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职』正三品:中央官职“同中书门下三品”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职责?[唐]

 白衣钱子 2019-07-31

唐初的宰相制度直接因袭于隋,而隋代的宰相制度又基本上总结了汉魏以来宰相制度的变化。

汉魏南北朝时代,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依次摆脱宫官的束缚独立为署。

东汉的尚书令、曹魏的中书令、晋及南朝的侍中,也先后实际执掌政柄,但是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在名义上仍不失为宰相之号,这时候三公皆置属官,自有一套机构,也有一定职权可以说宰相名号与宰相职官是分离的。

隋文帝即位以后,在官制整顿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行动之一就是废三公府僚,为三省长官的相职正名,“文帝废三公府僚,令中书令、侍中知政事,遂为宰枢之职。省(三公)府及僚佐,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

中书令是中书省的长官,侍中是门下省的长官,台阁则指尚书省,于是乎,三省长官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宰臣,谓之“真宰相”。

而三公则成为亲王的荣誉称衔或者宰相的加官,而没有单独三公的职务了。

隋代还有另外一种宰相,即以他官参掌机事及专掌朝政者,并为辅弼即宰相。例如,柳述以兵部尚书“参掌机密”。虞世基迁内史待郎,“与纳言苏威、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蕴等参掌朝政”。这一制度开了唐代以他官为相的先河。

唐初的宰相制度继承于隋朝,但是后来仍有较大的变化。

武德朝三省长官并为宰相之职,但自北朝以来,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已不轻易授人。隋文帝时杨广曾以皇子居其位,炀帝时杨素又因夺嫡篡位有功得授其职,都只是一种荣誉称号。

所以在隋代就是以尚书省次官左右仆射为本省实际长官,并为宰相正官。如虞庆则为尚书仆射时,隋文帝对他说:“卿位居宰相。”

唐初担任尚书令的李世民东征西讨常年在外征战,也不可能实掌尚书事务。在武德贞观年间,左右仆射不仅是尚书省实际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同为相职,而且在众位宰相中还具有超出于他相之上的地位,如房玄龄、杜如晦都是任仆射而实秉大权。

唐武德年间还没有以三省长官之外的他官任宰相事的。但从贞观元年(627)起,以他官预宰相事的记载便不绝如缕。一是以资格较浅的官员加“参议朝班”、“参知机务”、“参知政事”、“专典机密”之类名号预宰相事。如贞观元年以杜淹检校吏部尚书,参预朝政;三年又以魏征为秘书监,参预朝政,等等。

另一种情况是给一些老资格的功臣元勋加“平章事”或“同三品”名号,使其得以继续预闻宰相事务。

如贞观八年(634)六十四岁的李靖以足疾请求提前致仕,太宗诏其“三两日一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所谓平章政事就是共议军国政事之意。

贞观十七年(643),太宗初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召以元老萧瑀为太子太保,李绩为特进、太子詹事“并同中书门下三品”。

太子太保、太子詹事都是东宫崇重的官职,其时为重东宫之选,故让旧相元老萧、李二人挂职于此。但太宗又怕有“屈阶资”,因而又特地创立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名目。若仅从品秩来说,太子太保从一品,詹事正三品,都已经是三品以上官了,这里所谓“同中书门下三品”,意思是说可与两省三品官(中书门下只有中书令与待中为正三品官)中书令、侍中“同知政事”。这样就又多了一个以他官预宰相事的名号

到高宗朝,挂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行宰相事逐渐减少,到玄宗时特别是安史之乱则几乎绝迹了。而固定的正式宰相名号则是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了,而且“终唐之世不能改”。

不过,同三品与同平章事的使用还是有差别的。一船说来,本官为尚书省六部侍郎、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或四监者,为相多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本官为六部尚书,任相时则多称同中书门下三品。

这种情况在开元后似乎已形成了不成文的制度。结果同平章事成为任用资历较低的宰相称号,也有人在宰相任上由同平章事升为同三品。

同三品以高武时用得最多,玄宗时以同平章事最普遍而同三品已渐少用,到了天宝年间,竟然没有一起带同三品入相的,肃宗朝也只有李麟由同平章事升同三品一个例子。

代宗大历二年(767)升中书令、侍中为正二品,同三品的名称便最终绝迹了。

武德、贞观之世,尚书省实际首长左右仆射具有首席宰相的身份。高宗即位时,李绩为尚书左仆射,又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仆射本来是从二品,位为宰相正官,同三品新创不久,高宗为李绩加同三品,也就是为了提高李绩的身份。

但从此却开了一个先例,见除仆射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个别情况下也有仆射加同平章事的)。长安四年(704),豆卢钦望由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散官)拜左仆射,诏书中没有提“同中书门下三品”,钦望于是不敢去中书门下参议政事。几天以后,才又有诏书令钦望“知军国重事”。从此又形成了一个惯例,空除仆射(即不加“同三品”等名号),则不再任宰相职。

开元以后,为仆射者已很少加“同三品”等衔,从而被摒弃于宰相行列。天宝十三裁(754)正月,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入朝,求兼相职,由于杨国忠等人的坚决反对,“玄宗乃已,止加左仆射而已。”安禄山求相不得而被加授从二品的仆射,也许对他是个安慰,但其时仆射已经不是宰相则是十分明显的。

开元天宝年间,李林甫、杨国忠都是以中书令为首席宰相的。但自杨国忠死后,中书令除崔园在至德二载(757)一度为之外,基本上便不再除授了。侍中也只有苗晋卿在肃宗朝一度为之。可以说,在安史之乱后,两省长官也基本上停止单授。

大历二年(767),中书令、侍中升正二品,只有藩镇勋臣才带有这种称号,从而最终失去了作为宰相职官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