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圆明 | “荷花节”考——从圆明园荷花节说起(上)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19-08-01

圆明园荷花,面积广大,气蕴宏深;王者气象,天下驰名。昔日皇家禁苑,今日遗址公园,寻常百姓皆可赏荷观莲,领略皇家气派。因藉古人之句,有此感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欲知皇家啥气派?圆明园里看荷花!

“荷花节”就是“荷花生日”,古称“观莲节”、“荷诞”、“莲诞”等。据传这一习俗起源于苏州。《辞源》对“荷花生日”的解释是:吴俗以农历六月二十四为观莲节,亦名荷花生日,并引清顾禄著《清嘉录》卷六“荷花荡”条载云:“是日(农历六月廿四)又为荷花生日。旧俗画船箫鼓,竞于葑门外荷花荡,观荷纳凉。”此处“荷花荡”位于苏州古城的东城门——“葑门”外二里许。《清嘉录》于“荷花荡”条下又转引清初沈朝初(1649~1702)《忆江南》词“苏州好,廿四赏荷花”,原注:“六月廿四日为荷花生日”。这是目前关于“荷花节”起源的比较流行的说法。

01
“荷花节”与苏州葑门荷花荡

《辞源》所引并非关于“荷花生日”的最早记载。《清嘉录》的作者顾禄是清道光、咸丰年间苏州吴县人,生卒年月不详,其事仅见韦光黻《闻见阐幽录》。明末清初的徐崧、张大纯(1637~1702)著《百城烟水·苏州》载:“六月二十四日,画船箫鼓竞于荷花荡,观荷纳凉。”清初邵长蘅(1637—1704)《冶游》诗云:“六月荷花荡,轻桡泛兰塘。”袁枚(1716~1797)《随园诗话》卷七:

“吴俗以六月二十四为荷花生日,士女出游。徐朗斋作《竹枝词》云:“荷花风前暑气收,荷花荡口碧波流。荷花今日是生日,郎与妾船开并头。”“金坛段郎官长清,临风清唱不胜情。怪郎面似荷花好,郎是荷花生日生。”

徐朗斋即与袁枚同时代的徐嵩(1758~?)。乾隆年间的著名女画家方婉仪(1732~1779),扬州八怪罗聘之妻,生于雍正十年六月二十四日,自号白莲、白莲居士,曾作《生日偶作》诗云:“冰簟疏帘小阁明,池边风景最关情。污泥不染清清水,我与荷花同日生”。乾嘉诗人舒位《六月廿四荷花荡泛舟作》“应是花神避生日,万人如海一花无。”以上诸位前清作者的记载均早于顾禄《清嘉录》。

在明代还有更早的记载。葑门观荷在明朝已蔚然成风,《清嘉录》所记葑门荷花荡的盛况实际上是追记的前朝旧事,故称其为“旧俗”。与顾禄同时或稍晚,咸丰、同治年间的苏州名士袁景澜著《吴郡岁华纪丽》卷六记述:

“(荷花荡)其地皆洼下田,不能艺禾稼,弥望濆衍,无高堤、桥梁、亭观。土人植荷为生息,花年年盛一方,见惯不鲜,行舟过无采。郡人于六月二十四日荷花生日,又曰观荷节,倾城而出,至荷花荡观赏荷花。”

“(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旧俗,竞于葑门外荷花荡观荷纳凉……值荷诞日,画船箫鼓,群集于此……或有观龙舟于荷花荡者,小艇野航,依然毕集。每多晚雨,游人赤脚而归,故俗有赤脚荷花荡之谣。”

袁景澜明确地说他所记的是“旧俗”,显然不是清中期所能见到的实景。清姚承绪《吴趋访古录》[]称“荷花荡,…前明于六月二十四游船最甚”。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一“葑门荷宕”条载:

“天启壬戍(1622年)六月廿四日,偶至苏州,见仕女倾城而出,毕集于对门外之荷花宕(荡)。楼船画舫至鱼蠡小艇,雇觅一空。远方游客,有持数万钱无所得舟,蚁旋岸上者。余移舟往观,一无所见。宕中以大船为经,小船为纬,游冶子弟,轻舟鼓吹,往来如梭。舟中丽人皆倩妆淡服,摩肩簇舄,汗透重纱。舟楫之胜以挤,鼓吹之胜以集,男女之胜以溷,歊暑憛烁,靡沸终日而已。荷花宕经岁无人迹,是日仕女以鞋靸不至为耻。”

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1568~1610)曾经在苏州作官,所著《袁中郎全集》卷十四“荷花荡”条记述:

“荷花荡在葑门外,每年六月廿四日,游人最盛,画舫云集,渔刀小艇,雇觅一空。远方游客,至有持数万钱,无所得舟,蚁旋岸上者,舟中丽人,皆时妆淡服,摩肩簇舄,汗透重纱如雨。其男女之杂,灿烂之景,不可名状。大约露帏则千花竞笑,举袂则乱云出峡,挥扇则星流月映,闻歌则雷辊涛趋。苏人游冶之盛,至是日极矣。”

清初张大纯《三吴采风类记》载袁宏道说“苏人三件大奇事,六月荷花二十四,中秋无月虎丘山,重阳有雨治平寺。”学者或据《辞源》及《清嘉录》等记载,认为三百年来苏州城葑门外盛行荷诞日观荷纳凉的习俗,实际上自前清以来,苏州葑门外已无荷可赏。顾禄《清嘉录·荷花荡》载明葑门外观荷纳凉是“旧俗”,并说“今数十年来,翠盖红衣,零落殆尽”。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卷六《荷诞日葑门荷花荡观荷并序》云“今世异时移,游客皆舣舟至虎阜山浜,以应观荷佳节……余忆昔之盛,而慨今之衰,作为是诗,俾后之采风土者得以览焉。”乾嘉诗人舒位《六月廿四荷花荡泛舟作》“应是花神避生日,万人如海一花无。”《随园诗话》卷七引徐朗斋《竹枝词》云“葑门城门门绕湖,湖光一片白模糊。荷花生日年年去,若问荷花半朵无。”词作者徐嵩(1758~?),字朗斋,号镜唐,江苏金匾县(民初并入无锡县)人,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官至湖北蕲州知府,卒年不详。舒位、徐嵩描写的在荷花生日“一花无”、“半朵无”的尴尬情景,反映了自清乾嘉以后葑门荷花荡盛况不再,渐趋零落的实际情况。虽然葑门荷花荡的荷花景观已然无存,但人们仍然年年往观,可见传统习惯深入人心的力量,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历史惯性”。

然而没有荷花景观的“荷诞日”,毕竟不能持久,据袁景澜记述,至晚到咸同年间,苏州荷诞日的庆祝活动已移至盛产荷花的虎丘一带。虎丘山浜的花农种植名荷奇品,一些富户绅士不惜重金索购。由此可见,苏州葑门荷诞这一古老习俗,随着荷花景观在葑门的消失,从清朝前期开始,就日渐衰落了,苏州赏荷胜地继而为虎丘山浜取而代之。

嘉兴南湖荷花乘势而起,在清代即负盛名。乾隆嘉兴诗人项映薇(1730~1789)在《古禾杂识》中说:“荷花各处陂池有之,唯南湖庄曹圩最盛。碧云连望,游人携都篮茗具,舣舟断岸,晓露未晞,清香沁骨。”清道光十年(1830)朱锦琼《中元游烟雨楼记》:“游人宴赏,皆集于此楼,下多莲塘也。故夏曰观莲节,则比之苏州荷花荡。”金陵(南京)地区则兴起在荷花生日燃放“荷花灯”的习俗。宣统二年(1910年)出版的《金陵杂志》记载“六月初四为荷花生日。凡有池塘植荷者,以纸作灯燃之,放于中流,以为祝嘏(福)”。石三友《金陵野文·南京夏日风情录》中记“六月初四日,为荷花生日,是日,用纸制灯,燃放中流,以为荷花祝寿。有荷花的地方,都有人放荷花灯,以为祝嘏(福)。”

赏荷路线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