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其芳故居的李子  张春燕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19-08-01

何其芳故居的李子  

张春燕


  这个初夏的雨天,我亲近、品尝,并且更多地理解了一颗颗李子。

  那天上午,雨还比较小,大多时候,是点点滴滴、一缕一缕的雨丝,如一位温情而细致的朋友,在耳边絮语。中午过后,雨渐渐大了起来,变成了一个认真、严谨、庄重的尊长,似在提醒、也似在催促我们,要赶往适合在雨中欣赏的万州一处特别的景致。

  那里有着正在成长、渐趋成熟的李子。

  重庆万州籍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何其芳的故居,万州区甘宁镇一个面朝稻田、背依青山、绿意盎然的地方。我们穿过竹林掩映的小径,走进其芳故居,驻足凝视,移步观看。雨声时急时缓,为我们奏出乡间小曲,几分古雅,几分悠然。故居那宽敞的庭院,古旧的砖墙,还有依稀可见当年气象的门楼,以及雕刻精湛、既高且坚的石柱,有一种清末民初乡绅之家的文化之味与静幽之气。

  绕着故居走了一圈,右边门楼里面,一树被雨水打理得干净葱郁的李子树进入了我们视线。这圆滚滚地簇拥在枝头的青玛瑙,牵出了我们眼中、我们心里的小惊喜。有同行者摘了几颗放进嘴里咀嚼起来。看他们并没有被酸涩味儿萌翻、甚至有点儿小快乐的样子,我也去摘了几颗品味。李子外表青嫩,但实际上已经不再酸涩,嚼起来清脆有声,清香满唇,回味起来,甚至有几分清甜。

  这是一颗颗渐趋成熟的李子。

  其芳故居前这回味清甜的李子,是2019年初夏,我吃到的最清新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多年以前,在校园里,我们学现代文学史,掌握“汉园三诗人”的概念,了解他们的代表性作品,读到“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这样的介绍,然后参加考试。因为记忆力不错,我每次都能答个八九不离十,成绩一直靠前。但事实上,那时候并没真正读懂,只是概念化地理解从书本上和从老师那儿得到的知识。对自己的老乡、前辈何其芳其人其作的认知,还是一颗颗悬挂在半空中、没有成熟的李子。

  时序流转,累月经年。有了一些细致真切的人生经历和复杂微妙的情绪体验后,再来读何其芳,读他求学时的绮梦与哀愁,抗战爆发后的个人选择与不凡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到生命终结前的创作经历与人生感受,特别是他对家乡、故里的深深怀念与殷殷寄望,体会自然与学生时有很大不同。

  由于诸多因素,其芳故居遭到了损坏。在当地党政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故居复建工作正有序开展。周围住户已搬迁,旧房拆除已完成,故居原貌复建效果图也已出现在公众视野。世人期待长大的一颗颗青涩李子,正渐趋成熟。假以时日,这里将呈现给公众以宽敞、古朴、清幽、美好的面貌。届时,那些喜欢何其芳诗文,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定将品尝到饱满、成熟、甘甜的果实。

夜光杯20190801 星期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