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真题

 romini 2019-07-31
2019-05-31 245人 4页
内容提供方:希赛网文库认证机构
初中语文《行路难》
一、考题回顾
1.题目:行路难
2.内容: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此诗。
(2)学习本诗以乐写哀情得艺术特点。
(3)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请回想下刚才所讲授的课文,说说你的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如何实现的。
2.你认为这首诗中你最想和学生分享的闪光点是什么?
初中语文《苏州园林》
一、考题回顾
1.题目:苏州园林
2.内容: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带领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根据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
答辩题目:
1.概括下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2.在品读课文的提问式引导过渡环节,你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初中语文《天净沙.秋思》
1.题目:《天净沙.秋思》
2.内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意;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秋思”;
(3)合理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你会怎样指导本课的朗读?
2.对于新字讲授环节,你是如何设计的?
初中语文《电视机旁的一家子》
1.题目:《电视机旁的一家子》
2.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命题作文,题目为“电视机旁的一家子”。
注重具体的事件表现人物,例如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
3.基本要求:
(1)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2)设置互动;
(3)要有板书。
答辩题目
1.写作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2.细节描写要注意什么?
初中语文《紫藤萝瀑布》
1.题目:《紫藤萝瀑布》(节选)
2.内容: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3.基本要求:
(1)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设置课堂活动,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重点的?
2.本节课你是如何设计导入的?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吉林省长春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水调歌头》
2.内容: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意;
(2)学习文章中作者运用想像的写作手法;
(3)合理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请你谈谈你为什么设计这样的导入?
2.请你谈谈这篇词中虚实结合的方式对整体表达有何优点?
初中语文《唐雎不辱使命》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山东济南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唐雎不辱使命》
2.内容:
学生已经学习完《唐雎不辱使命》,请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下列文言虚词(也、哉、乎、矣)表示什么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字?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技亦灵怪矣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3.基本要求:
(1)要读句子,并且注意读音和停顿;
(2)结合语境,明确答案;
(3)要有板书。
答辩题目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以“而”为例,讲解词义及一两个出处。
初中语文《曹刿论战》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甘肃省兰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曹刿论战》
2.内容: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基本要求:
(1)按第二课时进行讲解;
(2)重点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3)设置互动环节。
答辩题目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请谈一谈你对《左传》的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