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决定不再写诗,然后拿起笔又写了一首

 修悟搏 2019-07-31

导语:苏轼的“乌台诗案”,历经了100多天,最后苏轼福大命大,化险为夷。

苏轼经历了这一百多天的折腾,让苏轼着实是精疲力尽,也感受到了在生死边缘擦肩而过的一种感觉。此时的苏轼早已是情神俱损,人也消瘦了不少。

人生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大多数时候都是磨难让一个人成长。经历让一个人得到历练,而对于苏轼这样性情中人来说,经历了这一番的人生历练,自然对于生命又多了一些不同的感悟和理解。

更加的深刻,心胸也更为豁达,如果说之前的豁达是天性使然,而现在的豁达则是经历了诗词之祸,之后的自由与喜悦。

一百多天的无妄之灾,在让苏轼消瘦了不少,被释放出来之后,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这个时候才感觉到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这种感觉,对于苏轼来说自然是可贵的。

因为这一次的事情,不请自来的无妄之灾,让苏轼对于人生有着不一样的感悟。

苏轼决定从此以后再也不写诗词,一心皈依佛法,潜心念经,做一个居士,那样内心可以得到一种自由和解脱。

但是苏轼在这个时候又写了一首诗,叫做《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前韵二首》

诗词的其中一句是这样说的:百日归期恰及春,余年乐事最关身。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

苏轼写完这首诗之后才意识到,最近刚决定不想写诗,这个时候怎么又在写。苏轼还颇为自嘲的说:“怎么还不改。”

后来在元丰三年正月初一的时候,也就是苏轼在乌台诗案结束的第三天,就踏着新年的阳光,在御史台兵丁的押送之下,和相随的儿子苏迈前往黄州。

苏轼人生第一次被贬,是在朝廷中,因为站在保守派的立场,被王安石等人排挤,被贬到杭州任通判。

其实那个时候,被贬对于苏轼的心情有一些影响,但是毕竟是到杭州这样一个烟花柳绿的地方,心情也着实不错。

对于苏轼的心情来说,这一次被贬到杭州,人生福祸,喜怒哀乐,又有谁说得清呢。

看似是被贬,但是正逢无妄之灾的结束,苏轼也算是放下了心中的负担,也算是人生的一个重生,这个时候心情自然也不会差。

而对于苏轼来说,因为自己所写的诗词文章出现的问题,才有乌台诗案。

于是决定弃笔,不再写诗,但是话虽如此,当感慨万千时,怎能丢掉写诗这一大爱好呢。

有这样一个事情,在元丰二年正月的时候,苏轼的表兄画家文同去世。

因为凑不齐路费无法运送灵柩回家,这个时候苏轼和他的弟弟,觉得自己有责任处理这个事情,就和他的弟弟赶往陈州。

两兄弟是在乌台诗案结束之后的首次会面,苏轼和弟弟见面之后,也和弟弟倾诉了在狱中的难熬时光以及非人的折磨。

这一次苏辙再一次真切的劝告哥哥,不要再写一些和朝廷相关的诗词,免得被人又抓住把柄。苏轼听了感慨万千,为了淡化伤感,又写了一首诗词,叫做《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

诗词之中透露的也是兄弟二人的情谊,意思就是说:我亲爱的兄弟,你不必牵肠挂肚,不必担忧,这一次小小的分别,还有长江把我们联系在一起,从此之后为兄会听你的劝告,不再写诗文,天天蒙头睡觉。

处理完自己表兄弟的事之后,苏轼与苏辙分别,苏轼父子两个继续赶路,出发去往黄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