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好人 能人,是如何在职场上走到穷途末路的

 霸王龙印 2019-08-02

今天要说的是唐朝的一个好员工,名字叫做王忠嗣(706-749年),岗位是武将。

王忠嗣是将门虎子,父亲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唐玄宗于是将其收养在宫中,勉励他成为名将。成人后,他离开宫廷,投奔疆场。公元730年,在突袭吐蕃赞普的战斗中,他以三百骑兵,斩首上千级,俘虏四千余人,一战成名。

也许他就是那种天才的军事家。

懂的抓时机,也能打硬仗。公元738年在盐泉城与吐蕃的战斗中,他在唐军首战失利的情况下主动请缨,以敢死队强攻吐蕃阵地,撕开缺口,在唐军取胜中起到关键作用。

公元742年,王忠嗣率领十万骑兵北出雁门,大破奚族和契丹20万联军,威震天下。

战功就不多说了。总之,在大唐的朝廷上,武将序列里,他的业务能力排第一。

不怕武将能打,就怕能打还有文化。

王忠嗣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但能打,还懂经济战。他在朔方、河东做节度使的时候,在与边境游牧民族的贸易中,故意提高马价。各族听说唐朝人傻钱多之后,都纷纷来卖马。此消彼长,胡马越来越少,而唐朝更加兵强马壮。这叫发挥自身的经济优势,控制战略资源,使对方重要产业空心化,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公元746年,他身兼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节度使(基本掌控了西北),四镇兵力26万人。一人佩四印,成就无人能及。打个不严格的比方,就好比一人身兼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四个大区的销售总监,这样的威势,就是公司副总也得忌惮三分吧。这个副总就是著名奸相李林甫。这个咱们后边再说。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王忠嗣善战,却不好战。他以“持重安边为务”,给边疆地区人民从事生产创造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而不是穷兵黩武。他说过,和平时期的将领,任务在训练和安抚军人,不能为了争取自己的功名而消耗国力(“太平之将,但当抚循训练士卒而已,不可疲中国之力以邀功名”)。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上司:非常爱护你们,告诉你们不要老是加班为业绩拼命,让自己身体被掏空。业绩是老板的,身体是自己的。你们跟着我干就行了,我能够以最优化的效率出业绩。你看隔壁部门的领导是业务上的外行,天天就知道逼手下出业绩,但却无法提供方法论,纯粹瞎指挥。

这样的上司非常完美吧?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往往走不到高位,反而是隔壁那个压迫基层员工的外行老板,往往能得到更高层的信任。

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石堡城事件”。这是王忠嗣职业生涯的大事件。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公元747年,唐玄宗想让王忠嗣攻克吐蕃的石堡城。王忠嗣持保留意见,他说:石堡城险要坚固,吐蕃举全国之力防守。即使能拿下,也得付出数万士卒的代价。产出不一定比投入多,不划算,理性人肯定不能这么干。不如暂时厉兵秣马,等待好时机。玄宗很不高兴,我是老板,战略是我定,让你干啥你就干啥,唧唧歪歪做什么。

平心而论,王忠嗣说的很对。他是从业务角度看,拿下石堡城,确实对提振公司业绩没什么大帮助。但他缺乏的是政治智慧,我们也称之为“政商”。为什么要讲政治?因为这是你所有的权力来源。毕竟不是在民主的决策体系下,做啥不做啥,不由你王忠嗣定。你只是个执行者。

王忠嗣是个好人,也是业务能手。但他栽在了这上面。

本来这事过去也就过去了。结果有个马屁精出来坏事了:将军董延光为了拍领导马屁,主动请缨,率军攻石堡城。

一定要把这个大单拿下来。

但是董延光是个马屁精,业务好像不咋地,关键是团队和资源不足,于是玄宗让王忠嗣分兵帮助他。

这时候情形比较微妙了:老板让你去拿下一个大单,你说这个单子拿下来费劲,要付出很多代价,然后还挣不来几个钱,是亏本生意,最好不做。好,老板拿你没办法,又找了一个人来跟这个大单。这人还没什么团队,要分你的团队过去跟他干。这就尴尬了,干成了,你的团队应该他就留下了,位置也可能得转给他。王忠嗣再耿直,这点还是看的明白的,所以进行了非暴力不合作,上边要我帮你,没办法,但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不会全力帮。

这时候,王的下属,名将李光弼劝诫他说:老大,你为了爱护士卒,不想帮助董延光,这个我们都知道咋回事。但是在皇上的视角看,你借了人给老董,进了项目组,但行政上人还属于你,考核也在你这。所有的考核指标里,就是没这个项目的因素,明眼人一看你就不是真心的。做这个单子是皇上的意思,如果单子没拿下来,老董肯定会把责任推到你身上。反正咱们现在也有人手,不如顺水推舟给他们设几个考核指标,让皇上觉得你没有消极怠工,把老董到时候推卸责任的路堵死,不是更好么?

大夫以爱士卒之故,不欲成延光之功,虽迫于制书,实夺其谋也。何以知之?今以数万众授之而不立重赏,士卒安肯为之尽力乎!然此天子意也,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大夫军府充牣,何爱数万段帛不以杜其谗口乎!

王忠嗣还是坚持他的本意:皇上愿意贬我就贬吧,无非就是降职。我怎么能用数万人的性命换一个官职呢?

今以数万之众争一城,得之未足以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故忠嗣不欲为之。忠嗣今受责天子,不过以金吾、羽林一将军归宿卫,其次不过黔中上佐;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李将军,子诚爱我矣,然吾志决矣,子勿复言!

事情果然如李光弼所言。董延光失败了,也把锅甩到了王忠嗣身上,说他沮丧阻挠军事计划。

这时,王忠嗣此前没有预料到的是,李林甫送出助攻,对他落井下石。

咱们前面已经提到,李林甫对王忠嗣颇有忌惮,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朋党。简单说,他跟目前的太子不是一派,所以在尽力打压跟太子亲近的势力。而王忠嗣在宫中长大,还陪太子练过武,被自动贴标签为太子一党。

二是威胁。王忠嗣节度四镇,保国之平安,功勋卓著。李林甫担心他会入相,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天地良心,上面这两点,王忠嗣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

是的,他小时候跟太子熟,可是多年在外,心中也主要是挂念边疆军民,没有明显证据表明,他参与了朝中政治角力。

是的,他手握兵权,但主要是为了保家卫国,没有明显证据表明,他想入朝为官。

但在权力场中,你想不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认为你想不想。

他没有明白这点。而且老实说,他能够得到节制四镇的机会,还得感谢李林甫。因为原河西、陇右节度使是皇甫惟明。这位仁兄看到李林甫专权,颇为不平,建议皇上拿下他,却被李林甫知道了,反遭构陷。就是因为皇甫惟明下课,他才接管了河西、陇右。

但是,即使你在职场中间接因人获益,也不要以为他就是你的伯乐了。做个明白人很重要。毕竟皇甫惟明就是李林甫为了铲除太子羽翼而顺便打掉的。你王忠嗣也是太子的朋友,下一个搞谁,你心里没数?

李林甫的这个助攻,就是让手下在皇帝因为石堡城无法攻克,迁怒于王忠嗣时,再添把火:王忠嗣说他自幼生活在宫中,与太子感情非常好,想要拥兵尊奉太子,所以不肯消耗兵力。这个罪行就大了,不是贬官能解决的。玄宗把他逮回来,委任三司审问。

后面的故事就比较简单了,行政权力是在李林甫手中,审问结果当然是王忠嗣有罪该死。幸得王的老部下哥舒翰正得到玄宗赏识,他竭力陈说王的冤屈,以自己的官爵来赎王的死罪。玄宗不听求情,起身入宫,哥舒翰一路磕着头流泪跟随,玄宗深受感动,赦免死罪,贬官了事。

公元749年,王忠嗣病逝,终年四十五岁。同年哥舒翰率军六万三千攻打石堡城,果如王忠嗣所料,唐军以几万人的代价,才拿下这座数百人防守的城池。

他是对的。

但对又怎么样呢?即使你业务能力再强、道德再完美,在一个权力体系下,这些都无法为你争得安身立命的基础。

你需要的是政治智慧。第一步,生存。生存之后,才有发展的可能,才有让世界更美好的可能。

对于王忠嗣,他看不到这些了。好在他培养拔擢的人,还在为唐朝贡献力量。在随后的安史之乱中大放异彩的郭子仪、李光弼,都曾是他的部属。而那个他倚重,也努力保他的哥舒翰,更为千古传唱: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