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读书的年龄,遇上了“英年痴呆”,再不读书就真的晚了

 赫赫古诗词 2019-08-02

2019年,不知哪来的动力,想要读书。

于是当当,亚马逊,京东纷纷向我招手,我是没有偏爱,就是一个字“买”!

倒也没有辜负了自己,买来的基本上都点水似的读过,过后与人谈话也能让彼暗想:此人读过这本书!但是仅此而已!若要人再说出些盛赞的话来,也难! 刚开始也没有什么打紧,后来发现别人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过的怎么都忘了?印象深的寥寥无几。这下麻烦了,担着家庭经济小赤字风险买来的书,竟然成了“摆设”,在我脑子里几日游之后完完整整的回归书柜!

十分尴尬,几度悲恸!

缓解尴尬的时刻是在开学前,偶逢正在减价出售的叶圣陶先生的《文心》,顶着“大赤字”危险,买来小心翼翼试读了一下(不合适还能退),出乎意料,这本书犹如神仙放屁——非同凡响!

我也是第一次在主流的出版物中(可能也因为读的太少之故)中找到了为什么读书记不住的原因:没有触发输出!也就是没有自己思考,没有付诸笔端。 

细思起来,真对! 从幼儿长至今日,大多数时候读书的地点都是在学校,读书的动力是为了比同桌比邻居考得好,读书的机会都是老师的板子赠予你的,珍贵至极的动手写作机会也被《×××作文范文100篇》给牢牢套死,能写好的文章才怪!

正所谓:

读书不牢靠,天天到处跑。作文写不好,亲人两行泪!

好不容易上了大学,有了时间、有了情操去写写随笔,却又被各类“内因(缺乏耐心)外缘(窗外的一切)”的团团围住,仅有的灵感于我也只是暂住而已! 同时耳边声音不绝:网络科技这么发达,还买书看干嘛?电子书一翻,大百度一下,岂不方便? 方便,绝对方便!但这方便的产物不是读书能够读来的知识,而是零七八碎的信息!(也有的极度不好的信息,也能叫“方便“的产物)

诚然,自媒体时代、网络生活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包罗万象的信息,可它们带来的所谓信息,就像那天上的抬头就能看到的点点星辰,虽然闪亮,但过目就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们不是以整体形式出现,而且领域奇乱。不过大体都是:事实,结果,现象!没有留下空间和可能性去让我们思考!所谓读过无痕。谣言就更别说了! 读书则不同,前人长时间的实践所种下的知识之花岂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凋谢?好书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越读越有味道,不同时间品,味道也不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