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瓷—璀璨至今的瑰宝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8-01

 中国有伟大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被人所熟知。但是中国有一个运用更广也是更多的,便是瓷器!

人们习惯了陶瓷陶瓷连着说。可是陶和瓷在本质上有着不同之处。例如,陶的原材料为粘土,只要有粘性的土都可以用来制作陶器。而瓷器不一样,瓷器需要的是瓷土,高岭土才可用来制瓷。陶和瓷的烧结温度也不用。陶器多为1100摄氏度左右即可,而瓷器多要烧制到1200摄氏度以上。陶器具有极强的吸水性,而瓷器恰恰相反,瓷器几乎不具备吸水性。另外一个还有两样的透光性,陶器是完全不透光的,而瓷器在一定的条件下是透光的。典型的有景德镇的玲珑瓷。

我国在商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最初的原始青瓷,而原始青瓷已经具有了不吸水和烧结温度高两个特性。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讲东汉才是真正意义上瓷器的产生。

瓷器的产生是我们中华民族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瓷器在宋朝的时候便远销朝鲜,日本,越南。又经过阿拉伯远销欧洲。也正因如此,瓷器便是西方人认识我们中国最早的途径。也就称我们中国为China。

陶瓷—璀璨至今的瑰宝

最早的青瓷因为没有办法很好的分离杂质,瓷土里面都是含有着铁的元素。含铁量越高瓷器便从青色往黑色越多,反之,含铁量越低,青色则越往白色发展。瓷器会慢慢发展而代替了陶器是有它必然的原因存在的。瓷的可塑性比陶强,几乎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相对与其他容器而言,当时贵族多用铜或者漆的容器,而瓷土的原材料比这些更便宜也更容易取得。所以汉朝以后,瓷器得以迅速发展,而陶器也迅速退出了历史舞台。瓷器开始崛起。

在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国土分裂,文化背景多样,就因为如此文化开始了大发展,出现了大批的文人士大夫,顾恺之,王羲之,竹林七贤等等。这些士大夫肆意豪情,他们也更加的注重于内心情感的表达,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魏晋时期经济发展缓慢。在瓷器上面的表现为,出现了大批的动物造型容器。颜色上也更加最求由青色到白色的瓷器。社会的发展便是如此,经济大发展的时候,人们越是注重外在的表达。而经济缓慢发展的时候,人们则会去最求内在的力量,更注重于内心的表达。在北齐的时候,也就是在1500年前左右,已经制作出来了白瓷和白杯子。

到了我国唐朝,瓷器出现了平分秋色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南青北白。这里说的南青便是南方越窑的青瓷,而北白顾名思义便是北方邢窑的白瓷。这两个主要瓷器的大量发展又与当时的社会形态有着紧密的关系。唐代是我国的一个盛世时期,经济大发展,而当时我国的钱币采取的是计重制,大批的开元通宝需要大量的铜来铸造,政府官方严令禁铜令,除了做开元通宝以外,其他物品多不能用铜制作。这一背景也促使了瓷器大量的产生。当时的越窑和邢窑,多有人拿出来做相互的比较。例如唐代的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一书中便提过“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很明显陆羽更为赞赏邢窑。与此同时赞赏越窑的也不少。总而言之,越窑和邢窑各分东西,它们没有高下,每一个品种的审美趣味和境界都并驾齐驱。都是我国陶瓷史上璀璨的明珠。

陶瓷—璀璨至今的瑰宝

邢窑白瓷

陶瓷—璀璨至今的瑰宝

越窑青瓷

而到了唐晚期,又出现了一支名瓷,秘色瓷。其实秘色瓷是越窑的改进版。最开始的越窑呈现糖黄色,渐渐发展成了黄绿色,最后变成了现在我们能看见的绿色的秘色瓷。秘色瓷的出土在法门寺。法门寺当时作为当时宫廷的重要活动场地。出土的14件秘色瓷都有着明显的宫廷特色,也就告诉了我们当时的唐朝已经有了官窑的概念。

陶瓷—璀璨至今的瑰宝

秘色瓷

随着瓷器的不断发展,在接下来的宋朝出现了被人们熟知的五大名窑。下一篇文章将好好和大家介绍一下五大名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