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明代. 吴门画派沈周绘长卷(3)

 夕妙斋 2019-08-01

空间:美好的幸福生活在于心灵的修饰与辛勤的劳作,您来了就是朋友!一句留言镶嵌上永恒的留恋,祝福您一生健康!​​

8、【 虎丘饯别图】

(明)沈周 虎丘饯别图
(明)沈周 虎丘饯别图设色纸本 保利2007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画家。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性情敦厚、博学多才,长于文学,亦工诗画,善画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皆极神妙。常草草点缀,即得意趣。亦常题诗词于画上,当时人称他为“二绝先生”。

局部1

画宗黄大疾、吴镇,自成一家笔法。亦工墨笔花鸟,和他的学生文徵明并称为“吴派”两大家。又与文徵明、唐寅、仇英称“明四家”。他每画一画,落笔点苔,绝不苟且。他能从多方面摹习古人,又加自己的创造,更参以二米的笔趣,善用粗笔,圆润挺劲,厚重凝炼。出入于宋元名家,创作态度极为慎重。著有《石田集》等。

局部2

《虎丘饯别图》应属沈周介于“粗笔和细笔”之间的作品。沈周的山水画面貌大至和谨细与简约两种风格,世称“细沈”、“粗沈”。前者多作于早期,以师法王蒙为主,此路画风以作于中年的《庐山高图》为代表,沈周在后期以“粗沈”的面貌出现,秃笔中锋,即景抒情,山石多以粗阔的线条勾皴,分出山石的结构,再以粗壮的线条加皴,加强其骨力和结构,最后以浓墨点苔。

局部3

杨循吉在《虎丘饯别图 》的拖尾后将其离别过程场景记录下来。杨循吉(1456~1544) 明代文学家。字君卿,一作君谦。吴县(今属江苏)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礼部主事。因病归,他结庐于支硎山下,以读书著述为事。武宗驻跸南京,召他作《打虎曲》,又作乐府、小令等,不授官而视他为俳优,他以此为耻辱,不久辞归。嘉靖中,曾献《九庙颂》和《华阳求嗣斋仪》,晚岁落寞,更洁身自好。“虎丘郡最胜,三月正繁丽。列筵碧涧侧,徘徊赏佳致”但是我们现在很难分清画中人那一位是作者本人,当我们展卷时顷刻被作者的艺术造诣所倾倒。

局部4 
明 沈周 虎丘饯别图卷 局部5

清朝韩襄也对此画的内容进行了描述,并题诗曰:“城西别酒湿春衣,绿树啼莺花已稀。自笑老夫今目眊,特登山顶看鹏飞。”韩襄,江苏江阴县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干、嘉时期。字维能,攻画,主要师法“吴门画派”尤得力于沈周,对绘画理论颇有研究,精研六法,著有《画法约言》。

此图不仅在艺术上面甚称佳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文人之间的深厚友情,更勾勒出那个时代的人文情怀。​

9、【 西山雨观图卷 】

明 沈周 西山雨观图卷
明 沈周 西山雨观图卷 纸本墨笔 25.2x105.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描绘苏州西山烟云变化、雨霁烟消的景色。沈周仿南宋书画家米友仁的笔法,描绘峰峦连绵起伏,山间云雾出没,林木层叠,村庄、湖泊、小桥被笼罩在烟霭之中。山石和草木均用水墨点成,浑然一体,不见线条及皴擦的痕迹,显示出画家高超的绘画水平和独到的审美韵味。卷后题跋者都是苏州地区的文人墨客,他们常互邀相聚,饮酒赋诗,切磋画艺,探究学问,他们在诗跋中表达了对《西山雨观图》的赞美,可见该图在明代中后期文人中产生了颇为重要的艺术影响和审美共鸣。

此图原藏清宫,《石渠宝笈·续编》著录(3函28册258页),后流入民间。1957年故宫博物院购藏时画心完好,但后幅自题诗残缺,跋文不知散失何处。2002年,收藏跋文的美籍华人得知画卷藏于故宫博物院,特将跋文出售相让,使之珠联璧合。

画心无款识,钤“沈”(朱方)、“石田”(朱方)、“启南”(朱方)印。引首文徵明书“西山雨观”隶书四字。后有陈沂、顾璘、文徵明、汤珍、蔡羽、徐充、文彭、盛时泰、文嘉九家题跋。鉴藏印钤“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子孙永保其用”、“修竹馆”、“石渠宝笈”、“石渠宝鉴”、“宝笈重编”、“乐寿堂鉴藏宝”、“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嘉庆御览之宝”、“无逸斋精鉴玺”、“宣统鉴赏”、“盛仲交”、“商丘宋荦审定真迹”等。​

局部1
局部2
局部3 
局部4 
局部5 
局部6
明 沈周 西山雨观图卷         局部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