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艺术

 东海若水斋 2019-08-01
一根梁托着檩条,檩条上钉椽,椽子上钉木板(叫望板),望板上背泥,泥上上瓦,这就是中国古建筑的所有。 
说到建筑不得不提屋顶,屋顶的实用价值、实用功能是维护空间,但是它是中国几千年建筑文化经验的总结。
中国的大屋顶实际流传了几千年,现代建筑要强调民族文化就是在建筑上加一个中式大屋顶。中国的大屋顶包含着中国传统木结构的梁架体系、斗拱、曲线和檐口折返,平缓的曲线和天际相交的柔和轮廓线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和缓中庸。 
至今,在北京建筑风格中凡表现民族文化除了大屋顶之外还没有公认的建筑形式。 

世界三大屋顶里中国抬梁架最费木头 
中国所有的古建筑都是由屋顶、屋身、台基组合。现在做仿古建筑都是一楼用水沙石做成台基的形状,二楼、三楼搭几个柱子,四楼做一个屋顶的造型。 
在建筑学上,世界有三大屋顶:
一个是西洋拱券,
一个是西洋桁架,
一个是中国抬梁架。
甭管怎么发展,到现在还是这三种。 
我说的屋顶都是大跨度,西洋拱券屋顶用石头做拱券(一种建筑结构,其外形为圆弧状),从古罗马开始发展,再到文艺复兴,一直发展到工业革命时期。有了铁以后,西洋拱券屋顶没有了。 
桁架,从古希腊就有。形象地来说,在中国古代,铐犯人的就叫桁架,即把一块木头中间掏空了。这种桁架结构好在哪儿?甭管建筑跨度有多大,它都能够承受。 

有人觉得中国古建筑不合理的地方在于抬梁架做不出大跨来,而桁架能够做出大跨,为什么呢?
桁架是把一个整木头有用的地方留下来,没用的地方掏空,受力的地方留了下来。
鸟巢是一个大的桁架,跨度最宽是300多米。
央视新大楼是桁架,争议特别大,库哈斯这个建筑师是荷兰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在美国办建筑展览,他设计的房子都是歪的,而他设计的央视新大楼则很符合他的理念。 
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建筑都是抬梁架。
抬梁架,一根梁抬着所有屋顶的重量。中国这种建筑形式把木头都耗光了,唐代普通的庙用的料都比故宫的粗,清代建筑的木头就细多了。 
中国抬梁架屋顶结构高效、节省又好用,发展到1840年基本断了,西洋建筑进来了。到1949年就全断了,现在没人盖抬梁架。这种大屋顶太费钱,除了古建筑修文物用中国古建大屋顶,现在盖新楼房谁用中国古建筑屋顶?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1、基本造型
由屋顶、柱身及台基三段组成。
多层建筑立面往往将柱身与屋顶重复应用,构成多层屋檐的建筑形式。
2、屋顶的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 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再复杂也不外乎四种的组合 
中国传统屋顶的种类有很多,山西的单坡顶,河北的平顶,北京的硬山顶……其中最重要的是四种屋顶:硬山屋顶、庑殿顶、歇山顶和悬山顶。就所有中国古建筑屋顶来看,再怎么复杂也是这四种的组合。 

庑殿顶也叫“四阿顶”,这一个殿上有四个坡面,有五个脊,又叫五脊顶,这是级别最高的庑殿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庑殿顶是中国最早的屋顶,在商代的甲骨文和周代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石和北朝的石窟里头都有,但中国古建筑中真正的实物始于汉代。
汉代以前的建筑都是从汉代的画像石中得知,因为汉代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入葬的时候,他把他生前的所有的场景都给做出来埋到墓里头。所以只能从画像石和陶楼还有北朝石窟的壁画里头来找到唐朝以前的建筑什么样子。
庑殿顶等级最高,主要用于宫殿、庙宇和大殿,最早是五台山佛光寺。
所有最庄重的建筑都用庑殿顶,比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京中山陵等。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故宫的三大殿主殿太和殿是这个屋顶,还有太庙、先农坛、十三陵、长陵、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也叫九脊殿,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共有九条脊,这种建筑结构不是很复杂,它都是直角。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两坡顶加一个周围廊就是歇山。
歇山的级别比庑殿低一点,但是歇山顶非常好看。
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中国的园林大量用歇山顶,颐和园都是歇山顶。
故宫角楼看上去特别复杂,其实是多个歇山顶的组合。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面有前后两坡,两山屋面悬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上搭椽子使屋檐两端挑出山墙之外,再钉上木板,就是挑山、出山,“挑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
清朝以前的墙没有烧结材料,都是土坯墙编笆墙,怕水。这种结构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悬山的级别比较低,民间店铺中见得比较多。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硬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硬山顶出现较晚,宋代就有硬山的记载,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但在宋代没有看见过硬山墙。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到了清朝,开始大量使用烧结材料以后,砖和石灰得以广泛应用,山墙不怕水,于是就出现了硬山。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清朝硬山确实大量使用,比如现在的四合院。砖和石灰不怕水,盖房子的时候把檩条插在山墙里头,这样木头还不容易烂。主殿是歇山,配殿都是硬山的房子,肯定是清代的房子。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顶,而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是攒尖顶。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盝顶,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又称圈脊。盝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卷棚顶,又称元宝脊,屋面双坡相交处无明显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多用于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顶。在宫殿建筑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扇面顶,是扇面形状的屋顶形式,最大特点就是前后檐线呈弧形,弧线一般是前短后长,即建筑的后檐大于前檐。扇面顶的两端可以做成歇山、悬山、卷棚形式。一般用于形体较小的建筑中,会让建筑看起来更为小巧可爱。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万字顶, “万”即为“卍”,代表万事如意、万寿如疆。因其吉祥意义,常被应用于建筑平面或屋顶。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盔顶,是屋顶像头盔一样屋顶形式。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为凸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翘起,就像是头盔的下沿。顶部中心有一个宝顶。岳阳楼使用的就是盔顶。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勾连搭顶,两个或两个以上屋顶相连成为一个屋顶,每个屋顶之间是连在一起的。这样的屋顶形式,可以在建筑下部形象不变的情况下,使上部屋顶更富有变化,更为生动多姿。另外,也在不提高屋面整体高度的情况下,扩大室内空间。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穹窿顶,又称圆顶,一般从外观来看屋顶为球形或多边形。如伊斯兰教清真寺中的天房。室内顶部呈半圆形,就可以叫做“穹窿顶”。此外,蒙古族的蒙古包等圆顶的民居,也可以归为穹窿顶建筑一类。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圆劵顶,又称“拱顶”。是一种用砖或土坯砌筑的半圆形的拱顶房屋,或是两间,或是三间,或是数间相连,在我国山西一带出现。外形圆润优美而又给人完整与统一之感。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平顶,建筑的顶部是平的。这种“平”包括顶部中间略有突出,或是屋顶拥有较小坡度的一面坡,这是与单坡顶最大的区别(单坡顶屋顶坡度较大)。多出现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和华北等地区。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单坡顶 ,是只有一面坡的屋顶。单片屋顶一般都用在不太重要的建筑或是附属性的建筑上。多出现在陕西等地的农村,是现今较富有特色的一种民居形式。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灰背顶,屋顶表面不用瓦覆盖,仅凭灰背密实的面层防雨防漏。大多用于平顶或囤顶建筑,但也可以用在起脊建筑上。不过,在起脊建筑上使用灰顶,大多只是局部使用。灰背顶属于一种民间建筑形式。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组合、穿插形成不同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千变万化,瑰丽多姿,不同的屋顶相互组合、穿插,又会形成不同的屋顶形式。

十字脊背顶,两个歇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目前留存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十字脊建筑是北京故宫的角楼。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卷棚悬山顶,卷棚式屋顶可处理成硬山、悬山、歇山等形式,从而产生出卷棚硬山式、卷棚悬山式、卷棚歇山式等多种新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棋盘心屋顶,是将屋面的中间部分做成灰背或石板瓦形式,这一部分所占屋面面积相对比铺瓦面积大,并且位置略为偏下。因为这样的屋面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的棋盘,所以得名“棋盘心”。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勾连搭灰背顶,勾连搭顶中使用灰背,大多是局部形式,并且大多是用在两个相互搭连的屋顶间的部分,也就是天沟处。当然也有同时在外侧两屋面上做棋盘心的形状。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盝顶灰背顶,在中心平顶部分使用灰背做法,与四面铺瓦的屋面形成一种对比,让建筑的形式更富有变化,更有趣味。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古建筑实例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重檐庑殿式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重檐庑殿顶——泰安岱庙天贶殿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重檐庑殿顶——曲阜孔庙大成殿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重檐庑殿顶——午门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单檐庑殿顶——天坛祈年门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单檐庑殿顶——皇乾殿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单檐庑殿顶——斋宫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单檐庑殿顶——华严寺大雄宝殿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重檐歇山顶——故宫保和殿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重檐歇山顶——太和门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重檐攒尖顶——祈年殿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重檐攒尖顶——丽江黑龙潭公园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重檐歇山顶——天安门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重檐歇山顶——嘉峪关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重檐歇山顶——山海关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单檐歇山顶——智化寺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单檐歇山顶——雍和宫天王殿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悬山顶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硬山顶——广智院一角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八角攒尖顶——郭如亭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攒尖顶——故宫中和殿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盔顶——岳阳楼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十字歇山顶——故宫角楼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卷棚悬山顶——颐和园文昌院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卷棚歇山顶——杭州楼外楼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 大卫 - 小桥流水人家
三卷勾连搭顶——北京一角
 

屋顶角上的瑞兽

螭吻:又叫鸱尾、鸱吻(拼音,Chīwěn、Chīwěi、Chīwěn),龙生九子之一,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鸱尾到底是一种鸟还是传说中海上的鲸鱼没有确定的说法。也叫好望。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嘲风:龙生九子之一中的老三。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常用其形状在殿角上作为装饰。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渊鉴类函鳞介龙》四引(明陈仁锡)《潜确(居)类书》:"龙生九子,......嘲风好险,形殿角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