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永涛绘画艺术评析

 散岔人 2019-08-01

踏花归去马蹄香

——杜永涛绘画艺术评析

雁翎

认识画家杜永涛已经有十多年了。初次在兰州十中,那里是他职业的闭区间,也是他事业的开区间。记得在他楼上的独立办公室里,一个叫三余堂的空间,作为数学教员的他,却在四面墙壁上挂满了书画。不是别人的墨宝丹青,而是他的杰作,归于精神的那份悠然雅兴。画案上,他刻了许多印章,藏古今,定乾坤,大大小小的石头圈定了他的向往,浓缩了他的思想。

这以后,我就知道了杜永涛业余浸注的心血。刻印存志趣,丹青绘真情,翰墨写实感。他是一个有高雅追求的人,境界在宣纸上,品味在方寸间。以时光沉淀技,用岁月尘封道,沉湎其中,以陈酿酒的耐心,陶醉不已,他以近乎痴迷的状态洞悟精深的艺术。

那时的杜永涛少应酬,白天在黑板上用粉笔推演理性的线条,晚上则在斗室内从事感性的笔墨。有时周末,我便去找他,以赏析的身份观察他的创作,静静体会天道酬勤的真知。

杜永涛生于1958年,祖籍是素有“中国第一画乡”美誉的陕西户县。作为禀赋了一方水土滋润的他,即便后来到了陇地,但血脉里传承的文化民俗是难以改变的。这是他生命里固有的基因。自然,艺术的情缘深深地耕植于他的内心。凭借天分,杜永涛书临百帖,画学百家,印追秦汉。特别在绘画领域,经过多年的苦练,他显示了过人的才华,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涉猎,尤以寿桃、松鹰、仙鹤等作品闻名。2011年12月18日,在兰州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他的《松寿图》以3000元的价格成交,成为了当日的一匹黑马。

画是画家生活的底稿,也是思想的产物。

杜永涛的画属于写意画,确切说是大写意,是基于书画同源的笔墨精神,以具有抽象性和音乐般的书法艺术来诗意呈现画家情感节奏的载体。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是大的内涵。写是艺术表达的写形、写境与写情,意是作品流露的意境、意气、意趣,这唯美的格调绝非西画中的绘与描。

与中国画同频共振,杜永涛的大写意画也经历了由模糊到精确再到模糊的生动演变。

从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跨入到宋徽宗时代的形似求真,最后进入到南宋时期的计白当黑,中国画的妙处早已被古人诠释到了极限。

杜永涛的绘画就建立在师古与师法自然构成的笛卡尔坐标系中。

师古是杜永涛在绘画中精进的基础,是供他艺术成长的营养之源。这是横轴。在杜永涛的画室里,随处都能翻阅到大家的一些画册,诸如石涛、张大千、齐白石、李苦禅等的印刷品。用心揣摩一枝一叶,虔诚思索一花一果,怀着膜拜的心态来体味丹青世界的缤纷,杜永涛很勤奋,也很耐心。他深知,在任何求索的路上,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一步步丈量,才能感知脚下的坎坷与坦荡。这是积累丰富经验的过程。凭着必胜的毅力,杜永涛的画笔深深探入到了古人的乾坤里,落笔无俗气,有了大气象。

师法自然是杜永涛在作品中创新求变的索引,是摆脱泥古窠臼的楔子。这是纵轴。师法自然是历代山水画家成长的必由之路。这是一条追索真知之路,一条由混沌到豁然开朗的启蒙之路。杜永涛的山水画就是眼前的风景,是生活的片段。观山悟山出山画山。同时,笔随时代,他承传统、重写生、勤笔耕,所以,笔下的沟壑云烟给人远古的沧桑之感和秦山陇水特有的盎然之美。值得一提的是,杜永涛还是个智慧的画家,生活洞察力极强。画兰草时,案几上总是有实物相伴。亦真亦假,妙趣横生。在画界,他有“桃王”的口碑。每当桃熟之时,他都要挑选上等的桃子摆放眼前,在创作时,观其形,阅其色,绘其神。于是,他笔下的蟠桃艳丽夺目,充满了祥瑞。有人说,杜永涛宣纸上的几颗桃子,就能抵卖桃子人的几箩筐桃子。此言不假。这就是身外之物与物外之物相遇的差别,价格与价值相隔的距离。

在博大的艺术领域,杜永涛稳居原点,其绘画思维始终开合在四个象限之内。这是杜永涛展示才华与天赋的昙场。

第一象限是他的启蒙期,也是模糊期。这种模糊,是个人对艺术的认识,对自然的洞悉和对宇宙万物了解的过程。他早期的作品,就呈现了这种彷徨的探索。这阶段历练了他的笔墨,也锤炼了他的胆识。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的杜永涛留在宣纸上的印记,也是塑形的痕迹。

第二象限是他的成长期,也是精确期。进入新世纪前十年,基本功扎实的杜永涛开始了厚积薄发。他的作品吸收了工笔的养分,在形上更丰盈,在神上更逼真。他的桃子就是在此时褪去了青涩,露出了绿色难掩的腮红。这是好品相。

第三象限是他的成熟期,也是模糊期。进入新世纪后十年,杜永涛绘画的才能得以空前的发挥,他笔下的万物更加灵动。此时的模糊,恰是神形兼备,是艺术的本真,是齐白石似与不似的境界。这就是绘画的哲学,丹青里孕育着画家的气质,线条里聚集着画家的能量,笔墨里渗透着画家的情感。

第四象限是他的完美期,也是信仰期。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周国平说:至于精神上的幸福,这只能靠你自己,永远如此。用一笔一画涂抹心灵世界,杜永涛在绘画上找到了创作的乐趣,觅到了精神的寄托,这是一个真正画家的艺术归宿。目前,杜永涛正在突破270度的临界线,以饱满的激情冲刺着。

2018年,步入花甲之年的杜永涛从兰州十中光荣退休了。他的事业之门正式打开了。开辟新的三余堂,面向市场,他名正言顺地开始了以画立志。

踏花归去马蹄香,这是距今八百多年前的一道国考艺术试题。这是作为画家的北宋皇帝徽宗赵佶的风雅。试想,众多廷试的画家面对这句,脑海里将产生怎样缤纷的幻觉?是第一象限的模糊,还是第二象限的逼真,抑或是第三象限的模糊?答案恰是第三象限的模糊。

是的,绘画艺术是思想境界的体现,是对抽象之美的表达,是创作,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照相。正是凭这意识形态的深刻见解,我才乐意为杜永涛写了这篇迟到多年的评论。

倘若用一句话来概括杜永涛目前的绘画艺术,那就是:取法乎上,境界深远;师法自然,气象生动

2019年1月20日于兰州耕读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