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神药”——车前子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9-07-31

开州午日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

惭愧使君怜病眼,三千馀里寄闲人。

---《答开州韦使君寄一车前子》 张籍

此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相信大家都读过这首张籍为答谢友人不远千里寄来治疗眼病的中药而写下的七言绝句。但其中一句“开州午日车前子,做药人皆道有神”所说的车前子为何物呢?为何做药人皆道之为神药呢?别急,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了解这神药——车前子。

大车前与平车前

首先,说到车前子这味中药,还得从它源于的植物——大车前和平车前说起。大车前(Plantago majorL.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而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Willd.),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两者同为车前科,但二者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主要在植物形态上可以简单地将两者区别开来。

首先两者的叶片部分,大车前的叶片呈卵形或者宽卵形,顶端圆滑,边缘波状或不整齐锯齿,叶柄明显长于叶片;而平车前的叶片呈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

大车前(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是果实部分的区别,大车前的蒴果呈椭圆形,多为棕色或棕褐色;平车前的蒴果呈卵状椭圆形或卵形,多为黄褐色或黑色。

平车前

最后是花部分的区别,大车前花的花药呈椭圆形,通常初为淡紫色,稀白色,干后变淡褐色;平车前花的花药新鲜时呈白色或绿白色,干后变淡褐色。而他们相同的是花冠都为白色,无毛,冠筒等长或略长于萼片,雄蕊着生于冠筒内面近顶端,同花柱明显外伸。

以上的三点可以让我们清楚的辨别平车前与大车前两种植物,而车前子这味中药正是大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的种子。车前子种子呈椭圆形,不规则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略扁,长约2mm,宽约1m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有细皱纹,一面有灰白色凹点状种脐,质硬、气微、味淡。市面上存在以炒南葶苈子,荆芥子,党参子等作为车前子的仿品,但车前子放入水中,外皮有粘液释出,口嚼车前子带有粘液性,正是这些特性,以及一些特有的性状和气味,所以并不难鉴别出真车前子。

车前子

车前子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中药材,用于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清肝明目,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据《本草新编》中记载:“车前子 ,味甘、咸,气微寒,无毒。入膀胱、脾、肾三经。功专利水,通尿管最神,止淋沥泄泻,能闭精窍,祛风热,善消赤目,催生有功。但性滑,利水可以多用,以其不走气也。”《本经》中也曾记载:“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可见车前子的“神药”之称,很有可能来源于它强大的利水功效,而这还有一个与北宋时期的大文豪欧阳修有关的故事。

欧阳修在宋仁宗时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新官上任之时,由于饮食不慎而患“暴泻”病,日泻十余次。宋仁宗当天即下旨令太医局的御医为欧阳修诊治。文武百官更是趁机巴结,纷纷到相府探病,推荐名医。可尽管各路名医多方用药,欧阳修依然不见好转。最后使欧阳修痊愈的正是这中药车前子。根据中医的理论,腹泻的一个重要治则是“利小便以实大便”,而车前子的强大利水功效正好切合这一治法。

既然说到车前子,还有一味与之息息相关的中药——车前草。车前草的来源是植物大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全草。车前草与车前子两者都有清热利湿、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的功效,现代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淋症,水肿,泄泻,痰热咳嗽,目赤肿痛,翳障等病症。这两味中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车前草的清热解毒效果更强,具有抗炎、抗菌、扛溃疡的作用。车前子滋肾疏肝能力较强,具有保肝、降压、抗氧化等作用。

中药车前草

说到这,大家对这“神药”车前子应该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后聊到《答开州韦使君寄一车前子》这首古诗时,不妨给你的小伙伴科普科普神药“车前子”吧~

本文作者:薄荷小鱼干 | 图文排版:倩雯 | 图片来源:薄荷小鱼干

种药吧,从每一粒种子开始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