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列强在中国东北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主要矛盾主要是日俄矛盾。日本军国主义的“大陆政策”,由于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的胜利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似已日益得手,割占辽东半岛和控制朝鲜,几乎已板上钉钉。正当日本侵略者沉浸于胜利的狂喜之时,以俄国为首的俄、德、法三国进行干涉,迫使其退还了辽东半岛。日本在朝鲜扩张亦因俄国的争夺而遭到挫折。大约三年以后,俄国又迫使中国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将日本原已到手的辽东半岛揣进自己的腰包。此事对日本不仅是极大的羞辱,也是对日本侵华野心的致命打击,使日俄冲突成为不可避免。 在三国干涉还辽后不久,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就将假想敌国明确标定为俄国,并提出了大规模扩充军备的计划。后来的松方内阁提出海军扩充十年计划(1896——1905),决定十年内建造92艘军舰。俄国强租旅大以后,日本又于1898年11月提出以扩军为主的2.26亿日元预算案,扩海军计划更是提前加紧进行,并于1902年基木完成。日本陆海军军费在1898——1900年间,竟各占其年度预算的45%—51%不等。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在国内不断大力制造“俄国威胁论”、“对俄必战”的舆论。 俄国在中国发动的攻势及其巨大成功也引起其主要对手英国的极度不安。日本政界及新闻界在俄国租借旅大后就开始鼓吹英日结盟。英、日早有接近趋势,俄国租借旅大以后,英国更企图利用日本的来遏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加之俄法早有同盟关系,因此英国于1902年毅然放弃其“光荣孤立”政策,和日本缔结了英日同盟。列强在远东势力的集团化标志着远东形势一触即发。英国和日木结盟,其本身就是唆使日本对俄国开战。日本扩军备战计划的完成和外交条件的准备就绪,促使它于1904年发动了日俄战争。这场以中国东北领土为战场的可耻的帝国主义战争的爆发,不能不说同俄国租借旅大有直接的关系。 另一方面,十九世纪末,俄国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合点。在整个十九世纪,俄国在欧洲和近东大肆扩张,连年征战;它于十九世纪中叶吞并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上和中国新疆的广大地区,随后又征服中亚的辽阔领域。从19世纪末起,它又不惜消耗巨资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同时在远东大肆扩张。如此迅速又极大幅度地扩张,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负担沉重的,更何况俄国是一个发展畸形的落后国家,国力十分有限,国土的急速膨胀掩盖了其内部的无比虚弱。 租借旅大以后,俄国在此屯驻重兵,广筑工事要塞,建设港口、铁路和市区,设立殖民机构,耗资极大。仅以旅顺为例,俄国租得该地后,决定将它建成俄国的“远东第一军港”和“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库之一和大舰队的碇泊港”。沙皇政府还制定了1900——1909年旅顺口修筑工事计划,为此决定拨款890万卢布。在1898——1902年间,旅顺口和海参崴两个要塞的兴建和维持费占了俄国用于全国要塞的费用总数的三成。用于辽东的俄国“防御费”,1899——1903年共用去2500万卢布。此外,为了把大连建成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商港”以夺取东方市场,在1903年以前共耗去1千万卢布。这种天文数字的财政支出,对俄国国库形成泰山压顶之势,归根到底还得要俄国人民来负担,这无异在俄国原已十分激烈的国内矛盾的干柴堆上再点上一把火,最终招致对外战争的失败和革命的兴起。 综上分析,俄国租借旅大直接导致了日俄战争,而沙俄的扩张失度,国力不支及其腐朽性又导致俄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惨败,终于在1905年诱发了波澜壮阔的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后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了“总演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俄国对外扩张的成功同时又为沙皇专制制度的倾覆准备了条件。每一次对外扩张的胜利,同时也是向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坟墓迈进一步。俄国强行租借旅大的成功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件事曾经使俄国统治集团兴高采烈,沙皇尼古拉二世还曾情不自禁地为此欢呼。他岂能料到这正是促使他成为末代沙皇的一个重要因素呢! 一切侵略扩张主义者往往被对外掠夺的贪欲弄得利令智昏,不认识或者不愿意承认这个祸福相倚的辩证法而死无葬身之地。近者如上世纪上半页的德国和日本法西斯;远者遍览各国历史,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