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唱指挥手势:点前线与点后线

 览群书观世界 2019-07-31
                        二、点前线
    获得点之前的运动线叫做点前线,用逐渐加粗的实线表示(见图例8),它表示运动时的加速和加力,这一运动过程称为“点前运动”。“点前运动”是演唱(演 奏)者在表演过程中预测指挥点的依据,以此来判断乐曲的速度和力度。点前运动要做得简洁明了、自然流畅,以免给队员造成判断上的麻烦,必须从一开始练习就 要特别关注点前运动的朴素和简洁。
    三、点后线
    第一点产生后的连续运动是要去做第二个点,其目的是借点的反弹,运动到敲击下一点的点前位置上(标“X”处),这时的运动就是“点后运动”,所得的线称为 “点后线”,用虚线来表示(见图例8)。它是由点后的自然反作用力的运动所产生的。点后线的速度和力度与点前线的速度、力度正相反,速度是越来越慢、力量 是越来越小,以至达到击点前相对停顿的状态,再产生第二次击点,如此连续地做周期运动可连续获得“点”,其分解动作过程是:点前线、点、点后线。
    获得敲击点的可能性通常有三种(以右手为例):
    1.自上而下的点前运动获得的点为“下击点”。
    2.由内向外的点前运动获得的点为“外击点”。
    3.由外向内的点前运动获得的点为“内击点”。
    以上三种击点法在指挥的过程中经常使用,是指挥获得点的基本击法(见图例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