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珠江为什么会有八大口门?

 广州玉 2019-08-01

珠江广州段

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最南部,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丰富,河流众多。在众多河流中,东江、北江、西江和韩江长度最长,是广东省的四大主要河流。珠江是中国流量第二大河流,境内第三长河流,全长2320公里。

珠江水系示意图

01什么是珠江?

珠江(the Pearl River),旧称粤江,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境内第三长河流,中国南方最大河系,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并称中国七大江河。

1780年的一幅油画描绘珠江沿岸的广州十三行外贸易特区,包括了丹麦、西班牙、美国、瑞典、英国、荷兰等

1880年代,广州琶洲塔附近的河段

1909年的广东省城河南士敏土厂(现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图中可见当时未修筑河堤的珠江较现在宽阔不

沙面与西堤二马路(今人民桥北岸上桥位)之间的沙基涌

珠江原指广州到入海口96公里长的一段水道,因为它流经著名的海珠岛(石)而得名,后来逐渐成为西江、东江、北江以及流溪河等珠江三角洲上各条河流共四个水系的总称。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流经中国中西部六省区及越南北部,在下游从八个入海口注入南海。

香港、澳门与珠江三角洲

珠江,是一个汇聚而成的复合水系,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个省(区)和越南的北部。最后分别由8大口门注入南海,整个水系呈扇状水系。珠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774条,总长36000多公里。流域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

旧时,珠江广州段江面宽阔,故广州人喜欢称呼珠江为“海”,过江称作“过海”,江边叫“海皮”。即使到了今天仍保持这种俗称。

南中国海--珠江八大出海口门(卫星照片)

02珠江水系有哪八大出海口?

珠江八大出海口

“三江汇集,八口分流”这是对珠江入海口的最好叙述。三江容易理解,指的是珠江的三条之流,西江、北江、东江。八口也就是说,珠江有8个入海口。

珠江水系各河径流汇集于三角洲后,通过8条水遭注入南海,各水道之出口称之为“门”。有些珠江入海口经过广州,再流入珠江口。有些不经过广州,在珠海西面入海。珠江出口门共有8个,称之为八大口门。东边注入伶仃洋(现在所说的珠江口,一般指伶仃洋)的口门有4个,从东向西为虎门、蕉门、洪奇门(沥)和横门;西边注入的有磨刀门、鸡鸣门、虎跳门和崖门。

珠江八大出海口:总经流量谁排第一?

03八大出海口水量谁最大?

虎门水道位于东莞市沙角,通过虎门注入伶仃洋的径流包括东江的全部径流,西、北江的部分径流以及珠江三角洲本身的部分径流。虎门是个强潮汐作用的口门,潮汐吞吐量居八大口门之首,最大涨潮差2.59m,最大落潮差3.12m。虎门的年径流量为603亿m2,占珠江人海总径流量的18.5%,年输沙量658万t,占珠江人晦总输沙量的9.3%。

珠江口的虎门大桥

蕉门水道位于番禺区广兴围、虎门江以西约8km处,是蕉门水道的出口。蕉门的年径流量为565亿m3,占珠江人晦总径流量的17.3%,年输沙量1289万t,占珠江出诲输沙量的18.1%。最大涨潮差2.72m,最大落潮差2.81m。

洪奇门(沥)位于番禺区沥口,是洪奇水道的出海口门。洪奇门(沥)的年径流量为209亿m3,占珠江人海总径流量的6.4%,年输沙量517万t,占珠江总人海总输沙量的7.3%,最大涨潮差2.79m,最大落潮差2.57m。

横门位于中山市横门山,距洪奇门4km,是横门水道的出海口。横门口的年径流量为365亿m3,占珠江人海总径流量的11.2%,年输沙量925万t,占珠江总人海输沙量的13%。

磨刀门位于珠海市洪湾企人石,是西江径流的主要出海口门。磨刀门的年径流量923亿m3,占珠江人海总径流量的28.3%,年输沙量2314万t,占珠江入海总输沙量的33%。磨刀门最大涨潮差1.9m,最大落潮差2.29m。

鸡鸣门位于斗门区大霖,邻接磨刀门内海区的西侧,是鸡鸣门水道的出海口。鸡鸣门的年径流量为197亿m3,占珠扛人海总径流量的6.1%,年输沙量496万t,占珠江出海总输沙量的7%。最大涨潮差2.44m,最大落潮差2.71m。鸡鸣门是1959年泥湾门堵晦工程完成以后形成的出海口门,此前,位于鸡鸣门上游16km处的泥湾门才是珠江八大出诲口门之一。

虎跳门位于斗门区蠕蛛仔,是虎跳门水道的出 海口门。虎跳门的年径流量202亿m3,占珠扛人海总径流量的6.2%,年输沙量为509万t,占珠扛人海总输沙量的7.2%,最大涨潮差2.51m,最大落潮差2.66m。

坐落在海上的崖门大桥

崖门位于新会县崖南,是银洲湖的人海口门,它与虎跳门均位于黄茅海湾的头部。崖门是珠江八大口门中最西边的一个口门,潭江流域的径流主要通过银洲湖从崖门出海。崖门年径流量196亿m3,占珠江总人海径流量的6%,年输沙量363万t,占珠江人海总输沙量的5.1%,最大涨潮差2.73m,最大落潮差2.95m。它的长度及流域面积居全国第二位。

04珠江为何有八口?

珠江“三江汇集、八口分流”的水系特征,与其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珠江流域范围及地势

气候原因

珠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1200~2200mm,全流域多年平均降雨为1470mm。每年6-8月份,受锋面系统、台风等影响,多暴雨天气,流域内易发洪水。

充沛的降水和多发暴雨,让珠江下游低洼区极易泛滥,分叉溢流。

地形原因

一方面,珠江三角洲一带有不少基岩残丘,如广州白云山、中山五桂山和南海西樵山等,河流因此分流。清代只有东三门(虎门、蕉门和横门)和西三门(磨刀门、虎跳门、崖门)入海,且都是由山地挟持的地形。

另一方面,珠江三角洲虽有山丘起伏,但地势总体地平,河流到此流速放缓,再加上潮水顶托等因素,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水流遇沙洲易分叉。近百年来,横门与蕉门间的乌珠(山名)大洋,已淤成万顷沙,蕉门外移,又另成新出海口洪奇门(沥),是为东四门。西边虎跳门和磨刀门间已淤成冲缺三角洲,把海岛连陆,称鸡啼门,最终形成今天八门入海情况。

地转偏向力影响

由于下游地势平坦,泥沙淤积、土质疏松,珠江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易弯曲、崩岸、改道、分叉。

海侵海退影响

自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三次海侵和3次海退的过程,也影响着珠江口的侵蚀与沉积,塑造着河口地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