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祝允明临米赵二公合璧》

 家有学子 2019-07-31

故宫博物院藏  

 “源流·时代——古代篇”之“荣擢百代——王羲之的谱系”展览作品   中国书法家协会供图

纸本   本幅五开   跋一开

纵28厘米   横22.2厘米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六指,故号枝山、枝指生。长洲(今苏州)人。嘉靖元年(1522)任南京应天府通判,有“祝京兆”之称。以诗文书法见长,才华横溢,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书法造诣尤其深厚,博采晋、唐各家之长,兼善各体,变化多端。楷书学锺繇、王羲之、智永、虞世南、褚遂良,早年精谨;行书师法“二王”、苏轼、米芾,兼取章草的古朴;狂草出自怀素、张旭,得益于黄庭坚,晚年奔放雄强,自成一格。明人评其书“出入魏晋,晚亦奇纵”。与文徵明、王宠书艺相当,被称为“吴中三子”。

在学书过程中,对祝允明影响最大的是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二人。该册书法虽系祝氏临米、赵《千字文》册,但颇有晋唐风采,字里行间露出右军神韵,这与其跋中自述外祖父令其练习晋唐法书之事理正合;而祝氏自己颇爱米、赵书法,且以临仿颇得形似而沾沾自喜。该册《明祝允明临米、赵〈千字文〉册》,既有“二王”清丽稳健风格,点画灵秀处又有赵孟頫神采,行笔具米芾舒缓之势,正如其卷后自跋所言“杂用米、赵体”。据其自题可知该册书法用纸系宋笺,祝氏自当珍贵,于是临写数日后,选一佳者送于友人。款署:“乙酉仲秋望后枝山道人祝允明识”,祝允明六十五岁。

(张   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