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会赋予我们意义。我们受骗是因为如果他们提出的现实会成真的话,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骗子,既是最古老的职业,又是最不会消失的职业。 近几年,在东南亚流行起了“杀猪盘”,即通过婚恋的方式诈骗钱财。 30岁的东北人晓菲去报警了,看着长长的转账流水单,17笔90万,她嚎啕大哭,“全没了!骗子给骗走了……”;另一边,同样“缺爱”的80后晓余,为这份“爱情”付出的代价是230万元。其中48万元是离婚分房产的钱,另外170多万元是贷款,她们都是在网上认识了所谓的理想男友,然后被骗光了钱。 另据媒体报道,香港一名女商人通过约会网站与一名外籍工程师网恋,4年间男方以各种理由提出借贷,女商人前后超200次将合共1.8亿元汇到其银行户口,后来女商人怀疑受骗后报警,但所借出款项已被全数转走。 不管是平凡的普通人,还是看似拥有一切财富的富豪,缺爱的她们,面对骗子和骗局都中招了,说到底,我们应该如何防骗呢? 大部分的骗局一开始看起来都非常真实,并且营造了一个令人憧憬的美好未来。90年代初,美国的Bre -X 矿业有限公司在自家样品中加入金粒,之后对外宣称在印度尼西亚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金矿,接着便通过不断散布各种消息等方式,刺激其股票价格,一路将股票从0.45美元拉升到270美元,暴涨了200多倍,成为矿业史上的最大骗局。 其实骗局本身并不复杂,但骗子会通过洞察人们的心理而创造假象。理查德·怀斯曼在《不可思议的心理学控制实验》中提出:要想成功地蒙蔽你的眼睛,魔术师必须得知道你的所思所为,更确切地说,他们得搞清楚怎样才能使你错看眼皮子底下所发生的一切,防止你思考去揭穿这个把戏,并促使你混淆刚才发生的事情。 如何营造假象,让假象看起来很真,是很多骗局的重点。无论是散布消息、与受害者沟通,以及过程中相关的一切语言、沟通和文件等,表面看起来都会显得很真实,他们会将铺垫做的很足,这样就容易让大部分人上当受骗。 姜子牙说:告之以难,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态。诸葛亮说: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期之以事而观其信。曾国藩的《冰鉴》一书,更是讲识人,要将“望闻问切”全部用上。想要防骗,就要动用多种手段去洞悉事情的真相。 了解事物的真假,不能只由一个信息来源就下结论,而是要找不同的信息源进行对比和核实。特别是如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沟通都通过社交工具如微信等发生,如果只是凭借微信的文字、语音沟通,是很难真正判断对方的真实性的,除了从不同途径了解对方的真实性,有可能的话,还应该以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对方所述情况的真实性。 在真实的接触沟通中,观察事物和人,要注意细节。人的微表情、身体语言等,这些内容同样是综合判断真实性的方式。并且需要在社交中,不断累积自己的对事物的判断力。另外,在思考问题时,要多换一个角度、一种观念去看同一个事情,打破定式思维。 因为很多骗局在设局的时候,都常常从心理学方面做了各种研究,从人的弱点切入去沟通,因此面对拿捏不准的问题时,不妨与不同的朋友等可信的人进行沟通,以提升对真假的判断能力。 电话诈骗同样非常常见,大家有没有接到过这样的电话:你的电话巨额欠费!你的信用卡被盗了,在外地被罪犯使用!你的银行账户被黑客劫持,需要尽快转移资金以避免损失!你的家人遇到车祸,急需手术押金!……这些电话的共同特点,就是无中生有的先制造恐吓事件。 第一次海湾战争后,曾有两个英国商人把高尔夫球搜寻器当作炸弹探测器销售给那些留在伊拉克工作的人,每个售价1.5万英镑,很多人却争相购买。这种典型的骗局,便是利用危机和短缺假象,通过各种夸大和渲染,引发你的恐惧心理,最终让人在惊恐害怕下乖乖上当。 解决恐惧的方式,是要铸造一个人强大的内心,这就需要调整自我认知和在真实环境中修炼来实现。心理学一直有对人类认知偏差的研究,也就是常说的首因效应,主要的体现便是人们对自我的认知,往往先来源于内在的察觉和判断,是很容易存在偏差的。一旦事实证明不是自己认为那样,就容易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大幅度降低自我效能。 铸造强大内心的方式,首先是纠正认知偏差。从方法上,需要不断拓展自我的认知边界,多尝试从别人的视角看待自己和认识事物,这将有助于逐步调整认知偏差并提升控制力,让内心更自信。 其次,就是学会在事情上打磨自己。歌德说:“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无论我们追寻怎样的目标,都难免遭遇各式各样的挫折。有些人遇到挫折就会觉得自己不行,很容易消极和沮丧。 所以在真实环境中修炼是强大自我内心的重要方式,就是王阳明曾在《传习录》里多次论述的: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这就是王阳明心学所强调的要在“事上磨”,破解无法安于当下的要诀,就是要采取行动,真实的去做事。心理学有一个思维模型叫做终身成长思维,所强调的就是面对任何问题与挫折,先不以成败去议论它,而是以成长的心态去面对它。当我们把挫折当成自我生命的修行,其实它就已经对我们不会造成伤害了。 曾经有一个记者问拳王阿里:你每天做多少个仰卧起坐?阿里回答道:「我从来不数自己做了多少个仰卧起坐,我会一直做到肌肉痛到实在无法坚持,这才是关键。」——也就是说,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险阻,都坚持奋斗,不断通过挫折的考验,这就是通过事情来练就强大的内心的不二法门。 财富金钱类的骗局,常常承诺以高额的财富,许之以美好的未来,而这恰好迎合了某些追求赚快钱、一夜暴富、快速成功者的心理,归根结底来说,此类骗局利用的便是人们内心的贪婪。 贪欲是人之本性,因为人生在世是靠“欲”来牵引生命的,欲是推动我们种种行动的力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所欲的对象是什么以及是否将欲望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则决定着是贪婪无忌还是止于至善。 最典型的便是伪P2P借贷,一般来说都会套用互联网金融创新概念,设立所谓P2P网络借贷平台,然后以高利息为诱饵,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收公众资金,然后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2018年的众多P2P平台爆雷事件,就让很多人的资金被一夜之间卷跑。 巴菲特说:“成功的秘诀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这种稳健的投资观念,是他对付贪婪最好的法宝。雷军认为:“小米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毛利率,整个公司的文化就是控制贪婪,只有这样才能长期可持续的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将“贪”控制在可控范围,需要常常自我反思,对自己所喜欢的事物,通过冷静分析,看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对于超出能力范围的欲望,要加以克制,一定要对自己需要的东西进行评估,弄清自己心中所想。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和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保持平常心,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 在生活中,要善于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实自己,享受自我控制带来的快乐,譬如可以刻意的训练一下自己面对一些具备诱惑力的财物时的自控能力,是否能远离赌博等激发人类贪念的行为,从挑战中让自己的控制力得到增强。当然,也要注意不要交上“坏朋友”,为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不要让贪欲从身边生长出来影响到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亚·康尼科娃在《信心游戏》中说:“骗子会赋予我们意义。我们受骗是因为如果他们提出的现实会成真的话,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欺骗,既是最古老的职业,又是最不会消失的职业。对于每个普通人来说,既要在受骗后采取法律手段积极应对,更要从心理建设出发,防患于未然。 |
|
来自: 亮哥eoim8x8y62 > 《社会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