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专业和管理间穿行——法务人员职业转型自述

 望云1120 2019-08-02

法务工作很难用几句话或者一篇文章概述,我时常思考如何定位自己的工作,某一深夜,当我面对着满屏的述职图表,电脑关机的那一刻,“在专业和管理间跨界而行”这一句话突然浮现在脑海中。


律师助理——从职场小白到熟手

15年前离开校园,来到一个珠三角小城,开始为期两年的律师助理工作。其间,因尚未有律师执业资格,主要负责合伙人的法律顾问客户服务,附带支持这些顾问客户诉讼案件的诉前准备、诉中支持、诉后跟进,简而言之除了不能独立开庭,啥都做。经过两年的训练,从没有任何经验的职场新人逐渐成长为所负责领域的业务熟手,后因为合伙人重心不断往一手房按揭法律服务转移,随着标准、流程及版本的熟悉和固化,越发觉得无趣,遂辞职转换跑道。

公司法务——从初级法务到管理者

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台资制造业公司(下称W公司)做法务专员,在应聘法务专员时,原在律师所服务于不少法律顾问客户的履历和经验帮助我顺利通过面试,入职成为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招聘的第一位法务。记忆尤深的是,入职第一天即被工程部门同事在客户面前郑重其事地介绍为“张法师”,虽为笑谈,却也足以体现出,当时在这个小城的人才市场上,法务是多么稀缺的工种。

W公司是一家管理和制度体系非常完善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其营业额及出口创汇额常年稳居所在城市前列。在这里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从一个人到有了自己的小团队,从专员到主管,也经历了从最初的跳板心态到心灵逐渐安放的过程,一转眼,12年过去。在这期间,作为法务难免会被问到:法务是什么?法务做什么?答案一直在变化:

“法务是在企业中为本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

“法务是在企业内部提供法律专业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的人。”

“法务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辅助决策的人。”

……

从法务出发,拥抱无限可能

2018年中秋节前,在猎头的推介下,从制造业转换到一家新兴的产业互联网公司做法务负责人,后兼管品质,再后来兼管客服,经历了过往的职业生涯中从未经历过的工作强度,工作内容的离散度以及工作协调的复杂度。在此期间,有在法务职业经理人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的上司曾给我一个建议:“在管理品质的时候,你要忘掉自己是法务,当管理客服的时候,你也要忘掉自己是法务。”

总的来说,越是深耕公司法务的法律人在专业和管理间跨界而行的路上越无法回头,基于个人的职业体验,提供如下几点供探讨:

1.法律专业与商业思维

初级法务的工作更多是常规的合同审核或者法律咨询,而资深法务从业人员通常面临的是复杂的商业问题,需要解读商业问题,挖掘法律关系,提炼法律问题,综合运用法律逻辑、商业思维、管理方法,找出解决方案。而这个解决方案有可能是方案A、方案B、方案C、法务常需要对各方案的成本、风险以及可行性比较分析后,给出法务的建议方案供管理层决策参考。

2.法律方法与决策管理

或许,如前文所提及的建议方案的提供仍不是法务工作的最后一步,如结论并非显而易见,特别是决策者习惯根据数据决策时,可能还需要做量化分析,譬如对公开的生效法律文书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胜负概率,通过对法官的判决书分析来预判法官的裁判尺度与习惯,从同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寻找比较值或参考值,等等。

3.专业的力量与量化的魔力

数据在法务职场中的作用已然初见端倪,而我更愿意用“量化的魔力”来形容。之所以称之为魔力,是因为如果一个传统的文科法律人在深厚专业的基础上能摈弃对于量化分析或数据的畏难心理,破除法律人思维的桎梏,学会运用数学或统计学的方法,对管理指标进行量化研究,就好比插上了魔法的翅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公司的管理层乃市场或技术出身,习惯于用数据掷地有声,难免让习惯于文字表达的法务与他们沟通时陷入相对尴尬的境地。如何跨越职场沟通的鸿沟,让你的法律意见和风险提示无可辩驳呢?量化的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诀窍。

刚接手新公司法务工作不久,鉴于整个团队都是新人,要求团队每天在解答咨询的时候都做记录,不仅要记录问题及答复,还需要记录咨询人所属品牌、部门及职级。为确保执行,安排了一个同事专门负责每日提醒跟进所有同事的数据记录工作,到月底的时候,再汇总所有的数据,赋予标签后进行定量分析与测算。两个月后,法务中心输出了以下工作成果:

(1)问题QA。

(2)针对所有平台直营门店,以管理大区为单位,通过对不同大区一线工作人员,商圈经理或店长,总监所咨询问题的分类及比较,从法务和管理的角度进行组织和业务诊断,提供组织管理和业务建议给城市总及品牌总。针对平台非直营门店,分品牌输出分析单元,并提示给对接品牌的运营团队及品牌主,用于组织诊断或业务分析。

(3)法务中心基于上述问题及诊断输出年度业务支持培训计划。

(4)输出咨询中涉及到的跨部门业务相关问题给兄弟部门做参考。

因此案例,法务团队获得了一句最朴素却又最鼓舞人心的评价:“在此之前,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原来法务可以做成这样。”事实上,我们只是尝试做了一项非常简单的工作。

4.打破禁锢,拥抱变化

作为法律从业人员,都格外珍视自己的专业,以本专业为荣,但法务并不宜因固守专业而阻断其他一切可能。如果有机会,跨界所带来的收获可能是一直在法务的天地中无法想象的。最近的一份工作,让我遍尝从法务到品质管理再到客服管理的不断跨界,不断分裂的思维以及左右手互驳的窘境,在一路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肯定中犹疑,直到一次模拟法庭活动。该模拟法庭所使用的是一个真实的隐私权纠纷案例,客户状告门店数员工侵犯隐私权。作为被告三代理人,开庭的过程中,发愁如何答辩的时候突然想到品质工作中所熟知的一项业务合作规则,瞬间豁然开朗,当庭提出,被告三对于原告信息的使用是平台商户在履行合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基于业务合作规则所不可避免需要接触、了解和披露给被告一的,此类披露已经于获得客户的授权同意,被告三对于被告一的滥用并不不知情。被告三代的答辩角度和切入点完全出乎原告代理律师的意料,打了一个措手不急,最终取得较好的庭审效果。如果没有因为跨界管理的过程中对业务规则的熟稔,不可能另辟蹊径出其不意。

可见但凡付出,总会在不经意间被回馈,飞鸟自空中飞过,亦非总是无痕。特别是对于公司法务来说,适度打破专业和职业的禁锢,拥抱新的领域,成为多面手,会让法务管理规模更大的团队,接触到更多的业务实质,扩宽视野,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并且能更好地反哺法务工作。

5.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专业人士转型做管理,沟通,共情,目标管理和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认知与格局,还有对人性的洞察能力,纵与天赋有关,但若能辅之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将事半功倍。在公司内部组织调整期间的一次岗位竞聘中,曾经被问到“你所理解的团队文化是什么?”“如何进行团队文化建设”,答辩当时面对此问题,瞬间联想到“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内容,结合法务团队的特点以及过往的管理工作实践,分别从“人”“目标”“组织”三个维度进行了阐释并辅以简单的案例分享。竞聘结束后,各地同事交流时,纷纷表达此类问题回答起来不太好把握,其中不乏非常优秀的法务伙伴,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法律人初涉管理,大都是凭借知识与经验本能,少有进行系统、专业地学习和提炼。做法务,不仅要在本行业深耕专业,更要关注和学习管理科学,并艺术地运用于工作实践。

以上,即是本文所要尝试的一个法律人关于转型和跨界的私人讲述。就职场而言,我特别喜欢一句话“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送给所有即将或者已经在专业和管理的道路上跨界而行的法务。


本文不代表赛尼尔法务管理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