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范 | 吟诵美如画“激活”古诗文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07-3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个“读”,放在古代,讲的不是将诗词“读”出来,而是汉语诗文传统的表达方式——吟诵。这种包含了诗句和旋律音的诵读方式,历经三千多年沉淀,让诗句中的平平仄仄,不再仅仅是用字的声调,“依字行吟,平长仄短”,平仄声调变成确定吟诵旋律的轻重和语音长短的标准。昨日,庆祝第20届普通话宣传周暨青岛市普通话吟诵论坛在宁夏路小学举行,全市三百余名教师及吟诵爱好者齐聚,全国吟诵学会 秘书长徐健顺、临沂杏园小学校长梁士 国等专家现场授课,为青岛掀开吟 诵新篇章。 

汉语诗文的“活态”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诗句,描述了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用吟诵来展示,除了高低起伏的旋律音外,还会看到孩子们举起右手不停地在空中摆弄绳线,摇头晃脑开心地看向天空“放风筝”的动作设定。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展现在了眼前。 

与朗诵截然不同,吟诵也不是“唱古诗”,它不仅要按照 “平长仄短”的行吟准则将诗句唱出来,还要融合诗词作者的写作心境,配以合适的肢体动作。如果说朗诵是将诗文以“声音”为媒介传播,那吟诵便实现了“声音”“曲调”和“神情动作”三者的融合,它以更加具象的方式,去诠释古人的心态、情态和意境。其中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只有吟诵的时候最接近,因而吟诵也是汉语诗文的 “活态”。 

千年以来,吟诵曾经在中国各地私塾、官学中普遍存在,代代传承。“自古读诗皆吟诵,吟诵是汉语诗文的传统读法。我们学习了古诗词,也要知道古人是如何念这些古诗词的。”全国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健顺老师说。徐老师现场吟诵了《诗经》的经典篇幅《小雅·鹿鸣》,抑扬顿挫中,诗歌的恢弘大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徐老师现场吟诵了《诗经》的经典篇幅《小雅·鹿鸣》

学校里的“小和尚念经” 

由于种种历史因缘和客观原因,时至今日,吟诵也面临失传的窘境。青岛已有不少中小学校的吟诵教学已经成为特色课程,文登路小学、福州路小学、山东路小学都在推广吟诵的道路上,钻研了很多年。而胶州市三里河小学已将吟诵纳入了校本课程中。

胶州三里河小学“我们的节日——端午”经典诵读活动,吟诵《诗经·木瓜》

如果你在周三的早上走进文登路小学,听到和看到的晨读景象一定区别于平常。学校把周三早上定为“吟诵时间”,路过每间教室,都能看到摇头晃脑的学生们,在津津有味地吟诵。 “就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摇头晃脑,声音高低起伏,场面特别可爱,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方式。”文登路小学负责诵读教学的李莉老师说。为了在学校里推广吟诵,每周三学校还会邀请民间吟诵老师到校授课,并将经典曲目录制成音频文件,供老师和学生们学习使用。 

文登路小学的学生在青岛大剧院的舞台上表演《礼乐画诗书》,将茶艺、吟诵、古琴、书画等国学元素融合

在胶州三里河小学,吟诵有专门的校本教材,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吟诵课程。此外,学校还特别成立了面向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吟诵社团。林打打老师从2010年起就在山东路小学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尝试吟诵教学,对青岛目前吟诵教学的推广有着一股子执着劲儿。她说:“区别于传统的诗词教学,吟诵不需要死记硬背,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用更加轻快的方式深入了解诗词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吟诵教学的魅力所在。 ” 

传承经典提升人文素养

“随着媒介的发展,传播方式的迭代,培养人才的定位不应该依靠的是技术,育人的理念应该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吟诵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孙琳说。

所有的诗词文都可以来吟诵,像《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等比较经典的吟诵曲目,用吟诵的方式不仅记得牢,而且理解得深。吟诵包含了句读、格律、结构、修辞等等一系列的知识,尤其对于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非常有效。通过创造力和个性化的发挥,将旋律与画面同时展示出来,有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既视感。 

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学生在校艺术闭幕式上表演《弟子规》

除了授课的方式,吟诵也为校园文化的品牌建设贡献了力量。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的郭凌英老师告诉记者,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吟诵比赛,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优秀节目还会在校文化艺术节上集中展示。“吟诵不仅仅是一种古诗文的教学方法,更是学生才艺技能展示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们会在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开展吟诵比赛,为学生搭建吟诵的展示舞台。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很大帮助。 ”林打打说。除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文,激发出学生对诗词的热爱,引导他们树立更加宏大的价值观念,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是吟诵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意义。 

吟诵传承依托于教学

“吟诵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岛每个地方都有吟诵调,我们要找到上过私塾的老人们,将这些曲调录制保存下来,一定不能让它们消亡。”青岛市教育局语言文字处朱红卫处长说。

昨天论坛上,我市吟诵教师代表林打打、部分学生向全市发出推广、采录、研究、传承吟诵倡议书。在全国第二十届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期间举办青岛市普通话吟诵论坛,其宗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关于“支持开展对吟诵的研究、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指示精神,以及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学校为主阵地,在全市倡导、推广、研究、传承吟诵这一宝贵的传统读书法。下一步,我市也会把吟诵与传统文化传播结合起来,以吟诵采录为契机,为我市的本土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传播,为传统文化传承典型的发现以及我市青少年的核心素养传统文化基础教育工作,做出努力。

平度市常州路小学副校长王秋珍说,学校购置了60套汉服,每天都有一个班级认领,晨读的时候,在校园大树下诵读《弟子规》,下一步,要将吟诵加入进来,“常州路小学是挂牌的‘孔子礼仪文化学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不能只停留在说的层面上,我们会组织老师系统地学习,将吟诵也做成学生国学课程的一部分。”王校长说。 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孙琳副教授在学校教授播音主持课程,她说:“在学校开设吟诵课程特别有意义,我们学古代的诗文,也要知道古人怎么读这些诗文。”据了解,学院目前着手将吟诵课程纳入选修课中,已经在组织中的朗诵吟诵学社也即将面向学校纳新。“还要针对吟诵,组织线下的活动,让学生们在舞台上展示,深入了解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孙琳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