼成仙,而得不到重用。

愤怒燃烧了他的理智,生而为豹,为什么会是他的原罪?

“恶”是他快意的报复,是他证明自己的契机。

他们的“恶”太鲜活,因为这个世界对他们的强迫,太真实。

世界就是这样,没有非黑即白,大多数都是灰色地带。

我们行走于世,大多数时间是在与自己抗争——我们抵抗自己负面的部分,追求理想,恪守原则。

同时我们也在做不断的抉择,当外界无数个重压来到我们面前时,我们如何坚持自己,如何做出选择。

凡心两扇门,善恶一念间。

【 终章 】

《悟空传》中孙悟空说: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只有成年人才明白,那天地,那众生,让我们经历过多少个艰难的时刻。

《哪吒之魔童降世》亦是如此。

孩子们看到哪吒的不服输,觉得他很酷。但成年人看到他的蜕变才能戳中心中最柔软的那个地方。

我们生来都要面对成见、面对不公。

质疑、压迫、嘲笑、责难在我们的征程中更是常见,可我们仍然一直在路上,坚守信念,始终热血。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谁,我们想去哪里。

人生虽不易,但它可贵在永远有爱和期待,也永远交给你,自己掌握命运的权利。

秋文心理致力于整合传播国际先进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培养专业、品质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团体,让更多的人看到心理学带来的改变和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