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医药行业公司从1999年(或上市当年)到2019年的涨幅拉出来,踢掉近两三年上市的新股和重组股,得到15家公司,他们期间涨幅都达到了10倍以上,其中涨幅最大的恒瑞医药从上市到现在涨了106倍,每家公司的期间年化涨幅都在13%以上,如果算上期间分红,将是非常可观的回报。 2、非常有意思的是放在一起看,会发现这些公司,尽管同属医药行业,但几乎都在不同的子行业里,其过往的成长有这个各自不同的模式和轨迹;概括起来,可以看到三个能给予启示的地方:赛道、定价权和管理层; 3、赛道:所在的细分领域有广阔的潜在市场,并且在过去的20年属于潜力持续释放 恒瑞医药,一开始就选择了“做大厂不想做的(当时都在做抗生素),小厂做不了的(肿瘤药有门槛)”肿瘤治疗领域;随着预期寿命延长肿瘤发病持续增加;1998年以来三大基本医疗保险接力+人均收入提升,肿瘤药的购买力提升。到目前每年400多万新发肿瘤,这是一个足够长的赛道; $云南白药(SZ000538)$,延伸消费品时进入的牙膏行业,其时以正好缺乏中草药概念的品牌;长春高新生长激素针对的矮小症,3%的适龄儿童是其患者池+生活水平提升对升高的关注提高;通化东宝大几千万的糖代谢患者池;爱尔眼科电子产品普及高发的近视率;鱼跃医疗,庞大的家用医疗小器械需求,跟小家电类似; 4、定价权:或是历史形成的品牌,或是行政审批造成的壁垒,或是持续推出新产品,或是先发优势形成的技术领先。 在近300家医药公司的前15个10倍股中,竟然有四个传统中药品牌,云南白药、片仔癀、东阿阿胶和同仁堂;这一类品牌的特点是:(1)别管效果如何,它总在部分消费者心智中占有地位,而且文化的惯行很难短期改变;(2)因为各种原因这些品牌是历史上形成的,本质上相当于是前辈人已经帮企业付一部分广告费。(3)独特的品牌给了他们一定的定价权。 $华兰生物(SZ002007)$,生产血制品用的原料是血浆,血浆需要建浆站从健康人体抽取,在90年代河南艾滋病事件发生以后,国家控制血浆站的数量,血液制品供不应求,血浆站一时成为行政审批下的矿产; 恒瑞医药,我之前的帖子里说过了,持续不断的推出产品,尽管药品价格总体上是螺旋向下的,但是每一个新品推出来总能有一段时间的定价权; 长春高新,生长激素在90年代末是一个分成小众冷门的产品,患者没有意识医生更少,没有其他企业看得上这个产品,这给了生长激素一个非常关键的先发优势;后来长春高新的生长激素总是比其他对手领先一代,每一代的独家给了一定的定价权; 5、管理层只看企业成功的内因,所有成功的企业追溯到最后都是人;上面这些企业中多数背后也有一个鲜明的人:恒瑞医药的孙飘扬,通化东宝的李一奎,华东医药的李邦良,华海药业的陈保华,$东阿阿胶(SZ000423)$的秦玉峰、华兰生物的安康、长春高新的金磊、爱尔眼科的陈邦。部分我们之前的帖子中提到过,可以点链接看,都有非常独特的地方。 6、欢迎讨论,补充看法,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