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乐山大佛

 sy0406 2019-07-31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北距成都160余公里。它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大佛,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海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近代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等景观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上千尊石刻塑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