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斯曼帝国简史(俄土战争)

 陆一2 2019-08-02

推接上文。

-

-

1774年1月21日,穆斯塔法三世因病去世,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继位。

-

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是穆斯塔法三世的弟弟。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最大的成就就是造人,他生了22个孩子。其中有一位具有法国血统,这位法国妃子是拿破仑的约瑟芬皇后的远亲。

-

此时的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正在忙着镇压俄罗斯的农民起义,就是斯大林给罗斯福讲的那个普加乔夫农民起义。叶卡捷琳娜是一位意志坚定的德国女性,他为了更快的学会俄罗斯语言,大晚上光着脚站在地面上学习俄语,以至于得了肺炎,差点丧命。叶卡捷琳娜的丈夫并不喜欢她,所以一直没有和他同房,她自己找了一个情人,是俄罗斯的战斗英雄,类似于希特勒、拿破仑那样的一个人。

-

彼得三世很快即位,他与叶卡捷琳娜的矛盾也开始尖锐化。不是彼得三世消灭叶卡捷琳娜,就是叶卡捷琳娜消灭彼得三世。叶卡捷琳娜抢先出手,发动军事政变,幽禁了彼得三世,随后叶卡捷琳娜毒杀了彼得三世。

-

这个女人不一般,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约瑟夫评价叶卡捷琳娜:这个女人拥有非凡的意志,谁也阻挡不了。叶卡捷琳娜第二个孙子出生,她给这个孩子起名:康斯坦丁。康斯坦丁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位皇帝,叶卡捷琳娜意思就是让他做拜占庭帝国的皇帝。而且这个孩子从仆人到教师,都是清一色的希腊人。

-

《库楚科开纳吉和约》中规定,克里米亚汗国属于独立的国家,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先是煽动叛乱,后又以镇压叛乱的名义进入克里米亚汗国。此时的奥斯曼帝国正在加紧准备战争,无一日夜不备战,但对于奥斯曼帝国而言这个时候开战并不合时宜。1779年,法、奥、俄三国协商,重新签订了一份合约,默许了俄罗斯人的选举产生的这位可汗。鞑靼人很快就发动叛乱推翻了这位可汗,新可汗逃去圣彼得堡,很快就被囚禁。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和她的情妇(波将金大公)认为吞并克里米亚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

-

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遭遇了几近疯狂的抵抗,而迎接鞑靼人的就是疯狂的屠杀。大量的鞑靼人(穆斯林)、亚美尼亚基督教徒逃离克里米亚。而波将金大公的堂弟因为屠杀鞑靼人态度坚决,而被任命为陶丽斯省(克里米亚汗国)的总督兼黑海舰队的总司令。俄罗斯人不断的在奥斯曼帝国境内掀起叛乱,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借口与奥斯曼帝国开战。

-

奥斯曼帝国先后收复了叛乱的叙利亚、摩里亚、埃及。1787年,战争的时间到了,奥斯曼帝国向俄罗斯帝国宣战。178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约瑟夫偷袭了奥斯曼帝国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奥地利向奥斯曼帝国宣战。接着奥斯曼开始重点对俄罗斯展开进攻,战争主要集中在黑海北部两个河流的出海口,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总司令(哈桑)发动了勇猛的进攻。此时的俄罗斯早已非同往日,俄罗斯的军队由苏沃洛夫带领,他不但精通军事,而且还和士兵打成一片。处于绝对优势的俄罗斯人采取了守势,对待消耗完奥斯曼人的海军,俄罗斯人展开了反攻。广阔的大草原对俄罗斯人是一种折磨,大量的俄罗斯人死于伤病。而比草原行军更为残酷的是双方展开的屠城战,为了永久性的占领土地,只要是敌对方的村庄,一律鸡犬不留。

-

在西线战场,奥地利展开了对奥斯曼帝国的进攻,奥地利军队已经朽坏。在夜间行军中,两只奥地利军队首先打了起来,直到天亮才发现是误伤,此时几千人已经死于这种无差别的射击。在一旁观战的奥斯曼人一看奥地利人不打了,果断发起了进攻,此时的奥地利人早已没有战心,开始了各求己命大溃败。大量的士兵死于奥斯曼人的追杀,还有很多人死于迷失道路和饥饿。

-

俄土战争还在继续。1789年4月7日,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挂了,塞利姆三世继位。俄土战争还在继续。

-

塞利姆三世召回了海军总司令(哈桑),任命他为大维齐尔(宰相)兼多瑙河流域部队的总司令。塞利姆三世下令全国动员(这个比拿破仑的义务兵制和德意志的超限战要早很多),奥斯曼帝国境内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穆斯林全部入伍,共赴国难。

-

1790年,由于土耳其人顽固的坚持,熬死了奥斯曼帝国的皇帝(约瑟夫),奥地利皇帝由利奥波德继位。皇帝(利奥波德)认为,奥斯曼帝国不是奥地利的敌人,他的敌人另有其人。此时削弱奥斯曼帝国,对于奥地利并无好处。于是皇帝(利奥波德)退出来奥地利---俄罗斯联盟,归还了占领奥斯曼帝国的土地。此后,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展开了残酷的战争,双方都是人海战术,为了体现俄罗斯军人的精神和意志,他们的将军鼓励士兵用刺刀打败奥斯曼人。而奥斯曼人则采取添油战术,不断消耗俄罗斯的人力。

-

-

俄土战争打到后来,欧洲各国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法国支持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作战。英国此前支持俄罗斯入侵奥斯曼帝国,由于政党轮替,辉格党上台,他们认为强大的俄罗斯不符合英国的利益。于是英国联合荷兰、普鲁士组成了新的同盟,大意就是打算从西线入侵俄罗斯,他们封锁了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派军舰进入黑海干预战争。1790年,三国(英国、荷兰、普鲁士)勒令俄罗斯帝国归还战争中占领的奥斯曼帝国领土。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怒不可遏,说了很多狠话。但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明白,他海军打不过英格兰,陆军打不过普鲁士。最后俄罗斯为了避免处于绝境,还是决定议和。英法普荷同意俄罗斯作为战胜国占领克里米亚半岛,但在欧洲和亚洲的土地必须归还奥斯曼帝国。事实上奥斯曼帝国并无现代国际关系的概念,为了及早终结战争,毫无必要的割让了顿河与高加索地区的大片土地。

-

此时的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在黑海拥有一支具有绝对优势的海军,规模比奥斯曼帝国更为庞大的陆军。假如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愿意,她可以随时轻取奥斯曼帝国。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她中风死了。

-

奥斯曼帝国松了一口气。

-

奥斯曼汗(塞利姆三世)在战后展开了奥斯曼帝国的洋务运动。他向欧洲,主要是法国招募军官,报名者中有一名叫:拿破仑-波拿巴。可能是因为身高原因,导致拿破仑不能在奥斯曼军中服役。此前奥斯曼帝国有新式的海军、陆军学校,但奥斯曼汗(塞利姆三世)还是花大力气在奥斯曼帝国新建了海军军官学校和陆军军官学校。由于法国与奥斯曼帝国的特殊关系,导致伊斯坦布尔出现了很多讲法语的奥斯曼人,而此时因为工作需要会讲奥斯曼语的法国人也很多。

-

此时的情况是,英格兰、荷兰、普鲁士、俄罗斯反对法国人(自由、平等、人权等),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宗教势力和封建地主也反对法国人,奥斯曼帝国的少数民族,一直占据、控制着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军事、政治,他们也反对法国人的思想启蒙运动。

-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国内政局异常复杂。犹太人资助了奥斯曼帝国财政的运转,但他们拒绝像荷兰人、欧洲的犹太人那样做出金融改革。少数民族控制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但他们拒绝进行大的军事改革,因为那样会触及他们的利益。封建地主集团拒绝土地改革,因为土地改革会伤害他们的经济利益。逗的是,西帕希骑兵同时他们拒绝作战,因为打不过现代化军人。奥斯曼帝国存在全国性工会,他们拒绝引进和使用机器,他们拒绝更改手工业流程,拒绝更改工序和工艺。在奥斯曼帝国内部,他们的知识分子认为只有传统文化才能拯救奥斯曼帝国,法国的思想启蒙(自由、平等、人权等)就是梅毒,和他们毫无关系。土耳其人还是取得了一些经济成就,他们鼓励开矿,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国有企业,立法禁止金银及金银矿出口,兴建学校,对酒类、烟草、咖啡进行征税。

-

在俄土战争中,大维齐尔俘获了一批在俄罗斯军队服务的土耳其人。于是奥斯曼汗(塞利姆三世)开始组建新军,他甚至想过让这支新军改造近卫军,结果近卫军出现了哗变。于是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支新军,开始独立发展。但由于这支部队的训练强度过大,很多人不愿意加入这样一只正步走的部队,以至于这支军队的人数非常的低。

-

(苏伊士运河)

-

1797年,曾经想供职奥斯曼帝国的拿破仑-波拿巴,此时想入寇奥斯曼帝国。拿破仑想占领埃及,然后挖一条运河,然后就能控制东西方贸易。然后他就可以出兵占领印度,然后直接和中国做生意,美的不要、不要的。拿破仑的现代陆军先攻下了圣约翰骑士团占领的马耳他,然后在亚历山大港登陆,接着消灭了曾经打败蒙古人的马木留克骑兵。法国占领了开罗,宣称法国与奥斯曼帝国的联盟继续有效。

-

奥斯曼帝国一直在迟疑,是否应该向法国这样的巨兽宣战。在英国、俄罗斯的怂恿下,后奥斯曼帝国突然就爆发了。英俄奥的海军联合封锁地中海,拿破仑认为他的地中海舰队是无敌的,至少在地中海是无敌的,可事实上这是错觉。英国舰队全歼了法国舰队,此时的拿破仑待在埃及回不去了,搞不好就要在开罗称帝了。

-

拿破仑不断的在埃及招兵买马,他想从陆地占领小亚细亚和两河流域,甚至占领印度,只不过他低估了奥斯曼帝国的复杂性。穆斯林内部也是教派众多,很多不被逊尼派接受的教派就被称为异端或邪教,他们在中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手里都有兵。一方面是对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自由。此时拿破仑进入埃及,使奥斯曼帝国瞬间就炸了锅。

-

此时位于巴勒斯坦北部存在一个半独立的小政权,执政者是奥斯曼帝国的艾哈迈德-热扎(总督),他有一支让奥斯曼帝国都发愁的私人武装。拿破仑占领了加沙、雅法、进入现以色列海法北部的阿卡地区,拿破仑围攻阿卡两个月,毫无进展可言。拿破仑从法国调运的攻城重炮被英国人截获,英国人还为守卫阿卡地区的艾哈迈德-热扎(帕夏、总督)(外号:屠夫)送来了援军。

-

进军容易,撤军难。拿破仑想撤回埃及,而事实上穿越沙漠退回埃及是一个愚蠢的决定。他的士兵大多疲惫不堪,根本没有体力穿越沙漠,唯一值得赞赏的就是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同他的士兵步行回到埃及。

-

此后,拿破仑丢弃了法国远征军,秘密的回到了法国。他回到法国吹嘘他是如何打败英国人、奥斯曼人、俄罗斯人和当地土著的。紧接着拿破仑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督政府,建立了独裁政府。1801年8月,法国埃及远征军协议投降英国,撤回法国。法国与奥斯曼帝国签署《亚眠条约》,这是一个对双方都有好处的条约。

-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出现了很多神经错乱的情况,亚尼纳的统治者占领了很多帝国的城市和堡垒,他一方面积极对抗入侵的俄罗斯人、法国人、英国人、奥地利人,还拥有一只私人武装,建立了完全自治的政治,但却继续向帝国缴纳贡赋。

-

在塞尔维亚,近卫军发生了叛乱,他们杀害了奥斯曼帝国的总督,然后近卫军又发生了分裂,塞尔维亚被分成四分,由四个军阀统治。他们不承认奥斯曼帝国的封建武装地主(西帕希骑兵)制度,疯狂的剥削穆斯林和基督徒,以至于基督徒以维护奥斯曼汗(塞利姆三世)统治的名义起来发动起义。起义军很快就将奥斯曼帝国的近卫军围歼,然后他们要求高度自治,要求接收塞尔维亚其他城市,要求豁免拖欠的贡金。

-

奥斯曼汗(塞利姆三世)拒绝了,于是开始组织军队收复塞尔维亚,可经过战争历练的民族是不可征服的。塞尔维亚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以后,获得了独立。

-

奥斯曼帝国很快就与法国恢复了关系,法国帮助奥斯曼帝国培养人才,修建新式军工厂,派出军事团直接指导奥斯曼新式军队的建设。在改革问题上,奥斯曼汗(塞利姆三世)没有处理好新军与近卫军、西帕希骑兵的关系,这为他此后遭受杀身之祸埋下了伏笔。

-

一支俄罗斯军队不宣而战进入奥斯曼帝国境内,奥斯曼帝国向俄罗斯帝国宣战。同时,一支英国舰队包围了伊斯坦布尔,要求奥斯曼帝国投降。奥斯曼帝国诡异的要求就投降条件进行谈判,拖了十天时间。奥斯曼帝国利用这十天时间,把很多要塞的大炮运进了伊斯坦布尔,并成功的封锁了达达尼尔海峡。

-

这就让英国舰队的很尴尬了,假如强行炮击伊斯坦布尔,势必得不偿失。此时回家的路也被阻断,于是英国人开始破天荒的强行闯关达达尼尔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几百年前的大炮,发射着一千三百斤的石弹轰击英国舰队,由于受射速限制,奥斯曼人只击沉了两艘英国军舰。

-

-

对于政治,彼得大帝是懂的,他的办法就是残酷的镇压射击军。奥斯曼汗(塞利姆三世)对待改革的态度过于舒缓,对于反对改革的人选择性无视,最终造成了自己惨死的命运。

-

由于近卫军和新军在前线与俄罗斯作战,此时的伊斯坦布尔出现了动乱,封建贵族、西帕希骑兵、近卫军在帝国内部发动了叛乱。奥斯曼汗(塞利姆三世)为避免对俄作战的失败,宣布改革暂停,罢免大维齐尔,解散新军等举措。在对外战争结束以后,自信满满的奥斯曼汗(塞利姆三世)宣布重启改革,此时的封建贵族、西帕希骑兵、近卫军已经控制了伊斯坦布尔的权利部门,他们将改革派纷纷杀死,将他们的人头排成一列示威。

-

1807年5月,叛乱分子罢黜了奥斯曼汗(塞利姆三世),宣布穆斯塔法四世为新的奥斯曼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