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公主の星野
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大定元年(1161年),秋雨淅沥。忽见前方商河城(属山东)轮廓隐现,又看到城外金兵营寨后,心中一喜,泄了口气:阿弥陀佛!和尚为何如此惊慌?因为有人在追命,而追的人是:辛、弃、疾!眼见无处可逃,和尚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连忙下跪,磕头如捣,乞求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sì]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青兕,是古代的一种猛兽,浑身青色,体型小于虎,飞奔快于豹,异常凶猛,双眸幌亮,筋挛硬如钢。 和尚说辛弃疾是青兕下凡,这种氛围,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吧。辛弃疾收起鱼肠古剑,捡起金印,包裹好和尚人头直奔军营,只留下一路蹄印……这是辛弃疾给领导耿京立下“三天追回帅印”军令状的第二天。就在几个月前,辛弃疾带领2000人投奔耿京的起义军,担任东平节度使掌书记之职,耿京将帅印交于他保管。不料,帅印竟被自己带来的人偷走,辛弃疾羞愧难当,于是立下追印军令状。偷走帅印的和尚名叫义端,满脸络腮胡子加上几道疤痕,原是沂源县(属山东)一无业游民,成天偷鸡摸狗喝酒赌钱,走投无路才去当了和尚,辛弃疾还曾三次救了他。义端出家后仍旧恶习不改,被禅寺处罚。辛弃疾为他求情,才免去处罚,只被逐出禅寺。后来,他遭遇金兵,又被辛弃疾救下。原来,被逐出禅寺的义端拉起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偷袭金营抢库房,还时不时顺手牵羊“光临”商家店铺。最后一次是义端被金兵追杀之际,逃往辛弃疾的军营,被救下后,这个投机分子在辛弃疾的劝说下归顺了耿京的义军。大哥就是用来出卖的,救没救过的都不重要,义端心里想。于是打起了金灿灿的帅印的主意。辛弃疾单骑追印,回营后,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将帅印双手递给耿京。随后走回马匹,取下包袱扔到地上,只见一秃头首级滚了出来。自此,军营里流传开了一句话:天平军辛帅,人狠话不多。鲁西南的平原上,北有巍峨的泰山,南有水泊梁山,西有北清河,还有孔夫子的家乡曲阜。驻立东平府(今山东东平)的城楼上,辛弃疾忧思百般:何去何从?眺目远望,紧握鱼肠古剑,回想起儿时祖父的教导——砍金人!山河破碎,百姓受尽屈辱磨难,北方沦陷于金人之手,祖父虽在敌占区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父亲辛文常年患病,母亲早逝,辛弃疾自小便被祖父带在身边亲自抚养。给他取名“弃疾”,和霍去病的名字寓意一样,希望他无病无灾健康成长,并督促他学文习武。“打回北方,砍金人”的志向自小扎根在辛弃疾的心中。在辛弃疾的劝说下,耿京同意归附大宋。经商议,让部下贾瑞和辛弃疾一同去扬州面见宋高宗。耿京自带着6个农民揭竿而起后,队伍居然扩至几十万人,滚雪球般壮大的队伍让他无法掌控。麾下武将众多,又多是草莽出身,良莠不齐,不乏鼠辈之徒混迹其中。张安国原是一个县城衙门小吏,为人圆滑,拍得一手好马屁。投靠耿京后受到重用,后为耿京右帅。小人,一直都是小人,总能在关键事件里扮演决定性的角色。不守军规、出营喝酒、寻欢作乐,明面上张安国从不管束他,还常常与他喝酒畅谈,一副交好的模样。但暗自里,认为义端不是自己的嫡系,从不认真管束,又因为义端是辛弃疾带来的,所以心中暗生芥蒂,采取表面交好的“捧杀”策略。义端偷取帅印,就是在张安国眼皮子底下发生的,前夜他亲眼见义端偷摸出营却一言不发。而这一次,在辛弃疾离开耿京去扬州面见宋高宗时,张安国更干了一件几乎让天平军覆灭的事。宋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1162年),辛弃疾与贾瑞等人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张安国趁机勾结金人,杀害耿京,残害不与他一同叛变的将领,一时间天平军四下溃散,几乎覆灭。辛弃疾与贾瑞已经面见过宋高宗,得到同意天平军归顺朝廷的批复,回程途中却听说耿京被杀,天平军已不复存在。众人哗然,如当头棒喝,表情都来不及切换,瞬间不知脚该迈向何方。济州除金兵外,大都是被迫投金的汉人,很多曾是天平军的旧部,得知是辛弃疾,纷纷主动开门迎他。 辛弃疾很快便进了城,并得知新任济州知府的张安国正在和金兵喝酒撸串。喝醉的张安国被猛然闪出的辛弃疾吓醒了酒,连忙呼救。旁边两名金兵回过神来,正要抽腰刀,被辛弃疾抽出的鱼肠古剑三剑劈去,身首异处。一时间,辛弃疾带领五十骑,千里奇袭,擒获叛贼,还带回一万多义军的消息传遍长江、淮河流域,轰动宋金两国。声名远播后,人们都说辛弃疾前世是青兕托生,无人能敌,金兵一听到辛弃疾的名字就会坐卧不安,胆战心惊。可,浑身是胆、满身热血的将军遇到了史上最善于逃跑的皇帝。这位“逃跑皇帝”自“靖康之耻”,从被金人掳走的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手中接过破碎的山河后,不顾国恨家仇、百姓疾苦,一味逃跑。逃出开封,逃往扬州、瓜州,到温州后,觉得陆地不安全,干脆躲到海上漂了100多天。他要辛弃疾收起鱼肠古剑,拿起软笔,把辛弃疾任命为江阴签判(相当于市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的秘书)—— 一文职公务员。从1181年到1207年,辛弃疾的仕途像玩笑一般,从一个卑微的小职位调任到另一个卑微的小职位,频繁调任多达37次,来回任职于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总之,“砍金人”“打回山东老家”什么的,就不要想了。抗金北伐的建议《美芹十论》《九议》等,上奏朝廷后都石沉大海,气得他狂拍栏杆。不能杀敌复国,那就保卫百姓吧。辛弃疾这样安慰自己。治理滁州(今安徽滁县),招商引资,发展第三产业,关注民生福利。不到3个月平定茶商军赖文政起义——他派人去做工作,劝降起义军,斩杀义军的头目及骨干,瓦解队伍。处斩兵痞、屏迹盗贼,湖北江陵府原来盗贼猖獗,这些盗贼每次被抓不思悔改,放回后又重操旧业,屡禁不止。辛弃疾将抓到的盗贼在闹市斩首,自此百姓夜不闭户。理想始终在呐喊,哪怕做点相近的事,好像也会有些许安慰。淳熙四年(1177年),37岁的辛弃疾在湖南组建“飞虎军”,创建期间,被朝廷“主和派”弹劾,宋孝宗降下“御前金牌”命令停工。逢雨季,无法烧瓦,辛弃疾张贴告示,向百姓买瓦,两天之内竟集齐20万瓦片。原来他借朝官回程复命的时间差,抢先奏表军营创建情况,赶在禁止建令朝官回朝前,一边加紧工期、一边派人奏报军营建成。这使孝宗也无话可说,终于收回成命,既然军队已建起来了,那就这样吧。后期南宋正规军不堪大用,飞虎军在地方军队中作为代表,虽然不是人数最多的一支,却是发挥最大战力、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支,屡屡被调往前线战斗,声名显著。梦中的辛弃疾忽然惊坐起来,想起年少时北方的戎马生涯,杀敌驰骋,看了一眼鱼肠古剑,大声喊道:“杀贼!杀贼!”吾愿,甘而不哕[yuě]辛而不螫[shì]的重碧五粮液,在灯光剑影号角铁骑中,释你旌旗招展驰逐沙场的豪情一梦。
辛弃疾的豪情冠古绝今!你是否也满怀豪情地做过什么事? 写留言,跟大家聊聊吧

执笔:张丽梅 统筹:周黎洁 徐丹宁 编辑:梁肖廷 何苗 视觉:乔琦宇 王祺 监制: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