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影像方志| 长宁:翠竹苍劲 竹琴古意盎然 尊崇礼乐 文庙历久弥新

 风吟楼 2019-07-31

CCTV-10

2019.7.31 20:50 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卷 长宁篇

长宁篇 预告片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因竹而立,以宁为兴。竹是四川盆地中的小城长宁,世代延续的文化基因。 

身处动荡之地 却以“宁”为名

位于四川盆地最南端的长宁县,自古便是中原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融合聚居的要地。 

长宁古称淯州,公元1114年,宋朝在淯井监管辖的范围内,设立军政合一的行政单位“军”,选择原属十个羁縻州之一的长宁州,定名为长宁军。

公元1372年,长宁置县,沿用旧称。

在治乱更迭频繁的蜀南大地,长宁,这座小城构筑了这一方独特的安宁。星霜荏苒,无数的词人才子,都为这片竹韵幽幽的宁静所倾倒。 

改革祭礼 统一文化 

长宁县的苦竹寺,卸下了历史的繁华,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苍凉而静谧。

公元1432年,十一岁的长宁士子周洪谟曾就读于此。公元1476年,担任国子监祭酒的周洪谟,建议修改当时祭祀孔子的典礼规制。

通过对祭孔典礼的改革,延伸到对多民族地区的文化革新,从思想上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今天,在韩国和东南亚等地,周洪谟所提倡的祭孔典仪,依旧被很多国家所沿用,成为了一种超越国界的文化认同。

盔顶建筑遗产 蒙汉文化交融

长宁古文庙的文成殿,这座全国现存不多的盔顶建筑,每天吸引着数以千计的游客。

元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来自于草原的游牧民族对于建筑的审美有自己独特的认知,这种属于小众建筑形态的盔顶,其轮廓与线条同蒙古人的帐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建设这座西南地区重要的文化建筑时,采用了这一独特的形制。 

如今,这座具有重大文化意义与研究价值的宝贵文化遗产,不仅为考察宋元时期的建筑特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使今天的人们可以清晰地窥见到千年前的那次民族融合的盛况。 

清末苏公遗墨香 虫虫歌里意犹长

清末民初长宁秀才苏济川,在当地儿歌基础上搜集、整理、编创了地域民谣 “虫虫歌”。

竹琴是四川地区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表演者手持渔鼓、简板说唱故事。因其伴奏的乐器渔鼓筒是由竹子制成的,故称“四川竹琴”。 

今天,长宁音乐人张元杰改进了竹琴的传统制法,又汲取“苏济川”虫虫歌以及当代舞蹈元素,巧妙的将曲艺、舞蹈、童谣三种艺术表现形式与地方竹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相融合。 

满桌皆是竹 无竹不成席 

长宁全竹宴很早就成为了川菜中的一个独特的子菜肴,有十多个大类100多个菜品,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

1986年,在经历了14年菌种分离试验后,竹荪菌种终于从野生竹荪中提取并试制成功。

竹荪人工培育的成功,使长宁县以竹荪为主菜的地方特色饮食全竹宴,第一次摆上了普通人的餐桌。 

目前,长宁县已成为中国3大竹荪生产基地之一,长宁“长裙竹荪”种植全国知名,竹荪也成了当地的“龙头”产业。 

广袤天然竹林 坚实生态保障

中国首批竹类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落户蜀南竹海;长宁人成功培育移植了428个竹种基因,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竹种基因库;研究培育新的竹种--佯黄竹。

从2017年以来,长宁县加快了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长宁人用自己的智慧在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中,寻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作为中国“最美竹海” 的蜀南胜地,也在美丽乡村的新起点上,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新的风景线。

疏影清浅,几许氤氲。杆杆翠竹的苍劲,流淌在千年文庙的传唱中,悦动于古意盎然的竹琴上,也深埋在长宁人执着与坚守的绿水青山间。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中国影像方志

《长宁篇》

播出时间:7月31日  20:50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张扬杰 麦馨元(实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