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斗篷山,沅江源

 zqbxi 2019-07-31

      常德水文局即将开启的沅江源探访想必令大家兴奋不已,作为水文人,尤其是工作在沅江下游的水文人,干了一辈子工作,也没有实地探访过源头,那一种特殊的情节总是让人回想万千,也许大家在资料中已经专业的阅读过沅江源的基本情况,但那毕竟是专业的,无人文情味的。

今天,常德微信小编搜索到常德晚报记者有关于沅江源的实地采访稿件,他从一个普通的群众的视角撰写的沅江源信息,也许对大家更有收获。


沅江,1500多万儿女的母亲河。湖南、贵州、重庆、广西、湖北5省市区60个县市的人一水相连,吃着沅江的水,维系生命,酿造生活,滋润幸福。

细说源头好困惑

在我们湖南人的词典里,江是江,河是河,江河分明。湖南汇入洞庭湖的四大水系,只有湘江、资江、沅江,而澧水虽然狂暴,但因为相对弱小,因而绝不叫澧江,而只叫澧水。


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黔南人似乎江河溪谷不分。发源于斗篷山的山溪峡谷之水,水小水浅,水面狭窄,在我们看来,实际上就是小山沟、小溪流,而当地人都称江称河,譬如黄河、湾河、马腰河、石板河、邦水河、洛邦河、谷江等。

真正开始算得上河的是流经州府都匀市的剑江,当地市民干脆江河并用,叫剑江河。


更让人感到不解的是,生活在沅江一脉,他们不知道清水江,更不知道沅江。甚至当地的一些水名地名,地理地图上与当地的俗称也对不上眼,当地人说的,地图上找不到,地图上写的,他们不知道。就连当地导游也说不清,甚至有些河名不知怎么写。

新近出版的《中国河湖大典》称:“都匀市区内河段称剑河。”而有资料称:“沅江主干南源称马尾河,经都匀凯里,在黄平与重安江汇合后,称清水江,又名剑河。”可在清水江流入剑河县时,又真真切切的有一段河流叫剑河。


剑江叫剑河,清水江也叫剑河,剑河当然更应该叫剑河。沅江一家,到处混淆打架,弄得一头雾水。 而要说起沅江的源头,更是众说纷纭。

  按《都匀县志稿》推断,似乎发源于斗篷山天池。《都匀市地理志》载:剑江“源于市区西北部最高地斗篷山南麓,贵定县红家山、大平沟一带青杠山中”

《黔南州地理志》载:剑江源于“斗篷山南麓贵定县摆洗附近的青冈坡脚”。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刘志斌教授等探源考察,在距摆洗村狗鱼洞之上约3公里处的河头山青藤坡半腰,有冒沙井涌出地下水,流入小溪流入弯河流入谷江然后流入剑江。


而《河湖大典》载:“沅江源头称龙头江,又称马尾河。”实际上这是清水江之上一段几十公里河流的统称,我们的探源不可能满足于如此粗略的层面。

沅江的来龙去脉

生活在洞庭湖滨,熟知奔腾不息的沅江水,注入八百里洞庭,然后汇入滚滚长江,奔向烟波浩淼的东海。她的归宿豪气万丈,激情澎湃。然而,她的“水源身世”从何而来?山水一脉相连何处?一路浩歌如何集纳1000多公里的山山水水?这是我们溯源沅江采访团最感兴趣而久久期盼探访打开的心结。


在黔南的日日夜夜,我们每天都在商讨上斗篷山找源头。无奈天公不作美,连日的雨水不断。经多方了解核实,山中无路,泥泞难行,上山下山需七八个小时甚至更长,要想大部队到未开发的原始森林中去探险,很不现实。

考虑到体力和安全等因素,只得作罢。采访团少壮派还是不甘心,纠集四人,好不容易找来向导,从都匀出发,沿黄河逆流而上,探访了摆洗村。

 仅止于此,喜欢刨根究底的老记们并不满意。从查阅的资料上显示,斗篷山探源的前人们,似乎没有足够的把握肯定摆洗村就是最远的源头。我们很希望找到新的证据,有所突破。

10月16日下午,虽然溯源沅江采访活动已经落幕,我们还是强烈要求来到了黔南州水利局采访求证。水利局的同志告诉我们:就目前来看,只能说沅江源头在贵定县摆洗村附近。


唯远唯大,是认定源头的主要标准。水网密布的斗篷山,作为沅江最远的发源地,作为区域性源头,已确定无疑。对于1000多公里长的沅江来说,从黔南的剑江到常德的洞庭湖入湖口,当属“主动脉”,而斗篷山上的细支末流可看着“毛细血管网”,能够把源头确定在一座山上,算是可以的了。

而水利部门和近些年众多的探源者又把源头的细脉探到了斗篷山摆洗村附近的河头山狗鱼洞,或之上三公里左右的青藤坡,更是不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