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孩子最忌讳的三件事

 家有学子 2019-08-01

孩子生下来就像一个容器,方方面面都需要父母去塑造,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需要不断摸索学习,不断审视自己的方法,才能不走弯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三件最忌讳的事,很多父母却在不知不觉间做了。今天就让我们来自我反思一下~

 不该出手时出手

棍棒教育最伤孩子自尊

很多家长在无法管教孩子的时候,仍然会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实施打骂教育,这种最原始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不自控的,认为这种简单直接的粗暴方式才能让孩子乖乖服帖。

但我们要明白,打孩子不是爱,而是一种发泄。或许孩子是犯了大错,但犯错可以教育,可以严厉批评,暴打一顿绝不是孩子犯错后就应该得到的教训。

✘ 错误方法:

现实中有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教而不听时,都会失去耐心,比如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再说也不听,磨磨蹭蹭,家长一个没忍住一巴掌下去,孩子是乖乖听话了,边抽泣边写作业。

✎ 导致的后果:

从根本上说,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

还有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他周围的人——对暴力行为的模仿是轻而易举的。由于父母的坏榜样,孩子在独立面对自己和小朋友的冲突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下手为强”。

而且暴力会在孩子内心埋下种子,总是被暴力对待的孩子长大也会暴力对待别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 正确做法:

将批评升级为“战争”,那就是父母的不对了。其实孩子缺乏自我意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就建立在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上,如果父母总是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那孩子自然会对自己越来越自卑。

批评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和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强化其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

所以,妈妈此时不如使用“表扬式的批评”方法,去发现孩子的点滴长处,先褒后批。孩子需要在比较和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点成绩,ta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其他错误。

大吼大叫、喋喋不休

父母情绪失控会让孩子找不到方向

对孩子大吼大叫亦或是喋喋不休,都是父母情绪失控的一种体现。

试想两个画面:

孩子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将自己的衣服、玩具乱丢,课外书不放在书柜里,要么堆在地上要么扔在床上,你让他收拾,他左耳进右耳出,就是不愿意行动。

一回家先躺在沙发上打开电视看动画片,书包扔在地上,作业更抛到九霄云外,你叮嘱时间到了,赶紧写作业,要不然又要写到很晚,强调了很多遍要写作业了,还是不写。

✘ 错误方法:

这时候家长耐心强调了很多遍,孩子仍不愿意行动,家长的情绪已经到了临界点,很容易爆发出来,对着孩子大吼大叫:为什么我说那么多遍你就是不听!你是不是故意的!将暴风雨似的怒气向孩子倾倒发泄,气急败坏时还会扔了孩子的东西。

而对于孩子不写作业,家长多数会在孩子耳朵边提醒,孩子不动就一直说个不停,从提醒逐渐变成喋喋不休:“为什么不就是不愿意写作业呢?到底要妈妈怎样做你才能自觉一点呢?你看看别人家的xxx,为什么你不行?再这样下去,我真的懒得管你了。”


✎ 导致的后果:

嗓门越高说明越没有底气,有理不在声高,大吼大叫有时候对孩子起不到震慑作用,还会让孩子轻视,因为这代表你对他没办法了。

而喋喋不休的话到最后都会走偏方向,从说教变成了抱怨,没有人想承受别人的怨气,孩子也一样,而千篇一律、没有新鲜感的话时间长了也就成了孩子的耳边风,听了就过去了,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

✔ 正确做法

教育首先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威信,如果威信有一天不复存在,那教育也就走到了终点。

大吼大叫、喋喋不休是威信的最大天敌,有威严的教育是用最简短平和的话起到最大的作用。家长首先要克服这两点,即使是在生气边缘,也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树立威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有底线不能触碰,也不要向孩子倒苦水,心情气和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有时候温柔的力量更能震撼人心。

那么,想要成为有威信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应该怎么做?

1.以身作则是关键

古话说的好:“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所以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2.说到做到,讲信用

威信就是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一种信任感,不是通过说教或打骂来建立的,所以父母言而有信才是最重要的。不管孩子多小,都要遵守“言必信,行必果”的原则。这样做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是说到做到的,从而能够自觉的听从父母的指令,接受他的要求。

3.严格与关爱并行

对孩子管理要求要严格,但是要注意评批教育之后,家长要想办法来安抚孩子的惊恐、抵抗等心理,帮助孩子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自己的。严格与关爱并行,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

4.少而精的管教

什么大小事情总是爱说几句,唠唠叨叨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肯定是没有威信的。孩子还会对这样的教育方式感到反感,从而变得不听话。所以父母平时注意少说孩子,抓住一些主要的东西并一管到底。

讽刺挖苦

打压式教育是孩子心灵头号杀手

很多人认准一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孩子不能轻易表露骄傲的情绪,好像一直谦虚才是应该做的,所以很多父母选择在孩子得意时,数落挖苦孩子,这无疑是在压抑孩子的天性。

还有一种孩子喜欢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看课外书、组织玩具模型、打球、看动画片,喜欢无边无际的幻想,甚至耽误了学习的时间。

✘ 错误方法:

孩子成绩考得不错,家长点点头表示还不错,下一句立刻接着说:“你可千万别骄傲啊,你还是不够踏实,一次考好不等于永远!”

对于孩子的成绩总是习惯性打压,好像压孩子一头才能让孩子看清楚自己的不足。而考不好就会用“你怎么这么笨呢!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类似的语句回应孩子。

如果孩子的兴趣没有耽误学习,家长一般会持支持或者放任不管的状态,但一旦影响到学习,家长最先做的就是出言阻止,比如:“你看看你整天不好好学习就知道不务正业!”打压孩子的爱好,剥夺孩子幻想的权利:“就凭你,不好好学习,什么都别想!”

✎ 导致的后果:

讽刺挖苦或许不是家长的本意,他们想的是让孩子得到教训,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可是一句无心的话就能给孩子留下一生的阴影,让孩子变得不自信:“连爸爸妈妈都嫌弃我,我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不行!”这种烙印印在孩子的内心,孩子怎么可能健康成长?

✔ 正确做法:

当孩子考得好时,父母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为什么不能让孩子感到开心和满足呢?喜悦的情绪会让孩子更加充满自信;当孩子考得不好时,也一定不能出言讽刺,鼓励孩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只有相信自己的时候才更有信息打败学习上的难题。

面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不要去强行阻止,当发现爱好影响到学习的时候,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学习是实现一切梦想的基石,只有学习才能带你见到更广阔的天地,可以先把爱好放一放,把成绩抓抓紧,我相信你会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