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燕道成藏了20年的玉器文物, 如何改口“所有器物均已送人”? 还无偿捐献

 千冰室 2019-08-01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困扰四川多年的军阀战乱和匪患等被一扫而空,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唤醒三星堆文明的时机终于成熟了。1953年,为了兴建天成铁路(即后来的宝成铁路),政府在成都设立以考古学家冯汉骥带队的“天成铁路文物古迹保护委员会”,派出工作队沿拟建的铁路沿线驻扎,进行实地考察,而广汉月亮湾、三星堆等地,自然是工作队考察的重点。工作队成员王家祐、江甸潮不辞辛苦,四次奔赴三星堆,不仅发现了石斧、陶片以及多处遗址,还多次走访已年过七旬的燕道诚,和他秉烛长谈,坦诚交流,最终感动了老人。

1956年,燕道诚一改以前“所有器物均已送人”的托词,颤颤巍巍地带领王家祐来到月亮湾田野中间,从一段田埂下挖出他在田野中埋藏了20多年的玉器,包括玉琮、玉瑗、玉钏、玉磐等,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国家。据考古工作者鉴定,老人最后捐出的这批玉器文物,是新中国成立前三星堆所有出土器物中最有价值的。

/经过回填恢复原样的祭祀坑之一,摄于2005年4月。

随着田野调查的逐步深入,王、江两人发现,三星堆的价值远远超越了所有人的预估。他们调查得知,这里出土的陶片和四川各时代墓葬出土的陶器都有明显不同,而且遗迹的断代时间可提前到殷商时期。在他们的推动下,四川的考古工作者也多次对三星堆进行了考古调查,其中以1963年冯汉骥领队,会同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的联合考古发掘规模最大,正是在这次考古发掘之中,冯汉骥教授富有远见卓识地指出,三星堆一带遗迹如此密集,“很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

1980年到1981年,四川省博物馆田野考古队经过数月准备,对三星堆遗址中部东侧1200平方米范围进行了大规模考古挖掘,发现房屋遗迹18座、灰坑3个、墓葬4处,挖掘出玉石器110多件、陶器70余件以及陶片10万余,确定陶器种类有豆、罐、盆、杯、碗、壶勺等,石器种类有锛、凿、锥、矛、刀、杵等。更重要的是,考古工作者在此处不仅发现了具有浓厚蜀地特色的房屋(“木骨泥墙”,并有穿斗夹壁的厅堂),还初步确定了三星堆遗址东、西、南三条的笔直走向的土埂是人工叠筑而成,可能是城墙遗迹。至此,人们已经意识到,在三星堆发现的这个文明遗迹,是“一种在四川分布较广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有别于其他任何考古学文化的一种古文化”,并将其命名为三星堆文化。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对三星堆高度评价道:“蜀文化的生长点,就在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