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文化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景观灯光已从“亮化”,逐步发展到“美化”,再提升到“文化”。特别是城市和乡村的夜游已作为经济深度发展的产物,相继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落地的优质载体。其中文旅照明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给照明行业及相关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空间和契机,当下作为照明领域一个新的增长点已成共识。 安吉的特色是竹子、白茶及村落。7月17日,得知蔓塘里文创灯光项目正式对外开放,我们从上海驱车250公里,冒着酷暑,安营扎寨,身临其境感受这一纯粹用灯光表现夜幕下的乡村美景…… 村庄里部分竖立的灯柱,虽然经过美化但白天还是有点突兀。 村口的千年古井和蔓塘里三个美术体大字,给人感觉这是一个传承和开放相提并论的地方。 普通的竹子在此大行其道。 小品其实不小。 整个蔓塘里没见一根架空线。 根据蔓塘里文创灯光设计师俞立昂教授的设计思路:蔓塘里第一季的主题为“云行雨施”,因为安吉位于江南雨水多。“云行雨施 品物流形”出处《周易·乾》,云行雨施:天地畜养万物之谓也;品物流形:万物领受天地之蓄养而成形之谓也。解释:万物因雨水的滋润而不断变化发展,壮大成形。 所以在3D投影的设计里,大量运用了云、雨、树林等自然元素来表现乡村的自然肌理,用视觉强化的艺术表现来凸现乡村夜晚的自然美、内涵美,很有创意! 繁花似锦的路。 特色小吃店铺。 竹编的大鱼。 图文并茂。 色彩斑斓。 所有的竹子艺术品都出自当地村民之手。 所有的灯光安装都由当地村民完成。 竹编的路灯罩。 水幕电影也有一席之地。 画面有些出自村民之手。 偶尔也有写实的小品。 主基调。 玻璃大平台,有美国大峡谷空中走廊的理念。 激光投影打亮部分山体。 喜欢这个场景。 原创竹笼灯罩展现光影交错的效果。 森林里夜晚都是萤火虫,很壮观。 观赏路线考虑安全性、舒适性。 互动灯光引发欢声笑语。 古老历史建筑焕发青春。 所有古建筑的瓦楞灯、抱柱灯、洗墙灯的隐蔽性都非常好。 村口的标志性建筑。 塘里有鱼。 大名鼎鼎的投资方。 潘家大院。 大雨滂沱,也没能减弱游客的兴趣。 云行雨施。 诗情画意的夜晚。 凉亭里纳凉的村民。 天上人间。 蔓塘里的故事或许正在演绎一个乡村经营的新样板,“原来乡村还可以这样存在!”这句话会有越来越多来过这里的人感叹。夜幕下,我们游走在蔓塘里,边观赏、边思考这座普通山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由衷希望类似蔓塘里的文创灯光建设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与时俱进、可持续的发展。(版权声明:本文为谢俊彦原创文章,由城市光网编辑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