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怎么治心血管疾病的?

 松静空空 2019-07-31

前几日与友闲聊,被问及中医怎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并且言外之意,中医没有个标准的东西,所以,效果慢。

我说,一言难尽,我写一篇公众号回答你吧!

我想起了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里面的胸痹心痛短气病第九。

首先,因为本公众号针对的朋友,不仅仅是中医专业人士,还有很多患者朋友,所以,先扫下盲。

大家都知道有个张仲景,张仲景写了个千古名著,伤寒论。这是其一而已,其实原名,叫伤寒杂病论,也就是说,伤寒杂病论分上下两部,上本伤寒论,下本金匮要略,也是专门论述杂病的,今天咱们所说的,就来自下篇金匮要略第九,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张仲景那个年代,纸张贵的要命,所以只能用竹简来写书,小小的一根竹简呢,写不了几个字,没办法,只能惜字如金。

所以古人的书,没有一个无用之字。

何况标题呢?

我们看书,估计很少有朋友习惯的去看标题,却不知道,标题的重要价值。它是一本书的纲领。

我们先看今天讨论的标题《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有什么稀奇?

没有,无非是说本篇第九,讲的胸痹心痛短气病的脉证并治。

但是我们把它放入整个金匮要略的标题,再结合伤寒论来看。就有点点意思了。

金匮要略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仲景开篇,先说了个肝病治脾的理论,(这就开了后世五行治病的先河)。其次,说: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 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腑脏.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说的什么意思?

我们即使不会医古文,但是看字眼也能明白仲景在强调什么:风,邪风,经络,脏腑,邪。

这段非常重要,正是伤寒和金匮要略承前启后的段落。

因为伤寒论主要是论述外邪,而金贵要略呢,已经开始论述杂病,但是五脏杂病怎么得的呢?总不会是天上掉下的,无缘无故起的。张仲景给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经络受邪入脏腑。

还是与外邪有关的。

但是,天下只有风寒是外邪吗?

不是,所以本条只说邪,未说风寒。只不过,风为百病之长,善合诸邪,所以仲景把它放在了前面。

然后,我们看金匮要略第二篇的篇名《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是什么?

湿,暍。暍是什么?中暑。

你看,外邪吧!

再以后的几篇: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百合病,似乎不是外邪其实百合病也是邪,什么邪呢?热邪。狐惑是湿热。阴阳毒则不用说了,也是外邪(后世有用阴阳毒的方子来治疗鼠疫获效的)。

疟疾不用说了,西医都知道。

中风历节呢?西医说是风湿,是不是有外邪?不过,中风历节和血痹呢,一个属于肢体病,一个属于血管,也就是血脉病。

虚劳则开始接近五脏的内病。

再向下: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看看顺序,肺,胸,腹。(奔豚的症状也在胸腹部)

正好是从上到下。

再以后呢?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这里是什么?

从腹满最后的宿食开始,后面依次痰饮,积聚,淤血水气,黄疸。

那么这个和前面仲景在第一篇内所写的思想,是否正好一致呢?

确实是一致的。

我们为什么花这么多字眼去讨论一个标题?因为在以下的条文讨论中,我们就会明白。

现在我们开始来看条文,本来我是准备逐字解释的。但是那样 估计得写上很长时间,并且各位看官中,中医小白也不少,不如浅显易懂点好。所以我准备捡重要的说。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不难理解,这讲的是胸痹病的脉象。

脉当取太过不及,什么意思?两个意思,结合后面看,阳微是不及,阴弦是太过。这是其一,还有一个,就是说我们把脉,最重要的是要看脉象中太过和不及的现象,不用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个,在脉法里,叫“抓独”。

本句的第二个重点:阳微阴弦。阳指上焦,也就是寸,阴就是关尺。这个后篇条文有。

作为一个中医,在基层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病人看病什么都不说,伸手就让你把脉。只要你光把脉,就能说准疾病的,你是神医!厉害呀!中医水平高啊!不会的,还有待修炼。

由此,网上有很多脉象培训班的。

其实个中没有稀奇,就是“全息”。只不过要达到把脉知病的水平,需要非常灵敏的触觉了。

张仲景早就知道了。

阳微————对应上焦胸中,胸中是什么?心脏。上焦阳虚,心肌缺血,当然脉沉。

阴弦————弦则为痛,这里的阴,对应什么?中下焦。中下焦有什么?主动脉,主动脉从哪里分出来?心脏。本来中医的解释是,阴弦是因为上焦阳虚,胸中的心脏为太阳,没有太阳,那么地下就是一篇阴霾。这么个比喻的方法。但是我们看,跟西医的病理是多么的对应!很多心绞痛的病人,痛是会随着主动脉向下串的!

第三条: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我们来解释一下:这里说的是胸痹(相当西医心绞痛,但不能完全等同。甚至很多肺癌病人复合胸痹症状的)什么症状呢?注意,中医是以症状来抓病的,又叫症状鉴别诊断学。后面几个条文请大家注意,就会发现中医在症状上分别非常的细致。

这个症状就是:

胸闷胸痛甚至背痛,气短,甚至喘息(因为胸闷严重所以需要用力呼吸似喘之息。)咳嗽,唾唾沫或者唾痰(以来减轻胸闷的症状,这点很少有人注意,为什么会出现类似唾痰,唾唾沫的现象?这正是胸为阳,阳虚不足,痰湿阴邪上泛,也正是本条用瓜蒌指证之一)。

脉呢?寸口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这句颇有争议,

首先是寸口的问题,有的说是寸脉,不是寸口。因为上面的条文说了 ,胸痹之脉,寸沉尺弦。当然这样讲无可厚非。然而笔者在心内科实习的时候,把过大量的心绞痛病人,确实是整个脉都沉。为什么呢?很简单呀,这个痛很严重,已经影响了全身的脉象,所以一定是整体脉沉而迟,而到了平时心肌缺血而不痛的情况,正好是局部的问题,所以仅仅是寸沉。)

第二是关上小紧数的问题。

总体脉都迟了,怎么会有数脉?数脉主热,在本条怎么解释?
总体都迟了,怎么会有数呢?

所以很多人怀疑这是错简。我认为,张仲景所说是复合临床事实的。首先脉沉迟反应阳虚阴盛疼痛。但是,所谓痛则不通,并非一点不通,完全不通则闭,闭则麻木无所知,痛则为半通,阳气虽虚而非全无,全无则神明消毙,而半通之中实则阳气欲伸不得,所以才会迂曲则痛。

而沉,迟,紧,数,皆可主痛。沉迟紧,都好解释,气血滞涩不通,所以才痛。数呢?一般人不好理解,这是因为先入为主,认为数脉主热罢了。不知道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比如重重摔了一跤,或骨折的时候,那种剧烈的疼痛会不会让你心跳过快?脉搏加速?

所以数脉主痛的机理是气血散乱,因痛而气血逆乱。

所谓脉沉迟而关上小紧数,我们可以理解为,因为胸痹疼痛,脉象总体沉迟,而时而关上这个部位呈现紧数的脉象。

另一方面,从西医机理,心绞痛病人(前面说了大多等同胸痹,后面类同)也多伴随心率失常,那么出现数脉,也是情理之中的。

接下来说方子: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仅仅三味药。瓜蒌薤白  白酒。我们逐一做详细介绍:

瓜蒌,我们这叫“可楼蛋”,黄色或者黄红色的皮,圆圆的,熟了像一个个灯笼一样挂在藤上,掰开来,里面是黄粘油腻的瓤,简直像黄油一样。着实看着恶心。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说,瓜蒌专治黄浊痰,或者黄浊鼻涕,尤其粘腻难咯的,这瓤,像极了老师说的这个痰。由此对此记忆犹新。以至于到后来临床竟然每每忘记了瓜蒌的宽胸理气的作用。偶然一次,在西医心内科实习了许久后,看多了活血化瘀的液体疗法,突然想起这个方子,现代医学不都是说心肌缺血,粥样硬化么,瓜蒌薤白哪里有活血的作用呀!后来突然有一天明白瓜蒌所治,正是这胸中无形之痰,薤白则温阳顺气开胸,白酒活血扩张血管,不正好针对了痰淤么?

心肌缺血病人,较多数是嗜食油腻,辛辣,厚重味道的人,伴随高血脂,望诊上去,这些人满脸油腻,肥头大耳,经常嗓子不利,慢性咽炎,走路上楼梯气喘嘘嘘,这不正符合胸痹里面的喘息咳唾么?虽然还没有胸痛,但是已初见端倪了呀!

这都是痰湿郁堵在胸腔,逐渐逐渐影响到血液运行,阳气升发,而后慢慢成为痹阻状态才发病的!

病从哪里来?

病从口入!

那么我们回头看仲景的金匮要略的目录组成,本篇后面,就跟着是腹满宿食病。

食毒,淤血,痰饮,是内生致病之源!

本方不可忽视的是白酒,酒具有扩血管作用,本方加白酒,正好相当于西医的扩血管药物,来缓解血管缺血状态。

胸痹不得卧,心痛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

栝蒌实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

右四昧,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上篇我们看,是胸背痛,短气,咳,喘,唾。本方呢?字数很少,不得卧,心痛彻背。

注意,彻字,说明这个疼痛进一步加重了(当然,喘咳唾的现象可能还有)。更重要的是,不得卧。

为什么不得卧?

痰饮呀!痰饮相对更重了!

所以呢,本方重用半夏,更加白酒的量,来开破痰凝,通宣阳气。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蒌实一枚(捣)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

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方重点,在痞,气结,胸满甚至胁下逆抢心。

这个症状,心绞痛的病人不多见,反而很多胸椎错位,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人多见。

用药顺气破气为主。比较好理解。

有意思的是人参汤。人参汤和理中汤如出一辙。一个温补中气的方子,怎么能治气结,痞气呢?

很简单,这是因中阳虚寒,阳气不温煦,寒则收之,故而气留结在胸。这类病人还是比较常见的,我临床遇见过好几个。其中一个老太太让我记忆深刻。就是这个症状,几乎如出一辙,西医按照心脏病治疗,活血化瘀无效,没法定了个神经官能症。我把脉沉弱无力。立刻想到人参汤,原方一剂大大好转,连续吃了十剂全部痊愈。

所以我们看中医没有标准么?没有实践么??张仲景抓病机,症状抓的精准的很呢!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枳姜汤方

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本方重点在气塞。那么我们看,短气,痞气,气塞,虽然有相同之处,但是症状明显是从短气到痞气,到气塞逐渐加重的。当然还是有区别的,

短气,定在运动加重,而静止则不一定感觉气短。

痞气,即使静止,也感觉胸闷,且胸闷如有形之物。

气塞,整个胸中似乎已经被塞满东西,即使如何用力呼吸也不改善。

如果痞气是气滞。那么本条承接上文,是气加水。

茯苓杏仁甘草主水

橘枳姜主气。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十枚(炮)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重点在缓急二字,有的说,这是平时缓解期吃的方。有的说是时缓解急性发作的时候吃。我认为,从方药组成分析,附子十个,做散吃,是十分大的剂量了,并且,薏苡仁作用温和,虽然量大,但是力缓,仍旧是附子为主,所以是缓解急性发作吃的方子,当然,方子变化加减一下,是可以治疗寒湿痹阻胸阳的胸痹缓解期的。临床我常用作非急性发作调节体质用,效果很好

心中痞,诸逆心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重点在于心悬痛,心中痞虽然写在前面,但是前文已经有痞气一说。所以后面才是鉴别要点。什么叫心悬痛?我临床遇到过一例非常典型的。病人平素有心绞痛,当时主诉在剑突下说不出的难受,西医按照胃病,(当时确实有嗳气,反酸的情况,这就是“诸逆”吧!)治疗无效。我仔细询问患者感受。患者说反正我也说不清,好像心被吊着一样,必须哈腰收腹,佝偻状态才舒服。我突然想到这个方子,赶快做腹诊,心下果然按压痛,再看舌水滑。毅然开本方原方治疗,仅仅三剂,彻底治好。

本方桂枝温阳通阳下逆,生姜散水气,枳实行气。很适合气滞水饮留结心下的情况。

心痛背,背痛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乌头赤石脂丸方

蜀椒一两(一法二分)乌头一分(炮)附子半两(炮)(一法一分)干姜一两(一法一分)赤石脂一两(一法二分)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九痛丸 治九种心痛

附子三两(炮)生狼牙一两(炙香)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参干姜吴茱萸各一两

右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连年积冷,流主心胸痛,并冷肿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最后两个方子,先说第一个,你看又来一个彻字,而且这次不仅仅是心痛彻背,还有背痛彻心。这说明什么?心痛彻背,说明主痛在心,背痛彻心,说明主痛在背,而联合则说明疼痛非常难受,已经几乎难以分清前后。另一层意思是说,前后痛交替出现。

本方乌头干姜附子川椒全部使用,是症状尤其严重。而赤石脂一味,尤其值得玩味。

清,邹澍《本经疏证》   若然,则是脂者,即粘合两石之胶矣,。。。。可使邪之表里相连,端可从一路而去也。。。。病兼害气血,而不能相并,则治气必遗其血,治血必遗其气,纵气血兼治,而无物以联络之,其间终有所格而不相谋,何如使之相并亦从一路去之为愈也。“

言下之意,赤石脂可以收敛湿热痰湿诸邪,连合表里(这点尤其重要,因为本条就是前后痛彻,表里痛彻)一则可使药力联合起来,以通彻表里的邪气。二则可粘合诸痰湿之邪,防止流散,(痰湿痰饮具有流动性,收其为一端,则可集中打灭之)一并治之。

至于九痛丸。

本方是属于大方范畴,治疗以症候群为主。凡是符合相同病机的症候群都可以使用。这在中医体现在异病同治。如果上面各条都是属于专治方,则本条属于统治方。主治病机为,上焦阳气不足,一切寒实,寒实夹淤,食,积,皆可使用。

好了,本篇基本介绍完毕。为了写这个公众号,可是累的我不行,抽时间分了三天才写完,真不容易啊!而且才区区五千多字而已,想想古人著书,可比咱们难多了。

好了,本篇基本介绍完毕。为了写这个公众号,可是累的我不行,抽时间分了三天才写完,真不容易啊!胸痹篇总归没多少字,而我竟然洋洋洒洒写了五六千字,还只解释了个皮毛!

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把中医通俗而准确的表达给朋友们,但是一上手,文字还是太过专业。朋友们见谅,还是本人文字功底太差,假以时日,我想应该可以。最后,我想简单再总结一下。

中医说,胸为阳,心为阳中之阳。五行属火,人体运行不息的源泉。能伤阳气的是什么?只有阴邪。

现时代的人,生活已经完全偏离正常的轨道,偏离内经教导我们的“合于四时,法于阴阳”的法则。夏天吹空调,不热,冬天有暖气,不冷。饮食不节制,睡眠无规律。

不合阴阳,你就阴阳失调呀,不合四时,人就五脏失调呀!夏天不热,何以养阳,冬天不冷,阳何以潜藏?饮食不节,食毒内生,睡无规律,气血逆乱。这些,都可称为阴邪,都可伤人之阳气。

尚且还有很多负面情绪,抑郁,焦虑,恼怒,嫉妒,等等等等,也是属于阴邪的范畴。

那么当然,外之风寒也是阴邪的范畴。

正是因为我们不知合四时,不知节饮食,不知节欲望,不知适寒温。所以阳气渐耗散,阴邪内侵,病遂作矣!

我们再看伤寒杂病论的标题,仲景从伤寒外感说起,逐渐过度到湿邪,历节,然后五脏之病,然后食毒,淤血,痰饮,湿热黄疸,等等。岂是一个胸痹符合这个规律的?几乎万病皆是如此。

那么为什么仲景先从伤寒外感开始呢?

因为,在所有病因中,人体的寒温是最重要的!

正常的温度是保证人体化学物理各类能量交换的前提!

没有温度,就没有生命!

伤寒外感,首先伤的,就是人的温度!

治伤寒外感,就是调和温度,顺应阴阳!

其次,所有的外感六淫,都是天之余气。人乃天地之间一生物,只能顺天。

治外感六淫,就是顺天之道!

桂枝汤之散风寒,瓜蒌薤白桂枝汤之治痹,桂枝加桂之降逆气,五苓散之利水道。无一不是在体现温阳,通阳,宣阳之大法!

所以,伤寒杂病论就是一部讲究天人合一的,扶阳祛阴之大法!

至此,我们细细咀嚼伤寒中的每一个字,无一字虚设,无一句无用之话,准确,科学,真实,谨慎!怎么说中医没有科学态度呢?

在中医中浸淫的久了,发现中医不仅仅是一门医术,某种程度说,更是一门有魅力的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