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大唐最落魄的诗人,却写出史上最脍炙人口的诗,惊艳了千年

 Zhanjh1936 2019-07-31

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刚刚考取了进士,就恰巧碰上了安史之乱,不得不仓皇逃离长安避乱,可谓是大唐最落魄的诗人。而这位诗人在避乱的旅途中,又恰巧泊舟到苏州城外的枫桥,于是便有了那首史上最脍炙人口的诗《枫桥夜泊》。

他便是张继,一个在当时的唐代诗人中,不是大家,也算不上名家的诗人,却凭借这首《枫桥夜泊》,在后世一诗成名,惊艳了千年。所以说当初那次动乱对他而言,或许是不幸中的万幸。而且,这首诗后世流传很广。俞陛云的《诗境浅说续编二》便记载:“唐人七绝,佳作林立,独此诗流传日本,几妇孺皆习诵之”。

《枫桥夜泊》是张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张继准确而细腻地描绘出来的江南深秋夜景,诸如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此类景象,历来深受世人所称道。它有景有情,有声有色,还具有鲜明深刻的诗意美。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便细腻地描写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的景象。意思是说,张继在夜泊的小舟上,看到了夜深后月亮的落下,听到了树上的栖乌所发出的几声啼鸣,以及感受到了茫茫夜气中所弥漫的满天霜华。短短七个字里,有视觉、听觉、触觉。而它们又和谐地统一于江南水乡深秋的幽寂清冷和张继身为羁旅者的孤寂感受中,有景有情。

次句“江枫渔火对愁眠”,则是张继对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的描写。即在朦胧的夜色中,张继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江枫”与“渔火”,它们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相互映衬,且代表了本地的物和人。而张继就显得格格不入,如此一来,正好体现了他身为羁旅客子的忧愁,也从侧面流露了他的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实际上只是为了突出夜半钟声一事,它不仅衬托出了深夜的寂寥,还使得前面所描绘的诸多景象,鲜明了起来,使得整首诗有声有色,极具诗意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姑苏城外有一座寒山古寺,它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我的客船。

至于张继听到了钟声后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诗中并没有说明,但可以想象出必然是种种难以言喻的感受尽在不言中了。总的来说,张继这首诗将他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落魄表现的淋漓尽致,是写愁诗中的代表作。

综观张继的这首诗,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无疑它成为了一首最脍炙人口的诗,并且还让本来并不规模宏大、声名显赫的枫桥、寒山寺,从此名重江南,传声海外,而这些张继本人是无法得知了。但我们今人可以通过欣赏他的这首诗,去体会当时他的些许心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