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代至宋元书法

 事奴 2019-07-31

http://www./ 书法爱网

  五代(907—979)书法承晚唐遗绪,由于战乱频繁,名家寥寥。宋代(960—1279)的文人受禅宗和心学的影响,追求自我,崇尚适意,突破唐人的樊篱,另辟蹊径,转向抒情达意的“帖学”,“尚意”书风渐盛。宋太宗淳化三年(993)王著刊刻的《淳化阁帖》及以后的数十种集帖促进了“帖学”的发展。元朝(1206—1368)重武轻文,政治高压下许多士人高自标置,以书画自娱,形成了以张雨吴镇倪瓒为代表的隐逸派书家群,以康里崾崾、泰不华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书家群和以赵孟頫为代表的赵派书家群。
  (一)杨凝式——散僧入圣
  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华州(今陕西华阴)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杨少师”,又因佯狂,人称“杨疯子”。其书从颜柳、上追“二王”,楷、行、草皆精,是书法由唐人宋的枢纽人物。传世书迹有《韭花帖》、《神仙起居法》等。《韭花帖》笔致精雅、分布疏朗、翩跹高迈、法古创新,有“五代《兰亭》”之称。黄庭坚曾有诗赞之:“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二)“宋四家”——尚意宣情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是北宋书法的高峰,确立了“尚意”书风,后人称之为“宋四家”。具体言之:“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蔡胜在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人。诗、词、文、书、画诸方面的成就在历史上罕有其匹,被誉为“尚意领袖”。书法上强调学识,注重写“意”,在传承的基础上力求革新。他的书法往往兼有钟书的拙朴、右军的妍媚、颜体的雄浑、杨凝式的巧构,形成了豪宕秀逸的书风,其名作《寒食诗帖》(图2—29)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行书将《瘗鹤铭》内紧外伸的结构加以夸张,形成独特的辐射式结构和振动笔法,代表作有《松风阁诗》、《黄州寒食诗跋》(图2—30)等。草书成就更高,用笔起倒擒纵,结构开合奇肆,笔墨苍老浑厚,逸兴湍飞,览之神旺,成为继张旭怀素以后狂草书的新高峰。传世大草佳构有《廉颇蔺相如列传》、《诸上座帖》等。

五代至宋元书法

  米芾(105l—1108),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湖北襄阳人。官至礼部员外部,世称“米南宫”、“米癫”。工诗文、擅书画、精鉴赏,曾为书画学博士。他是继“二王”之后最有成就和影响的行书名家。一生深入传统,集古创新,故能济美当时,垂范百世。《苕溪诗》、《蜀素帖》(图2—31)、《多景楼诗》等作品被书家奉为圭臬。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书法得力于“二王”和颜真卿书法www.学习】,诸体精能,是宋代少见的多面手。其行草作品最富魅力,用笔洗练,淳淡婉美,书势端丽冲和,不拘一法而法自在,达到了“以意驭法”的境界,风流蕴藉跃然纸上。传世精品有《澄心堂纸帖》、《脚气帖》、《陶生帖》(图2—32)等。

  (三)赵孟叛——元代盟主

  赵孟颊(1254一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世称“赵松雪”、“赵文敏”(谥号文敏)。他多才多艺,诗、书、画、印独冠一代,而且第一个揭橥以书法入画,为元代文坛盟主。书法复古求新,在多个领域重建法度,树立了风神潇洒、妍丽华贵的新古典书风,被誉为“赵体”。其楷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传世之作有《胆巴碑》、《三门记》(图2—33)、《洛神赋》等。

  元朝与赵孟糗齐名的还有鲜于枢、康里崾崾等名家。

图2—33赵孟叛《三门记》(局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