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最新高品质民宿设计

 张顺4yd4js5u22 2019-08-01

01.

山谷民宿

“少华苍苍,渭水泱泱,君子之风,与之久长”。这是少华山绝顶,石槽岩壁上的清代游人题诗。

少华山位于中国陕西秦岭北麓,与西岳华山峰势相连,遥遥相对。华山巍峨险绝,少华山峰峻林秀,春翠夏郁,秋艳冬苍。

▲改造前项目现场

石门半山酒店地处少华山中段,坐北朝南,群山相夹,山体高悬。顺其山道而行,一路石井层障,奇石遍布。山谷浅沟,水激落石,泠泠作响。

“就用石头吧!”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次改造。

主体为三栋三层小楼,品字形排布,之间由阶梯回廊连接。中厅和西面楼体之间加建SPA中心和汤池、泳池。

餐厅独立于三栋主体楼东面,也是三个建筑体,由玻璃回廊相接。总共六栋小建筑依山势西低东高顺次排列。

改造目的

改造项目,优化功能性及舒适度,建立建筑、环境和人之间映衬共生的关系。

少华山四季非常分明,春夏绿意盎然,秋季红枫遍野,冬季飞雪料峭。建筑形态上强化横向平缓的延伸感,呈现低伏的状态,体现建筑对于自然谦逊的膜拜态度。在细节改造上,也是基于这个原则。

中厅一楼主入口的墙体全部拆除,加盖出挑廊,形成引导入口和雨廊。

在一层加出的挑廊承托下,二楼也加建出钢结构观景露台,更好地与户外产生接触。

东西两栋建筑面南方向,每层之间有个小退层,利用此结构的可塑性,加宽每层房檐,强化这种错落,使建筑更具舒展性。加出来的这部分面积形成观景房的户外露台,直面山景。

原来狭小局促的东、西面阳台扩建成折角型阳台,将人的视线引导向山景。

▲山墙上的小阳台

石头的使用广泛且多样化,不同的质地和工艺使石头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和性格。卵石墙体,碎石子地面,水磨石地面,水刷石墙面,石条台阶等等。

入口长廊和阶梯回廊密排的石条,经过球磨水洗,使边缘圆润,亚光,历史感。

卵石墙面主要使用干垒这种工艺。干垒需要先浇筑出混凝土基础墙体,挂上钢网,再灌注10公分厚水泥层,与外层石头连接。石头由工匠手工排列,由下往上分块逐层干垒砌筑。

▲前厅连接二楼的石墙

▲观景房石墙

▲观景房石墙

▲阶梯回廊密排的石条

密排的木条格栅使用在露台顶面,栏板,建筑外墙。这在建筑立面上能过滤光线,形成薄纱感,产生微妙玄秘的情境,跟石头的厚重产生对比。同时木栏栅遮挡保护室内的私密性。

从室内往室外看时,倾斜的挑檐与木格栅形成取景框的效果,将对面的山景横向框取。视线里的景物显得尤其单纯静谧。

当客人闲坐于露台,看木格栅随角度的不同产生虚实变化,随着日光的变化呈现不一样的光影变化,仿佛欣赏轻缓有序的变调曲目。

借由最初看见河沟石头的激动所引起的以石头发散开切入建筑的这个想法已经实现。整个尝试的过程充满了不可预测性。

现在这些石头呈现出不同观感、质感、触感,产生不一样的情绪表白,引导整个建筑本体自然发散出它应该发生的气息。这种气息就好像只在此时此地发生,并生长,与山光水气相谐,展开属于它自己的岁月轴线。


室内公共区域

▲立面设计手稿

▲一层大堂打开部分楼板,墙体竖向延伸至二楼

 ▲一层酒吧区

▲加建楼梯

▲二楼咖啡区与一楼共同形成灵活的多功能区域

▲从SPA区看向泳池

客房设计

▲设计手稿

▲设计手稿

▲室内汤池也可由观景方窗欣赏山景的四季变换

餐厅设计

项目名称:少华山石门半山度假酒店

项目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少华山景区内

项目面积:10000㎡

设计单位:西安本末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主持设计:陈海

设计团队:本末空间设计团队

定制软装:本末软装设计团队

完工时间:2019年3月

项目摄影:张晓明

案例来源:环球设计

02.

等风来

限制和诉求

项目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嵊山镇,当地民宿类项目有明确的执行手册,对总面积,每层面积,建筑高度均有限制,乃至对建筑风格也有所限制。进而造成建筑造型以及空间打造均极其受限。

▲民宿外观全景

嵊山岛作为中国最东边的有人居住的岛屿,空气潮湿,时有大风乃至台风,建筑选材受限,运输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均较岛外有大幅上升。业主姐弟希望面积尽量用足,尽量每个客房要有不同的感受,并且每个房间都要有尽量多的看海界面;希望至少能打造成舟山地区排名前列的民宿项目。

民宿外观远景,房间尽可能多的面向海界面

民宿主入口

形体与景观

在概念设计沟通方案方向阶段,提供了十余概念方案供讨论,业主最终选择了这个几个体块咬合的方案。

民宿外观近景,院内路径弯折

民宿外观近景,院内路径适当拉长客人入住的行走路线

项目落成,七个房间各有不同。

民宿外观局部,一层房间设有私享泳池区

民宿外观局部,大片的玻璃确保了室内的景观视野

路径与感受

项目本身其实面积不大,建筑只有四百平方左右,场地相对岛上其它民宿项目,用地会稍微宽松。方案通过拉长上山路径,以及将院内路径弯折,适当拉长客人入住的行走路线,沉淀心境,增加客人对入驻民宿的期许。

民宿室外交通流线局部,拉长上山路径,将院内路径弯折

室外庭院局部,蓝色的泳池和大海与白色的墙体和地面交相辉映

室外庭院局部,采用白色混凝土片墙限定景观视野

室外庭院局部,部分步道采用木板铺地

空间与时间 

通过空间水平向以及竖向的多层渗透,加上开窗位置的变化,让进入室内的光线有控制的出现,将视线无限拉长,让空间流动。

希望在小空间里,通过设计手法,将感知空间放大,将时间放缓,将空间类型做丰富。以期避免常规走廊串房间类型的项目里相对单调无趣的体验。

室外公共露台空间

从客房室内透过玻璃窗俯瞰室外景色

二层客房局部,设有画框海景

二层客房局部,享有山景和海景

二层客房局部,享有270度宽画幅海景

三层套房客房局部,享有270°全景海面

三层客房的卧室空间,具有极好的景观视野

 三层的私人室外露台

傍晚时分的民宿

项目图纸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项目名称:等风来
设计方:周鑫工作室
项目设计 年份:2018
项目完成年份:2019建成
主创及设计团队:周鑫工作室
项目地址:浙江舟山
建筑面积:约400㎡
摄影版权:木野

03.

天山

  鱼乐山房

鱼乐山房,是杭州临安太湖源的一对农民夫妇在自有土地上经营的老牌农家乐。经营十多年来积累了极好的口碑。

由于淡旺季巨大的接待量差距和较低的客源素质水平二人决定对山房的物理空间进行改造,并为客人创造更好的度假居住体验,让山房完成从农家乐到“高端”民宿的转变。

▲外观局部,从大厅对岸露台回看主体建筑 


▲外观局部,3-4层阳台构成的完整板片化体块 

场地原状

不同于新建建筑设计,改造设计面对的现状问题通常更为复杂。山房所在白沙村位于天目群山环绕下的太湖源溪边,只通过一条省道与外界相连,颇如桃花源般与世隔绝。村庄周围景区繁多,旅游业发展很早,村内分布了众多形式各异的大小农家乐建筑。

▲场地建筑原状鸟瞰,可看到溪水、省道、邻居住宅和场地内外的高差关系

▲基地分析,项目场地紧邻的山林与奔腾的溪水

溪水就在场地东侧自北向南流淌,比省道又低3米左右,作为太湖的主源头之一,此溪每当下雨就水声隆隆,在原建筑内也听得见。省道夹在场地与溪水景观之间,交通繁忙,有一定的噪音。

▲基地分析,场地中建筑、台地、省道、溪水的关系

山房原主体建筑位于场地南部,坐南朝北,背山靠林,是一个四层半高,五开间的庞然大物。和那个年代(2000年左右)全国盛行的景区旅游建筑一样,以仿青砖贴面,硬山坡屋顶和雕刻精致的花格门窗扇等符号化的做法,构成了所谓“中式”的乡村农家乐风格。

▲改造前建筑正(北)立面,坐南朝北,背山靠林,四层半高,五开间

重见山水

综合这些信息,设计师认为,稀缺的山水景观与地形高差是这块场地最具独特性的资源。但嘈杂的省道,模糊的场地边界,封闭的房间设置等,都让客人堕入繁杂的日常,而对山水“视而不见”。

必须将“视而不见”的山水从混沌的环境背景中过滤出来,变成空间氛围体验的主题。而项目的场地,虽处山林之地,但自身周界封闭,周边村舍屋宇建造粗糙简陋、面貌乏善可陈,省道嘈杂繁忙,对于场所空间氛围的营造都构成很大损害。

因此,设计师需要将山房营造成为一个独立于外部世界的小宇宙。它不仅需要穿梭虫洞般幽深的入口才可到达;而且进入后的一切,都将远离尘世,只与山水共同呼吸。

▲原场地边的山景

界定的场地

顺应地形的现有高差,设计师将原有外部场地空间划分为三个部分:外部的省道,正对主体建筑的内院与坡地上的山野。

内院和省道、山野之间以明确的界面隔开,动静分区。而山野部分则提供了各种活动体验的空间需要,坡地地形也易于对不同的活动区域在标高上自然划分。

▲场地的重塑,将原有外部场地空间划分为省道、内院和山野三个部分

场地经过重新界定,则内外有别,主次有序,动静相隔。一个内部世界的独立性与系统性才有可能被建立起来。

▲改造后总平面图 

深悄的动线

原场地的入口动线非常直接,从省道直接冲上台地内院,从主体建筑景观面横穿了原本就不大的院落,大堂的主景观面被不断进出的客人穿破。从外部嘈杂省道进入室内的过程也缺少缓冲,很难迅速进入山居的平静状态。

▲改造前后的入口动线对比 

 ▲改造后入口动线与视线

改造中,设计师保留了原主入口的位置,将它藏于一道台地与道路之间的新增影壁墙之后。再将原本垂直于台地的台阶改造为平行嵌进台地边缘的折跑阶梯,置入重新整合的现代木构廊架之下。

 ▲改造后的入口立面,入口被藏于一道台地与道路之间的新增影壁墙之后

由入口进入廊架,阶梯抬升的方向及上部屋顶的倾斜,进一步强化了地形的抬升与山景的高低。原本省道边的嘈杂氛围,经过影壁墙、木构廊架的基座,以及两段折跑阶梯中间的石块墙的多次阻隔后已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入口阶梯,石墙后高处为内院溢入的天光

随着爬升,外部的山景天光由廊架外侧的连续窗洞溢入,省道车流被窗下墙遮挡,但流动的溪水声回响耳边,客人在爬升过程中便逐渐产生了溪山行旅的意境;同时,内院的景致,也在廊架内侧细密的竖向木格栅的过滤下,渗透出碎片化的光影。

▲入口阶梯空间,阶梯右侧窗下墙及倾斜屋面下溢入的山色天光,左侧投下经木格栅过滤的内院光线

▲入口阶梯空间,入口折跑台阶溢入的山景

设计将四层楼主体建筑的主入口从北侧正立面转移到建筑东侧山墙——由木廊架、二层独立辅楼和主体建筑围合的三角形区域内。从阶梯上来一直到山墙边,动线出现了非正交的转折。

▲新入口处的三角院空间,从阶梯转向主体建筑山墙的非正交转折 

▲入口阶梯到顶后回看,溪对岸的山景从打开的窗扇中铺面而来

 ▲从廊道转折处一窥内院 

经过三角院落后,贴主体建筑山墙面,进入建筑内的走道,原本廊院的阴翳变得更为昏,只有走道内部地面反射的外部天光。向右转进接待大堂,站在大堂正中向院落看去,视线豁然开朗。

 ▲经过三角院落后,贴主体建筑山墙面,进入建筑内的走道(左侧廊道后白墙为主体建筑山墙)

至此,整条入口动线在经过遮隐、转折、抬升、停顿、窥视、远离、钻入、放开的一系列操作后,达到最终的高潮。这一全新入口动线的设计,使山景、院景和建筑自身构成的景观,以不同的面相呈现在体验者的面前。

  ▲从酒店大厅看北侧主景观面 

静院和动院

静院与动院由一条带毛石墙的敞廊隔开,一平一坡,一静一动,一主一次,构成了静观山水与漫游山林的不同活动主题。

 ▲整体动线/静院与动院

山野一侧的动院原本是较为陡坡的山脚,设计师结合挡土墙的结构需求,以层叠的小片石砌台地化解高差,分别设置为烧烤篝火区、温泉泡池区等社交活动功能。各功能区由主动线串联,按私密要求高低布置。

 ▲动院局部,山野区域底部,竹林中的烧烤区

  ▲动院高处的三层台地与远山

大堂前的浅水池构成了静院的主体。它既体现了 “空”——接近无物的禅意,又将山林与天空在咫尺间倒映,让人在压低的檐廊下更多看见的是其在水中与用原建筑屋顶的瓦片铺就的池底相映衬的虚幻倒影,一种太虚幻境的山水意境被宁静的一亩方塘激发出来。

 ▲大堂前的浅水池构成了静院的主体,静院中的一亩方塘倒映出山林及天空

 ▲静院,水面延伸到主体建筑檐廊之下,右侧为茶亭廊道

人在水院东西两侧的视线都被压向水面和对岸,水岸的茶亭、敞廊与山林天空一起倒映在水中,成为画面的主角,水平性的体量遮挡着外部的干扰,配合着平远的山林视野,将外部的山景与内部景观缠绕交织。而四层的主体建筑则因压低的屋檐遮挡而迟迟不能看见全貌。

 ▲由西侧敞廊看静院,可以看见茶亭,而主体建筑只能看见底层局部

静院内的动线绕水面一周设置。主楼一层檐廊下方为青石铺就的平台,动线从这里出发,进入右侧茶亭细密木格栅立面与倾斜屋檐包裹的外廊,对面敞廊下的毛石墙面暗示着更具野性的山林位置,而从敞廊回望,茶亭外廊纱帘般的细密界面在屋檐的阴影中过滤出溪对岸山林的亮部。

 ▲台地高处看静院敞廊与茶亭 

 ▲东面茶亭,后方的山景倒映在静院水面

渗透的界面

在经典传统山水观念中,建筑与自然的界限,从来就不是封闭,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渗透状态。为了让山房能传达这样的观念价值,改造中的另一主要动作,便是要打开原建筑封闭的界面,将山水景观大量引入内部。但同时,又要应对外部嘈杂省道与外部其他农家乐的声音视觉干扰,以及自身客房私密性的问题。

茶亭的界面

茶亭作为山房场地与省道的分界,内外两侧的界面分别对应着低处的省道和高处水院,因此有着不同的做法。


 ▲省道边茶亭构造分解图

茶亭朝内一侧界面为连续的细木格栅固定单元,从内院看,细木格栅遮挡了茶亭的结构柱,纯净的细木矩阵与平整的沥青瓦屋面具有类似细腻质感的二维化界面,共同衬托着上部与背后渗透进内院的山林景观。

从茶亭中看,这层界面在木柱后方,如织物般将内院的水色天光过滤,在内部地面与屋面上投射出细密的光影,水院景色呈现为一种边界模糊的梦境。

 ▲水榭朝内一侧的细密木格栅界面

茶亭的外界面位于省道边高处,既是山房最主要的沿街面,也是茶亭内部欣赏溪水侧山景的观景面。因此,设计了一个由角钢和方木条组合的可以完全打开的连续平开窗扇。提高了基座部分的高度感受,从视觉上拉开了外部和茶亭内的距离。

 ▲单坡水榭(木构廊架)两侧界面

▲水榭朝外一侧为连续可开启窗扇

阳台的界面

原建筑内的房间没有任何阳台,所有景观都只能从方窗洞中获取。改造中不仅将原外立面结构框架中的填充墙体全部打开,客房数量的改变(由30间减少为15间)和平面的变动使得正立面的客房卫生间也都拥有了景观面。

 ▲阳台结构与界面分解图

  ▲阳台内部看山林溪水,右侧为完全打开的客房立面

溪房的界面

原建筑辅楼的2层餐饮包间在改造中被设计为一个独立溪景客房。设计将业主舍不得扔掉的所有各个时期陆续制作的老雕花木门窗扇测绘统计。再把它们经耐候处理后,以幕墙的方式组合挂在了这个辅楼的立面上。

从溪房阳台看出时,便有了于山洞中观山水的意境。茶亭、阳台、溪房的这个界面系统,在外部山林的自然和建筑室内之间增加了一层呼吸渗透的缓冲层,山水自然与室内也不再是外部和内部这样简单的二分。

 ▲溪房阳台内景,下部可见溪水

同时,设计师将二层背面五间客房取消,拆除东侧两间客房的楼板,并拆除原疏散楼梯一层部分,共同创造了一个两层高的交通系统,获得了一个内部超人尺度的公共空间。

 ▲阶梯空间,正对玻璃窗内为早餐厅

 ▲两层通高大台阶的公共性

餐厅部分的客房隔墙全部拆除,形成了朝向后山的多跨连续空间,结合外部厨房的屋顶露台,设计师为原山房的特色餐饮提供了同样具有山林景观的独立空间。

 ▲餐厅及外部山景露台 

顶层走廊西端的原前后四间客房合并,设置为拥有三个阳台,三面山景的尽端式超大套间,加上场地内临省道的原辅楼二层内设置的溪景套房。

 ▲普通客房山景,可见右侧洗手间泡池也贴着阳台山景面

 ▲顶层超大套间

此外,设计师去掉了原本作为杂物储藏的屋顶和下部因屋面檐口高度而在立面处压低的整层平屋面。进一步丰富了客房的类型。屋面露台成为这两间客房的私人活动空间的同时,从场地内最远处视角的正立面轮廓也不受影响。

 ▲loft房内部

项目名称:鱼乐山房建筑室内整体改造设计 
设计方:久舍营造工作室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16-2018
主持建筑师:范久江、翟文婷 
设计团队:余凯、陈凯雄、黄鹤、李婷、孙福东、吕爽尔、董润进(实习) 
项目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 
建筑面积:约1100㎡ 
摄影版权:赵奕龙、赵宏飞、范久江 

[民宿游学推荐]

高端民宿运营、设计、建造考察学习

[莫干山站]

(第37期)

8月6日-8月9日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考察详情

温馨提示:本次民宿游学限40人,满额即止,有意参加者请及时联系常老师报名(电话&微信181 7945 0320  )。

[好书推荐]

新微设计10大“最美系列”图书之

《最美民宿》三部曲|中国100家最美民宿合集

点击下方图片订购该图书

给大家推荐一个超棒的设计号

新微设计 | 中国第一设计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