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中小学教师设立正高级岗位以来,各省市的正高级指标一直都是由教育部控制、分配。 根据全国教育大会及相关精神,对中小学的正高级指标,从2019年开始,教育部不再统一控制、核定,将由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核定。这一点,早在2018年7月,人社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就提到“从2019年开始,两部不再统一下达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指标数,各地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评审结果报两部备案。” 2019年2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推动地方提高中高级教师岗位的比例,向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一方面努力提高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另一方面加快完善职称评价标准。” 在山东,这些精神正在逐步落实,2019年接连出台职称评聘新政策,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将进入快车道。 2019年4月,山东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发布《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正高级、高级岗位比例大幅提高;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三段,正高级教师的分比例为3%、2%、1%,高级教师比别分别为30%、20%、10%,中级职称比例三段则全部提高到50%。 7月29日,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又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山东省基层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制度的通知》,为基层中小学教师设立了“专属”的高级职称,单独设岗,单独评聘,单独使用。同时规定,将允许所教专业与所学专业或教师资格证专业不一致的基层教师参加现任教学科的职称评审,对论文、科研成果等不作硬性要求。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国将兴,必将贵师而重傅。”这些信息表明,国家尊师重教的国策正在逐步得到落实,教师职称评聘的渠道正在日益畅通,教师职称评聘正在进入快车道。 当然,教师职称是评出来,高级、正高级教师不是等来的,国家政策好,个人尚须努力。作为教师,要想早日评聘上高一级职称,手中一定要握有教育和教学的两把“刷子”,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刷出”成绩和质量。作为一名教师,不怕职称评聘难,就怕工作不努力。付出定有回报,只要爱岗敬业,努力工作,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做出骄人的育人成绩,高级、正高级那是水到渠成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