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 5月3日早上8点左右,从西安火车站乘坐公交前往。原计划乘坐915、914或游5路直达公交,但是,在广场,看到排了好长的队伍,也跟着一块排队,上了车才知道乘坐306公交,问公交司机,他说也是直达华清宫、兵马俑。排队10分钟左右,上车坐好,车立刻就出发了。由于五一节假日,虽然不走高速,但一路上基本没有停靠站,50分钟左右直达终点,票价只有6元,比915路(11元)便宜许多。而且,去的时候,306路直接停在了华清宫门口。不过,回西安还是建议你乘坐915路或914路,不用排队,座位舒适,直达。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共有一、二、三号3个兵马俑坑。兵马俑是1974年3月发现,1979年10月对外开放。1989年9月27日,三号兵马俑坑对外开放。二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的基建工程于1988年动工,1993年底主体工程竣工,1994年开始发掘和对外展出。
兵马俑是1974年3月发现的,当地农民赵康民在一片砂石堆积、墓冢累累的荒野上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残片。后经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精心勘探和试掘,发现是座规模宏伟的大型兵马俑坑(即一号俑坑),里面埋藏着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6000件。1979年9月底,一座雄伟的占地面积达16000平方米的一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竣工,在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大庆的10月1日,向国内外公开开放。 一号坑是整个兵马俑博物馆的精华,也是最早挖掘和开发的地方。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三分之一的面积被挖掘出来,估计开挖面积和当初开放时差不多。特别注意的是,兵马俑发掘的主要位置,就集中在1号坑进门的地方。在整个博物馆中,它的造型和规模是最大的。从东面正门进入大厅,第一时间就会和这些兵马俑来个正面接触,每个人几乎瞬间被震撼倒。 一号坑规模最大,呈长方形,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距原地表深4.5米--6.5米。凭栏俯视,东端 3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 假日里,客流大,拥挤不堪。从进入大门检票开始排队,初始在小树林穿梭。然后,经过博物馆的二道门检票后,开始在1号坑馆前面排队。
进入1号坑门,黑压压的人群,相互紧紧挤在一起,像城市早晚高峰的地铁厢,彼此“亲密无间”。但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兵佣时,一切都感觉值得。 为了拍张照片,要等前面的人走开,差不需要七八分钟。等待间隙,我提前提前调好相机的快门、光圈,轮到我的时候,左、右、远、近,快速转换焦距,花了1分钟多一点,赶紧让位给他人,继续挤着往里边走。 转个一个弯,再走10多米,拥挤程度一下来减轻很多。很多游客,特别是旅行团带队过来的,基本都随着导游从边门出去了。 看着逐渐稀少的人群,望远镜和长焦镜头等设备,都可以拿出来,充分发挥作用了。 从大门往里走50米左右,简直是考古第一场,许多待完成的兵马俑作品,清晰地展现在眼前。那些展厅里,所看到的、栩栩如生的兵俑,都是从一片片残缺陶片,经过电脑分析,一块块拼接在一起的。 直到西面的出口,接下来的一大片开阔地,都是待发掘的黄土地,还有一些未完工的 “兵马俑”发掘现场,这些文物看上去还是欠缺不全的,有待进一步修复完善。
从大门进来,走过两边长长的走道,从正门对应的西面出口出来,花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现在回头进行总结,花再多时间也是值得的。因为其它几个展厅,里面文物太少,可观赏和1号坑相比差太多,进去也是人挤人,让人停下来静一静的时间都没有。 从1号坑出来,在边上稍作休息。时间已接近中午,虽然天气预报有小雨,但还是艳阳高照,有点闷热。还好,1号坑周边,种植的树木已经非常高大,树荫较多,时时有凉风吹来。此时,也是月季盛开的季节,两个小孩已到边上草丛里,玩起了泥巴。 (未完待续,见2) |
|
来自: 昵称6559773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