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失海外的一个宝瓶,被老外专家鉴定为高仿,没想到最后卖了五亿

 千冰室 2019-08-02

中国曾经有大量的古董在战乱中流失海外,比如,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就盗走了“十二兽首”。迄今为止,虽然已经有7个被找回,但剩下的仍然下落不明。2010年,在伦敦一家不知名的拍卖行,中国乾隆时期的一件“吉庆有余”的花瓶拍出了高达5.5亿的天价。中国流失的文物被外国人拍出天价,真是让人痛心。那么,这到底是一件怎么样的花瓶,能被拍出如此高的天价?                                                                                                                                                                                                              

这件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本来是宫廷收藏,官窑出品,它又是怎么样流失到英国去的呢?这件花瓶最开始是由英国伦敦一对兄妹发现的,原来他们在整理已故父母的旧宅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瓷瓶。这件花瓶在他们家收藏已经大约70年了,因为父母已经逝世了,所以无人知晓这件花瓶的来历。后来这件花瓶辗转流落到了英国伦敦一间名不见经传的小拍卖行,在最后拍出了5.5亿的高价,刷新了中国最贵艺术品的纪录。可最开始拍卖的时候,这件东西却被老外专家鉴定为高仿,起拍价极低。

这件东西最开始是80万英镑起拍的,现场竟然没有一个人参与竞拍。70万、60万、50万都没有人要。后来价格一降再降,一直降到了20万英镑,才有人举手竞拍。没想到场面一下子热闹起来了,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激烈厮杀,这件花瓶的成交价达到了5000万英镑,一炮而红,刷新了黄庭坚《砥柱铭》4.368亿的中国艺术品最高纪录,创了新纪录。然而,这个花瓶虽然拍了5.5亿,但买家却一直没有付款,5.5亿完全成了一张空头支票。                   

2年以后,这个花瓶辗转被以2000-2500万英镑,大概也就是2亿多的价钱卖给了一位亚洲收藏家。乾隆爷不仅活着的时候会享受生活,死了几百年他的宫廷瓷器任然价值连城。几年前,一件乾隆“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成交价1.495亿,一件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成交价1.429亿,一件“宫粉地洋彩鹤鹿同春如意瓶”成交价1.263亿。乾隆年间的瓷器价值连城,屡屡拍出天价,但5.5亿确实超出了预期的范围。这件花瓶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来历呢?值不值这个价格?

这件清乾隆“吉庆有余”粉彩镂空瓶,高41厘米,口径12.7厘米,几乎涵盖了所有乾隆年间官窑瓷器制作的复杂工艺,极尽奢华,当为清代瓷器中的顶级作品。有专家指出,这件东西的全名应该叫做清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纹镂空内青花转心套瓶。根据史料记载,在乾隆八年,当时的御用督陶官唐英和他的副手在江西景德镇设计出了这种花瓶,工艺极其复杂,而且现在也久已失传。虽然这种东西巧夺天工,但耗时、耗钱、连乾隆爷也觉得这种花瓶烧制太过复杂。随后便给唐英下了谕旨:“这种瓷器不必照别的瓷器一样多烧”。这种转心瓶在当时属于皇帝御用,可是连皇帝都觉得贵,所以烧制出来的少之又少。到了今天,这种本身极为珍贵的瓷器就更少了,拍出天价也就不足为奇了。

乾隆在位期间,历史上称之为“康乾盛世”,整个国家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国泰民安,所以乾隆年间瓷器的典型特征就是“奢华”。这个时期,瓷器色彩多样,乾隆又喜欢把玩这些东西,瓷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而且,在当时瓷器烧制中西结合,最高工艺专为宫廷生产,因为数量少而显得弥足珍贵。乾隆年间为了体现瓷器的奢华,瓷器很多都色彩鲜艳,颜色众多,乾隆因此也被网友戏称为“农家乐审美”,跟他父亲完全不是一个审美风格。物以稀为贵,乾隆的瓷器拍出高价也有一定的道理。大家对于乾隆年间的花瓶有什么样的认识,欢迎在评论区积极留言!

图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