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斋心养静,心静则身轻

 静水深流JSSL 2019-08-02

心斋,是庄子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庄子·人间世》中假借孔子与颜回之口,阐释了这一概念。

      颜回说:“我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冒昧的向老师求教方策。”孔子说:“斋戒清心,我将告诉你!如果怀着积极用世之心去做,难道是容易的吗?如果这样做也很容易的话,苍天也会认为是不适宜的。”颜回说:“我颜回家境贫穷,不饮酒浆,不吃荤食已经好几个月了,像这样,可以说是斋戒了吧?”孔子说:“这是祭祀前的所谓斋戒,并不是‘心斋’。”颜回说:“我请教什么是‘心斋’?”孔子说:“你必须摒除杂念,专一心思,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而用凝寂虚无的意境去感应!耳的功用只在于聆听,心的功用只在于跟外界事物交合。凝寂虚无的心境才是虚弱柔顺而能待宇宙万物的,只有大道才能汇集于凝寂虚无的心境。”

      “听止于耳”,听觉停止了,和外界脱离了关系,所以,即使叫他听他也听不见了,入定去了。“心止于符”,心理面什么念头也不动,自然和“道”符合了。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这个时候,呼吸之气是空灵的。“待物者”即所谓跟外面事物世界还是相对有待的。虽然身心内外一片虚灵,还是跟外面物理世界相待的,内心空灵是第一步的修养。

      所谓的心斋,其实就是在静静的体悟中折射出智慧的灵感。是一种原初静美的境界。

      那么怎样才能到达心斋的境界呢?《庄子·人间世》中还有一段话,“入则鸣,不入则止”。入则鸣,外境一进来,心就引起共鸣了,就好像是风吹识浪,即外境界的风一来,人的心波就动摇了,心中的清静境界就消失了。

      能够斋养自己的内心,让心享受到宁静,才能够有健康。拥有一颗宁静之心的人,比那些汲汲于赚钱谋生的人更能体验生命的真谛。静心可以带来内在的和谐。

      在庄子的寓言中多次提到颜回,有人甚至认为庄子的思想和“颜回之儒”有着传承的关系,确实,不光是道家,儒家思想一直非常强调“静心”。《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然后才能用心去思考问题,才能有所成就。

      “斋心”——也就是让心灵静下来的方法很多,打太极,冥想,或者练瑜伽都是有效的途径。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早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简便易行,但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静坐。

      中国人很早就有在祭祀等重要活动之前沐浴,斋戒的传统。《礼记》中所说的:“散斋”、“致斋”,就是一种静养,调心的过程。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的学者改造了佛教中的“打坐”,结合传统心灵修养的观念,形成了一个日趋成熟的静坐传统。

      南宋朱熹的老师李侗一生倡导主静,动辄教人静坐;后来朱熹跟他学习静坐,并有“半日读书,半日打坐”之说。相传北宋名儒吕大临每日静坐时,将双脚搭在一块石头上,久而久之,石头上竟陷进去了两个凹槽,与他的脚印一模一样。清代名臣曾国藩也是一代大儒,他把“静坐”当作修身的主要条款之一,并提倡“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他还说,静坐到极致处,就能体验“一阳来复”的境界。

      清华大学方朝晖教授在他的著作中,对“静坐”有着比较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静坐不是呆坐。而是要在对自身进行思考,剖析。静坐的时候,要强迫自己静下心去正视一些平时被搁置、以种种理由不去想或者佯装不在乎而回避的问题。因为与其一再回避求得暂时安稳,不如主动去接触它、解决它。生活的节奏如此之快,我们似乎找不到一块完整的时间去思考和处理自己的问题。静坐也许就是一种补救吧!抛开手中的事务,静心冥想,集中注意力,干净彻底的给自己一个交代吧。

      人会遭遇许多事,其中很多是难以解决的,这时心中被盘根错节的烦恼纠缠住,茫茫然不知如何面对?如果能静下心来思考,往往会恍然大悟,即使解决不了,也会坦然的去面对,心境则一切豁然开朗。

      就像庄子所说的“唯道集虚”把内心虚灵的境界练习久了,累积久了,那么达到形而上的道也就快了。我们能够做到内心意识不动,心灵很凝定,耳根不向外听了,完全是返之内在了,那么一世斋心则随我们任意撷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