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描写人物的高超技艺,古往今来无人能出其右,曹公笔下的林黛玉是: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风流婉约的林妹妹瞬间跃然纸上,你读到这句时,想到的决然不是精明强干的探春。 为何会如此呢? 人物的长相,就是人物的性格。 古人说相由心生,不无道理。 一个人的容貌是天生的,但是到了一定年纪后,内心世界的模样,往往会反映在外貌气质上。 一次林肯总统面试一位新员工,后来他没录取那位应征者。 幕僚问他原因,他说: “我不喜欢他的长相!” 幕僚不理解,又问: “难道一个人天生长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错吗?” 林肯回答: “一个人三十五岁以前的脸是父母决定的,但三十五岁以后的脸应是自己决定的。 一个人要为自己三十五岁以后的长相负责。” 以貌取人,并非是肤浅,而是一种人和人交往的准确直觉。 01、你的长相,就是你的性格 一个人若长期用单侧咀嚼,会造成大小脸的相貌。 一个细微的动作做久了,就会改变你的容貌。 一个暴躁的人,往往喜欢蹙眉,所以他们的眉目会上挑; 一个蛮横的人,喜欢瞪眼,所以他们的眼睛会往外凸。 而一个温和的人,面容比较安然,所以他们的气质往往沉静;一个乐观的人,嘴角上扬,所以他们的面容往往温柔可亲。 所以,一个人的性格会反映在脸上,这些表情经年累月,就会凝固成容貌。 小时候,你的面貌和外在是父母给的,但是一旦经过岁月的洗礼,你就要学会为自己的长相负责。 人们常说:人不可貌相。 可人和人之间的相识,偏偏都是从外貌开始的。 你不会喜欢一个眼神浑浊、满头油腻的人,因为你觉得他猥琐,你也不会喜欢一个衣着不得体,满脸黑光的人,因为你觉得他邋遢。 你会对一个干净利索,眼神明亮,修着整齐指甲的人好感倍增,因为与他相处一定会心情愉悦。 第一印象其实非常重要,不出意外的话,它会很准确地反映对方的性格。 通过一个人的外貌,你大概就会知道对方是何等样人。 所谓修心,其实也是在修身。 常言道: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灵魂丰盈的人,处事往往云淡风清,沉稳淡然。 一个人心底善良的人,长相也自然温暖亲和。 02、你的长相,呈现你的生活 在物质生活相当丰沛的现代生活中,肥胖被视为一种丑。 观察同龄人,尤其是男生,堕落都是从疏远了运动开始的。 特别是毕业后,忙于工作应酬和享乐,又不节制饮食。 三五年后,当年清秀的少年一个个都变得脑满肥肠、臃肿不堪、满脸横肉,真是糟糕。 村上春树说: 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对此我深以为然。 一个身材匀称的人,他一定有着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相当规律的生活习惯。 我们经常看到有文章说,你的身材里,藏着你的生活态度。 肥胖不单是一个审美问题,更是一个人是否自律的问题。 一个人在面对美食的时候能够克制约束自己,那么在其他事情上同样可以很好地自律。 很多时候,越自律,越自由。自律是通往自由最踏实的一条路。 不论你是否服气,你的长相、气质、身材,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你的精神品质。 有人说,这个看脸的社会也太不公平了? 有人反驳说,陌生人社交,谁愿意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了解你的内在呢? 殊不知,即便穿越了你邋遢的外表,你的灵魂也不见得多招人喜爱,因为外表多半就是你内心的外在投射。 不要忽视容貌所反映的一切。 比如: 谈吐不凡的人,平时博览群书; 妆容精致的人,一定有着良好的审美; 气质不俗的人,内心一定别有洞天; 仪容整洁的人,一定生活规律,按时作息; 身材匀称的人,一定按时锻炼,饮食健康。 好看的皮囊要靠父母的基因,但让人看着干净舒服的长相,需要你的自律和爱护,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相貌负责。 你的容貌,正是你赋予生活的样子。 03、你的长相,折射你的灵魂 大家应该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画家,他想画佛、画魔。 画佛的时候,他来到一个寺庙,遇到一个僧人,看到他打坐时清明安详、宝相庄严。 于是他便邀请僧人做他的模特,并许诺其丰厚的报酬。 画作完成后,画家一举成名,僧人也如愿拿到了重金谢礼。 过了一段时间,画家想要找一个魔鬼的原型,但是找来找去都不满意。 直到有一天,他去了监狱,见到了一个犯人,他很满意,于是着手作画。 这时候,犯人失声痛哭。 画家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 犯人说: “上次你画佛的人是我,这次你画魔也是我。” 原来,僧人拿到报酬之后,下山去花天酒地,金钱很快用完。 但是欲望却越来越大,最终一步步沦陷下去,他偷盗、抢劫、无恶不做,最终锒铛入狱。 在寺庙里诵经是佛,在山下作恶是魔。 “相由心生”,一个人的容貌会随心念改变而改变。 佛与魔,只在一念之间。 在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美,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丑。 若性格乖戾,或是修养不够,你的长相会显露无疑。 你的长相,其实就是你灵魂的模样。 一个人的长相,是生活的投射,是时光的馈赠,是内心的外显。 长相好看,不仅仅表现为美好的外在,更是说有着丰盈的灵魂。 境界,我们信奉:我好,你好,世界好;我们愿意把价值带给每一位与我们接触的伙伴;我们尊重每一个人的界限;好的学问应该被更多的人分享和尊重。到达人生理想境界的路远不止你眼前的一条。 |
|
来自: 天天快乐者 > 《人生修养、做人、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