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作画两相宜/中国文化报

 棋中王 2019-08-02

读书作画两相宜

朱天曙

    《文赋》有“论精微而朗畅”语,吾乡刘融斋评“精微”以意言,“不惟其难,惟其是”;“朗畅”以辞言,“不惟其易,惟其达”,此用于书画亦当。“精微”在用笔与形式,求其“实”;“朗畅”在精神与气息,求其“虚”,两者相合,得法意相生也。

    中国画重墨色渲染,设色为次,以简淡为美,轻拂丹青。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以“落笔雄劲,而傅彩简淡”论吴道子即彰其设色也。

    欧阳永叔曾论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合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书画与琴理同,本为笔墨之“技”,写物象之美,然品味其“道”,则万象具在。每有得意处,手眼相合,心迹两畅也。

    书贵如意而得生动。明人项穆曾论“书之为言,散也,舒也,意也,如也,欲书必舒散怀抱。至于如意所愿,斯可称神。”此论概前人所论而成,吾乡刘融斋“书者,如也”之论实端于此。所谓“散”“舒”“意”“如”而得“神”者,即天机自发,心手相畅也。

    读书作画两相宜。近拟古人意作山水,并题小诗:万卷诗书得意闲,千年湖水伴秋山。古知雅兴来无尽,谁说清风去不还?

    诗有“造境”与“写境”,书亦有“造境”与“写境”。大书家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非摆布点画;所写之境,皆发乎心也。王静安云:“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自然之物,互相关联,写之于书画,在写实与写意之间也。

    五代荊浩《笔法记》论山水之象,尖为“峰”,平为“顶”,圆为“峦”,相连为“岭”,有穴为“岫”,峻壁为“崖”,崖间崖下为“岩”,路通山中为“谷”,不通为“峪”,峪中有水为“溪”,山夹水为“涧”。吾人常读古人诗画山水,须明物象之源,细处尤当分辨其异同也。

    邓顽伯以篆刻与篆隶最长。其印古朴中见婉约,最喜其“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印。所作“乱插繁枝向晴昊”印款云“两峰子画梅,琼瑶璀璨;古浣子摹篆,刚健婀娜。”自评如东坡“刚健含婀娜”语,胜过罗两峰,自信如此。顽伯写篆重“书写感”,起讫取方势,凝练舒畅,变“二李”传统为汉篆法,康有为说其“以隶笔为篆”即此意也。顽伯行草不工,学问不精,故为时人所诟病。顽伯以一艺而能传天下,开职业书印家之先,吴让翁、赵悲庵皆传其绪,于书印贡献莫大焉,不应小视。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