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可由多种原因造成,一般认为痣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以紫外线为主的环境因素有关。痣为人类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是表皮、真皮内黑素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表现。根据痣细胞在皮肤内的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内痣等。 痣与恶黑 01 表皮痣与交界痣 交界痣示意图模型↑ 表皮痣↑ 交界痣Ki-67↑ 交界痣伴溃疡↑ 局灶表皮缺损、溃疡、浆痂,周边棘层增生,黑素细胞及黑素颗粒增多,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核碎带状浸润。 交界痣 02 复合痣
复合痣↑ 局部表皮增生,局灶角层内黑素颗粒,表皮突下延、交织,棘层下部及真皮浅层痣细胞成巢分布,基底 层散在痣细胞,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细胞及嗜色素细胞浸润。 复合痣 03 真皮内痣 真皮内痣示意图模型↑ 皮内痣伴神经痣样分化↑ 真皮内可见痣细胞巢团,真皮浅层可见色素。 真皮内痣 04 Sptiz痣 Sptiz痣模型示意图↑ 复合性Spitz痣↑ 皮下见多量痣细胞呈腺样、束状、团巢状生长,细胞见轻度异型。 Spitz痣 05 蓝痣 蓝痣模型示意图↑ 蓝痣↑ 组织被覆鳞状上皮,上皮下见痣细胞浸润真皮间质,巢团状或条索状分布,部分细胞呈梭形,见少量黑色素沉着,间质胶原化。 蓝 痣 06 恶黑 恶黑示意图模型↑ 恶性黑色素瘤 07 疣状痣 疣状痣↑ 皮肤被覆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伴角化过度,棘层细胞伴痣细胞增生,上皮脚下延,真皮浅层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间质血管充血。 疣状痣 08 小汗腺痣 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或小汗腺痣↑ 09 其他的皮肤附属器肿瘤 皮脂腺毛囊瘤↑ 皮脂腺毛囊瘤Ki-67↑ 皮脂腺毛囊瘤↑ 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真皮中部见增生皮脂腺团块,局部皮脂腺分叶状,周边境界清楚,毛囊漏斗部上皮增生。 毛发上皮瘤↑ 毛母质瘤↑ 汗孔瘤↑ 甲母痣瘤↑ 图片来源:达安远程病理数字切片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