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景干货丨水景泵坑的大小如何确定?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19-07-31

文章来源:EASY亿泽机电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连续的几篇水景干货分享

给大家介绍分享的都是水景的外在

这篇我们来跟大家聊聊

水景的内在

“泵坑”

这篇来跟大家讲讲

“水景泵坑大小的选定”

水景中水的流动和各种造型的喷水、跌水等,都是通过水泵对水提升加压来实现的,我们将这些水泵称之为动力设备。

动力设备的选型和安装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方式:

1

采用管道离心泵作为动力设备,设备安装于特定的机房内。

优点:设备集中在机房管理,水景内没有设备,可以避免漏电风险;

缺点:造价成本高,需要有足够的场地建造机房,距离水景较远,能量损耗大,比其他安装方法更费电。

2

采用管道离心泵作为动力设备,设备安装于下沉封闭设备坑内。

优点:设备坑可以因地制宜设置在水景附近,设备和水景没有直接接触,可以有效降低水景漏电风险;

缺点:设备坑内环境温度、湿度会影响设备性能和寿命,常常每年都要更换设备。

3

采用管中泵作为动力设备,设备安装在水景附近下沉式设备坑中。

优点:可以有效降低水景漏电风险,避免下沉设备坑中环境对设备造成的不良影响,不怕泵坑积水;

缺点:占用空间大,造价成本高,不便于维护,对水泵质量和尺寸要求较高,水泵扬程流量常常不能匹配水景需要,属于非常规做法。

4

采用潜水泵,在水景附近或水景内就地设置设备坑,水泵直接安装在里面

优点:方便简洁,造价最低,维护最便利,能耗最低,泵坑较小,位置可以因地制宜。是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

缺点:漏电安全隐患比上述三种大,但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何避免此类安全隐患,我们会在后续水景干货分享中,专题具体讲解。

今天针对最常用的第4种方法,探讨一下泵坑容积大小的选定。

在水景中或水景附近就地设置泵坑,分为两种:

一种是直接在水池内设置泵坑。

此种设置方法适用于水池没有跌水或仅仅是水池内部跌水的情况,我们称之为内循环;

另外一种是在水池外设置一个泵坑。

此种设置方法适用于水池向外跌水的水景,我们称之为外循环。

内循环水景泵坑设置在水池底部局部下沉区或者架空层内;

外循环水景泵坑设置在跌水沟(也称之为溢流沟、收水沟)或单独泵坑中。

常见的放置方法有如下面四种情况:

内循环——水池内局部下沉放置水泵

内循环——水池内架空层放置水泵

外循环——跌水沟内放置水泵

外循环——外置泵坑放置水泵

内循环——水池内局部下沉放置水泵

此种泵坑设置方法,应注意如下几点:

1.内循环水景泵坑,设备直接放在水景中,无需考虑泵坑蓄水容积,只需要满足设备安装空间,宽度最少不小于350mm,长度不小于2000mm,下沉高度不小于350mm,具体的尺寸应根据水泵及阀门等设备的安装尺寸而定。

2.回水盖板开孔面积需根据流速及水泵流量计算。

如开孔面积过小,水泵回水量不足,一方面会影响水泵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导致水面不平,形成漩涡且产生巨大噪音。

盖板开孔计算如下:

开孔数量及开孔总面积计算前,应先确定水流穿过盖板的流速。

泵坑上淹没水深大于300mm时,流速取值不大于0.5m/s,

淹没水深200mm-300mm时,流速取值不大于0.3m/s,

淹没水深100mm-200mm时,流速取值应为0.15-0.3m/s;

淹没水深不足10mm时,流速取值不宜超过0.1m/s

根据公式:

S=Q/V/3600

S为开孔总面积(单位:m²);Q为水泵循环流量(单位:m³/h);V为水流速度(单位:m/s),可以计算得出盖板开孔总面积;

根据公式:

n=S/S1

(n为开孔数量/S1为单个孔面积)

可以得出盖板开孔数量。

内循环——水池内架空层放置水泵

此种泵坑设置方法,应注意如下几点:

1.与上个泵坑设置相同,无需考虑架空层蓄水容积,只需要架空层满足设备安装空间,宽度不小于350mm,长度不小于2000mm,下沉高度不小于350mm,具体的最小尺寸应根据水泵及阀门等设备的安装尺寸而定。

2.架空层盖板要求采用活动盖板,活动盖板之间应留拼缝,一般拼缝不小于1mm即可,具体应根据循环流量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和水景内局部设置下沉泵坑一样,如果架空盖板采用密实拼接,则应在不影响美观的地方设置开孔格栅盖板,开孔数量计算方法和水景内局部下沉泵坑一样。

外循环——跌水沟内放置水泵

要清楚外循环泵坑的计算,先要了解几个关键因素。

1.水景单位时间内循环水量V1(单位:m³)。

水景水泵刚刚开启时,水泵抽到水景中的水会延迟一段时间才能回流到泵坑,我们称这个回流时间为T,采用管道离心泵放置在设备机房内,且在机房内设置平衡水池的时候,规范要求平衡水池的容积应不小于水泵循环流量5分钟的出水量,水循环的回流时间必须小于5分钟;在跌水沟中放置水泵,循环回水路程远远小于上述,所以,此种情况,水景循环回流时间T取值我们一般按1-2分钟,具体要根据水景体量、泵坑距离等因素定,下文我们暂时都按T=1.5分钟计算。则:

V1=TQ/60,

其中Q为每小时水泵循环流量m³

2.水景涌水高度H,也称为堰前高度,堰前水深(单位:m)。

水景涌水高度H是由于水体张力形成的,高度比设计水面高出约0.01-0.03m,水景跌水形态不同,涌水高度也不一样。

3.水景涌水量V2(单位:m³)。

水景涌水量V2水景内高于水面的水量,计算公式为:V2=S*H  

(S为水景面积m²)

4.跌水沟(泵坑)有效容积V3(单位m³)。

5.水景泵坑有效蓄水量计算值V(单位:m³)。

水景泵坑有效蓄水量是保证水泵正常工作,水景效果正常的泵坑内水容量,是衡量判定泵坑或跌水沟容积重要依据。

水景泵坑计算有效蓄水量=水景单位时间循环水量+水景涌水量,

公式为:

V=V1+V2

6.如水泵放置于跌水沟中,跌水沟中的有效蓄水量,必须大于水景泵坑计算有效蓄水量,即V3>V,如果计算不能满足此要求,则需要加大跌水沟(泵坑)的有效蓄水容积。

7.计算泵坑有效蓄水容积时,淹没水泵进水口0.1m以上的水才称之为有效蓄水。

外循环——外置泵坑放置水泵

此图所示水景水泵放置于水景外的泵坑内,水景循环流程是水泵抽取泵坑内的水为水景内的花管或喷头供水,水景内的水往跌水沟跌水,跌水沟通过连通管与泵坑连通,水回流到泵坑内。

泵坑不仅要考虑设备安装空间,还需要计算泵坑蓄水量是否满足循环要求。

1.泵坑和水景有一定距离,泵坑内水回流时间T按2分钟计算,则循环沿途滞留水量V1,按水泵循环流量Q的2分钟出水量计算,可以通过公式:

V1=Q*T/60,

计算得出沿途滞留水量V1(单位:m³)。

2.计算涌水量V2(单位:m³),可以根据公式:

V2=S*H,

可以计算出该水景的涌水量V2。

泵坑中的有效蓄水量V,应不小于V1+V2

因泵坑和跌水沟是连通的,即跌水沟内蓄水量和泵坑中蓄水量之和,应不小于V1+V2,通过对排水沟容积计算,可以推断出需要的泵坑大小,可以根据场地情况,分别对排水沟尺寸和泵坑尺寸进行调整。

计算泵坑有效蓄水容积时,淹没水泵进水口0.1m以上的水才称之为有效蓄水。

关于景观水景设计中泵坑大小的选定,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全都是些硬干货,需要大家花点时间好好消化一下了!

·  END ·

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