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公权书法拓本《跋洛神赋十三行》,故宫博物馆藏旧拓高清本!

 朝歌淇水悠悠 2019-07-31

公众号简介:经相关部门批准,30位对柳体书法兴趣浓厚的书法人,成立了柳公权书协。30位成员年龄最高的已经73岁、最小仅27岁。钻研书法,收获心灵的快乐。

提到小楷《洛神赋》,一些细节不得不事先说明。《洛神赋》仅存残本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无书者姓名。相传真迹书于晋麻笺纸,绍兴年间(1131—1162)仅存残帖九行,帖后有米友仁鉴定题跋,定为王献之真迹,宋末贾似道又购得其后四行七十四字,始成十三行。元代真迹归赵孟收藏,之后不明下落。

由于真迹《洛神赋》墨迹久佚,仅有刻本流传,刻本又分两大系统:一为“玉版十三行”,另一种有相传为宋代贾似道刻柳公权题跋两行,跋文内容为“子敬好写《洛神赋》,人间合有数本,此其一焉。宝历元年正月廿四日起居郎柳公权记”,又称“柳公权跋本”。

再看“唐人临本”,或称“柳公权跋本”,亦为残本十三行,与《玉版十三行》文字内容完全一致。如此奇异偶合现象,实不可解。

因为据史料记载,宋绍兴年间《洛神赋》仅存九行,宋末经贾似道重新发现四行,乃得十三行真迹。唐人临本如何亦是十三行呢?从理论上讲,只有宋末才会出现“十三行”临本,莫非“唐人临本”本来就是宋后伪托,抑或唐代《洛神赋》真迹已为残本十三行,此间真伪是非已经无考,但“唐人临本”后缀有柳公权题刻,真假更是扑朔迷离。

但不管如何,柳公权书法拓本欣赏《跋洛神赋十三行》两种,既由故宫博物馆藏,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本,行内专家表示:十三行中,唐代的临摹版本,往往比较肥钝,惟青玉宋刻最秀劲可爱,明代以后的拓本,更是非常不易得到。

下面是扬州市图书馆藏的清代拓本,最为清晰可辨。供各位参考品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