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虾成功率高?因为他们知道:南美白对虾病毒性、寄生虫疾病的防治!

 枭熊328 2019-07-31


前言: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对生存环境的温度及含盐量的要求不高的淡化养殖品种,是被大量养殖的品种之一。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发现,南美白对虾极易感染的病毒性疾病包括白斑病毒疾病、杆状病毒疾病及桃拉病毒疾病,极易发生的寄生虫性疾病包括固着类纤毛虫病、微孢子虫病。

1、病毒性疾病分类及防治技术

1.1 分类

1)白斑病毒疾病主要与南美白对虾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有关。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发生异常,并且有益微生物减少时,特别容易引起白斑病毒疾病。发生白斑病毒疾病后,首先虾的食量会减少,严重时会停止摄食;其次,对虾的行动会变得迟缓,没有活力,有时会静卧,但有时会活动异常。死亡的南美白对虾的头胸甲有明显的白班。一般水质、天气、饲料的变化都会导致南美白对虾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稳定性被破坏,有益微生物锐减,导致南美白对虾感染白斑病,同时纤毛虫病等也会导致南美白对虾发生白斑病。

2)杆状病毒疾病通常会发生在幼体以及后期幼体的虾,养殖中期的虾也会出现杆状病毒感染。一般感染这种病的幼虾会在48h内出现高概率的急性死亡。如果养殖密度高,后期幼虾和养殖中期的虾也会发生大量的慢性死亡。感染杆状病毒的虾的食欲会降低,生长速度变慢,虾的身体表面会附生其他微生物致使虾体有所腐烂感染。

3)南美白对虾在感染桃拉病毒后,虾体会变红,但是虾的肢体颜色不变。感染病毒后,南美白对虾停止摄食,并且会在水面游动,行动会变得迟缓、无力,下体的颜色尤其是虾尾的尾扇会变。

1.2 相关措施

1)预防措施:

①饲养必须有规定的时间间隔,投喂地点及方式不要随便更改,及时清理残留的饲料,避免污染虾的生存环境;

②需要对虾池的水进行定期的检测,若发现池水pH 值超过限制值时,可以加一些特殊的菌类降低 PH 值,氨氮、亚硝酸盐等超过限制值时也可以通过加一些特殊的菌类进行降解;

③定期在虾的饲料中加入营养添加剂或者可以杀菌解毒的中草药,增加南美白对虾对病毒的抵抗力。

2)处理措施:

①首先将因白斑病死亡的南美白对虾进行隔离处理,将死虾进行最合理处理,防止病毒的扩散;

②对死虾养殖的池塘进行消毒处理;

③对养殖区域未被病毒感染的虾池进行病毒监测,防止对虾大量感染;

④对感染白斑病毒的池水进行特殊药物消毒处理,不能随意排放,防止感染面积扩大;

⑤给未感染的虾服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防止病毒的感染。

2、寄生虫性疾病分类及防治技术

2.1 分类

1)固着类纤毛虫的种类非常繁多,最常见的种类包括钟虫、聚缩虫、单缩虫和累枝虫。这些固着类纤毛虫通过透明的柄附着在南美白对虾的幼体上。一般患固着类纤毛虫的幼体表面存在绒毛状的东西。固着类纤毛虫病通常会发生在幼体虾,少量的固着类纤毛虫病对幼虾没有明显的危害,但是大量的着类纤毛虫病会导致幼体死亡。

2)微孢子虫病主要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腺进行侵染,会对南美白对虾的心脏、鳃、肝脏等部位进行侵染,还会寄生在虾的肌肉组织中。感染微孢子虫病的南美白对虾,虾体会变白,去壳后会发现肌肉组织等发生病变变为乳白色。感染微孢子虫病的虾会停止摄食,并且行动会变得迟缓、无力,生长速度变慢,各头比正常虾要小。

2.2 相关措施

1)预防措施:

①对虾饲料要进行严格把控,最好不要投放活食,因为寄生虫会从虾口进入虾体内,控制下饲料可以有效降低寄生虫病的感染;

②所用的虾苗必须是无病原的。带有病原的虾会使其他虾大量感染寄生虫;

③对于残留的饲料要及时清理,避免污染虾的生存环境,为寄生虫创造生存环境。

2)处理措施:

①对发生寄生虫病的塘底杀虫消毒处理。因为残留的寄生虫会导致下一批幼虾得病;

②将感染寄生虫死亡的南美白对虾进行隔离处理,将死虾进行最合理的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③对感染寄生虫疾病的池水需要进行特殊药物消毒处理,不能随意排放,防止感染面积扩大;

④需要给未感染的虾服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防止病毒的感染,同时喂营养均衡的高档对虾配合饲料,增强南美白对虾抗病力。

3、结束语

各地区为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快渔业发展速度、丰富渔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民收益,鼓励农民养殖南美白对虾,并且积极提供相关养殖技术支持。但是南美白对虾在养殖中存在病毒性及寄生虫性疾病,对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只有了解这些疾病并开展相关防治工作,才能提高下的养殖产量,提高农民收益。

END

作者:杨柳、郝晨光、刘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