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世界的点、线、面,你的照片让人忘不了!

 hercules028 2019-08-01
生活中的,随处可见点、线、面,正确理解这三者的关系,一定会帮助你拍出更好的照片!

点是摄影构图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点元素运用的好坏,将直接关乎画面的优劣,所以了解点的秘密是学习摄影的重要一课。
在认识“点”之前,有一个概念是必须要先明确的,那就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点”是不存在的,它是我们秩序意志的产物,是我们为了画面表现 而提出的抽象概念,所以它天生就具有人的审美意识,既可以被强化,也可以干扰我们的创作 意图。点具有相对性,相对于“线”和“面”存在,也就是说它不是绝对的,而是可变化的, 理解这一点对于画面的构图非常重要。
在不同的画面结构中,点可以成为面,面也可以作为点 来组织画面。与画面相比,点是一个非常小或者说相对较小的结构,它可大可小,可亮可暗, 可方可圆,可以是彩色的,也可以是黑白的。
单点构图
让画面中只包含一个点——视觉中心,无疑是最引人注目和最有效的途径,这就是我们所说 的单点构图。
但还必须留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单点构图虽然可以带来简洁的画面,但却并不代 表简单。单点由于在画面中缺少其他点的竞争和干扰而显得更加突出和直接,在画面中具有绝 对的主导地位。正是这一特点,它成为许多摄影师进行简洁画面的第一选择。
单点,又能让画面内容建立起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如此,便基本达到了单点构图的目的。
多点构图
如果画面中存在两三个甚至更多的点时,由单点形成的视觉主导格局就被打破了,它们在 视觉上彼此抗衡,使画面内部具有了竞争和张力,在这一过程中,画面也被分割。
此时,我们 首先要做的是理清主次,强化一个,弱化其他,既要确定视觉中心,也要确定画面秩序。在此 基础上再对其他点进行构置(比如在虚实、大小、色彩和画面位置上的安排),就可有效避免 构图上的混乱,让画面的组织变得有章可循。
视觉连线
两点成一直线,当画面中存在多个点时,无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视觉连线,这是因为人的 眼睛为了方便观看,自觉地执行了简化原则,在点与点之间寻找最短距离而产生的视觉效果。 视觉线的产生意味着画面中产生了分割和新的视觉图形,在构图时,我们要尤其注意视觉的这 一特征,并做到有效利用。
秃岩孤树
拍摄器材:佳能5D MarkⅡ,佳能EOS 16-35mm,使用中性灰渐变滤镜和三脚架
拍摄数据:f/13,1/2 秒,ISO 200
拍摄手法:将地平线构置于画面的上三分之一处,并注意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利用地表的岩石纹理形成透视,引导观者视线,增强画面的空间效果和形式感; 日落后利用散射光拍摄,注意利用中灰渐变镜平衡天空和地面的光比反差.
作品评析:这张照片使用单点构图,看上去视觉突出,效果生动。孤树因其独特的形状而成为吸引观者的第一要素,并在富有形式感的地表纹理的衬托下,产 生出更强的表现力
湖中枝丫
拍摄器材: 尼康D700,尼克尔70- 200mm,使用中灰滤镜和三脚架
拍摄数据:f/8,2 秒,ISO 200
拍摄手法: 运用慢门长时间曝光拍摄, 虚化湖水,简洁背景,营造静谧的意境效 果,这一过程要注意使用三脚架保持相机 的稳定;清晰准确地对焦树枝,因为枝 条细长,且背景明亮,对自动对焦系统不利,为了确保主体的清晰度,使用手动对 焦模式完成对焦;注意调节拍摄的角度, 让两根枝丫形成生动的并列态势,产生主 次关系,使构图协调,视觉分明。
作品评析: 画面中的两根枝丫一长一 短,一主一次,平列构置,有序、有趣 且有吸引力,同时水面的虚化和模糊的 背景环境使得枝丫的视觉形态在衬托中 变得更加突出、鲜明起来,并营造出静 谧、深远的空间意境,使画面的视觉趣 味更加浓郁和强烈
雪中的栅栏
拍摄器材:佳能5D MarkⅡ,佳能EOS 24-70mm,使用中性灰渐变滤镜和三脚架
拍摄数据:f/11,1/4 秒,ISO 100
拍摄手法:在天空出现美丽的霞光时拍摄,并注意控制天空与地面的光比反差,使用中灰渐变滤 镜进行平衡;利用前景中的木桩栅栏形成水平排列,构建视觉连线,以生动的节奏和平衡感增加 画面趣味;注意保持地平线的水平,确保画面稳定
作品评析:这张照片的趣味点在于由木头栅栏所构成的节奏感鲜明的排列形态,它令单调的雪地 具有了生动的内容,并带来平衡的秩序感,让画面充满想象的空间。而背景中色彩鲜明的晚霞天 空则为画面渲染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在渐变滤镜的控制下,展现出神秘、深远的意境

线

线从本质上来讲,是点的运动轨迹,所以它天生具备动态的情势。正因如此, 形成了它在画面中的一个主要作用——牵引视线运动,同时对画面形 成分割,使之形成新的形状和区域。
只要你拿起相机拍摄这个世界,就要与“线条”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线条作为基本的构成元素,如同画面的骨架,决定着作品的特征和表达。摄影中的线条不同于绘画中的线条,它 存在于客观事物本身,不可涂抹增减,需要我们进行抽象和提炼,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构图 的难度。在另一个层面上也反映出摄影中的线条并非真实,它同“点”一样,也是我们主观抽 象出来的产物,是认识事物和表达情感的结果。认识这一点,可以让你在解剖画面结构时视野 更加清透、开阔。
线从本质上来讲是点的运动轨迹,所以它天生具备动态感。因此,线在画面中的一个主要作 用是牵引视线运动,并对画面形成分割,使之形成新的形状和区域。
垂直线
垂直线具有竖向延展的特征,带给人敬仰、亲密和温暖的联想。处理画面中的垂直线时,要 注意其强有力的画面分割能力——它能将画面一分为二,容易破坏画面的完整性。在构图时,我 们可以将垂直线破解为多个短的直线或者在垂直线的下端建立支撑区域,打破它的运动趋势。
斜线
斜线具有运动的特质,能够给画面带来动感、不安的情绪。在斜线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对角 线,当对角线在画面中呈上升趋势时,可以减缓视线的运动,而下降时却会使观者视线迅速移出 画面。对角线构图给观者带来的这种阅读秩序,对于画面元素的安排有很大影响。
曲线
曲线因其柔和、美妙的韵律感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相对于直线,它更具变化的魅力。在景 观拍摄中,曲线可以更加显著地引导观者视线,架构画面;在人物表现中,尤其是表现女性美 感上更是作用独到。
水平线
水平线具有横向延展的特点,可以带给观者平静、安宁、稳定等感受。当画面中的主导线 条是水平线时,画面的情感基调就基本倾向于此了,适合表现宏阔、宽敞的大场面,如草原、 海面、日出、山脉等。
对称的建筑
拍摄器材:佳能5D MarkⅡ,佳能EOS 24-70mm,使用中性滤镜和三脚架
拍摄数据:f/22,8秒,ISO 100
拍摄手法:采用垂直线构图法,平视拍摄,确保画面的边框与景观中的垂直线和水平线保持平行状态;选择居中位置取景,使两侧的立柱在画面中呈对称结 构,营造稳定、均衡的视觉效果
作品评析:在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来自垂直线和水平线的视觉魅力。摄影师通过寻找合适的拍摄角度,以横平竖直的线条形态和对称的结构安 排来增加画面的稳定感,突显景观静谧、节奏和均衡的意境,取得了良好的表现效果。同时,虚化的海水与建筑所形成的动静虚实的对比效果,进一步渲染了 意境氛围,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
马场围栏
拍摄器材:佳能5D MarkⅡ,佳能EOS 24-70mm,使用偏振镜
拍摄数据:f/5.6,1/125秒,ISO 100
拍摄手法:利用围栏的曲线形态形成曲线构图,增加画面的律动感和变化性;在后期对画面进行裁切,以便更加突显 曲线的结构特点和空间的透视效果,强化曲线对视觉的引导作用
作品评析:这张照片因为围栏的曲线形态而变得富有动感,让人联想到漫步的优雅马匹和美好的午后时光。线条的节 奏、韵律和灵动感在画面中展露无疑,成为画面最吸引人的因素
土地
拍摄器材:尼康D700,尼克尔70-200mm 拍摄数据:f/8,1/125秒,ISO 200
拍摄手法:使用长焦镜头截取景观的局部拍摄,发掘景观的线面特征,并利用水平线构图的手法来进行呈现;注意运用点元素来生动画面,比如画面左侧的一 棵绿树,如果缺少了这个点的存在,画面会变得单调、呆板许多
作品评析:在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摄影师在横画幅的构图中充分利用和展现了景观的线条和面结构在分割和排列上的横向延展特征,即在水平排列上展现 出来的视觉趣味,画面效果简洁,层次分明,视觉生动.
黄色的建筑
拍摄器材:佳能5D MarkⅡ,佳能EOS 24-70mm,使用偏振镜
拍摄数据:f/5.6,1/125秒,ISO 100
拍摄手法:采用斜线构图法拍摄,利用墙壁的边缘线分割画面,并通过调整拍摄的远近和高低位置来合理呈现墙壁外侧的建筑细节和形态,确定墙壁上路灯的 位置,使之与塔式建筑形成均衡之势
作品评析:在构图中把握住画面的主导线条,对于组建画面元素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张照片中,斜线条(主导线条)的分割使画面中的点、线与面形成简洁 而强烈的联系,同时,天空的蓝色块与建筑的黄色块所产生的对比效果也增加了画面的视觉吸引力

所谓的面,其实就是通过线的移动所形成的一个具有长度和宽度的轮廓图
形,在画面中,与其他视觉形状产生对比,从而确定自己的特征,并对画 面产生影响。
构图中的“面”更多以视觉形状的方式出现,起到分辨事物、架构画面的作用。在日常拍摄中,充分认识景物中的面结构,并对之进行有效的选择和架构,是构图的一大要务。面在构 图中同点和线一样,但作为组织画面的基本元素,在画面中占据更大比重。
几何形的面
除了方形或长方形,画面内的形状也可能呈现出较规则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 形、梯形等,它们在画面中相对应的可能是三维的球体、立方体、三棱锥等。不同的几何形在 画面中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圆形,因为它容易让人联想到“滚动”,所以它更容易表现 出动感,在构图时要尤其注意它的位置,不能太过靠近短边(横构图),否则会有跑出画面的感觉。方形会让人感到稳重,而这一特点会使其生动性有所降低。三角形给人向上汇聚到顶点
的视觉感受,所以在保持整体稳定性的同时,又具有显著的视觉动感。有时可以借助取景框的 边缘线条来制造三角形,比如一条对角线的分割。
不规则形状的面
不规则的形状可能是一种更自然的存在,它是画面中的基本内容,所以也叫作自然形状。自 然形状很多时候会与事物的名称联系在一起,比如说一棵树,我们的脑海中就会出现树的形状, 这就是面结构的一种辨识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明确拍摄主体,实现更有效的构图。
藤蔓
拍摄器材: 佳能60D,佳能EOS 50mm,使用三脚架
拍摄数据:f/3.5,1/90秒,ISO 100
拍摄手法:将藤蔓置于灯箱前拍摄, 利用高光背景衬托藤蔓形态,刻画叶 片纹理
作品评析:摄影师利用光源做背景, 不仅营造出简洁的高调画面,更以鲜 明的明暗反差衬托出藤蔓的形态。透 射的光线生动地刻画出叶片的纹理, 既具有形式美感,又具有丰富的 细节
人像
拍摄器材:哈苏120,哈苏 80mm, 使用三脚架
拍摄数据:f/8,1/90秒,ISO 100

拍摄手法:寻找方形的木质结构, 将模特限定在内摆姿,并在构图时 利用方形结构形成方形构图,确保 线条与边框的平行状态

作品评析:利用几何形状来帮助构 图,增加画面的形式感是我们经常 运用的表现方式。在这张照片中, 摄影师巧妙运用了方形木质结构所 形成的空间来发挥创造力,赋予模特特有的姿态,与方形结构形成良 好的互动和协调,营造出生动的视 觉效果
人像
拍摄器材:佳能5D MarkⅡ,佳能 EOS 35mm
拍摄数据:f/5.6,1/125秒,ISO 100
拍摄手法:低角度仰视拍摄,增加人 物形象的高大修长之感;高角度顺光 照明,使人物形象明亮,并突显人物 的形态轮廓和细节;人物正面摆姿并 呈正三角形态,增加视觉上的稳定感
作品评析:在这张照片中,深色背 景很好地衬托了明亮的人物形象, 并通过人物摆姿形成三角形构造, 带来视觉稳定感的同时,人物形象 也更加生动,富有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