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楹联赏析】书院联:启迪生徒,化育人生,培养学风士气

 广州玉 2019-08-01

书院联

书院是中国读书人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校书、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中国古代书院选址必择形胜之区,书院建筑讲究“善美同意”,它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理想,刻意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因此,我们走进任何一所书院,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大自然对人的陶冶之力。而漫步其间,那飘溢书香的石碑、匾额、楹联,甚至每棵历尽沧桑的树木,每一片饱经风霜的砖瓦,都以其隽永的文化品位和不朽的人文精神而令人折腰、倾倒。尤其是面对那些韵味十足的楹联,我们的灵魂甚至可以得到净化和升华。教育组织,从时间上来讲,差不多是同步产生的。此所谓生同其时,书院和楹联结合到一起,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书院楹联现存最早的是宋代的传世作品,如朱熹为漳州白云岩书院所作的: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

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为漳州芝山书院所作的:

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

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

为古田蓝田书院所作的:

春报南桥川叠翠;花香翰苑野图新。

又如南宋真德秀为浦城南浦书院所作的:

坐看吴粤两山色;

默契羲文千古心。

凡此等等,气度恢弘,自然天成,皆属联中佳品。

书院楹联的作者,或院中师生,或创建、重修书院的官绅,皆博学多文,其中大师、名家如朱熹、张拭、真德秀、王畿、邹元标、顾宪成、黄道周、阮元、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张之洞、谭嗣同、宋教仁等,代不乏人。历代皇帝也有列名其中者,如清代康熙皇帝为理学名区铅山鹅湖书院撰联:

章岩月朗中天镜;

石井波分太极泉。

由中天朗月而太极泉波,写尽“穷理居敬”之事。

书院楹联的内容,主要涉及学术、教化、风俗等领域,意在张扬圣贤功德,启迪生徒,化育人生,培养学风士气,转移民情风俗,宗旨,倡导其价值观念,并以其耳濡目染之功,而达潜移默化之效。若乎其渲染山川名胜,描绘自然风光,则浓笔淡墨总相宜,更使书院增光添彩,声名远扬。

因此,辑录书院楹联,无论从整理文献,研究学术,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发展文化旅游事业,促进经济繁荣的角度来讲,都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

实践任务

1.名胜联包括哪些类型?它们在内容上有什么区别?

2.祠庙联的功能是什么?你对基督教堂张挂对联有何思考?

3.寻找名胜古迹中的多开间亭台、楼阁,或者石牌坊、三孔古石桥等,观察两副以上的对联,它的上下联是怎么放置的。

4.课余时间收集家乡所在地的名胜联,用照片、文字或影像的方式进行整理、归纳,并形成书面材料。

5.典故的运用在名胜联中经常可以读到,下面是清代孙髯翁所撰云南昆明滇池畔大观楼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联中用了较多典故,试举出其中五例进行说明。

6.就你所游历过的名胜古迹,记录下其中的对联,撰写一篇说明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