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言与说话

 儒学家风 2019-08-02
为什么会总说错话?
说错话, 有时候并不在话的本身,而是在听的人,有没有听得进。
听不进的话,对他来说,就是错的,对你来说,说了不合时宜的话,也是说错了。

一个大德和尚,前面跪着五个年轻人,求他剃度出家。
和尚问第一个青年人:“你为什么要出家?”
青年人回答:“父亲让我来的。”
和尚当头一棒:“出家那么大的事,自己没有想明白,别人让来你就来了。”
问第二个青年人,青年人想,说父命没有自己想过挨打,就回答:“我自己想来的。”和尚当头一棒:“这么大的事,不告知父母?商量一下也没有。”
和尚问第三个,青年人想,咋说都挨打,就不敢吭声。和尚当头一棒:“什么都没有,就跑来出家?”
第四个青年人腿直哆嗦,想了想,就搬出佛祖说:“佛祖感召来的。心想:和尚总不会连佛陀的面子都不给,佛陀让来的都敢打吧?
和尚还是当头一棒:“我修了这么多年,佛陀都没有来感召我。佛祖都感召你了,你来当师傅,我给你当弟子。”
说了什么都不好,都不对。因为和尚要磨这些人, 看他们有没有恒顺众生的心,故意听不进。一遇到逆的,就逃避的人,当不了几天的和尚。
 有话好好说。
第五个这样说:“大和尚修得好,我想来向您学习,受德行感召而来,父母也觉得好,相信这也是佛陀的安排。”
大和尚不语了。
说错话,除了他听不听得进的因素,还有一个因素,有没有关系到他的本身。有时候,关系到他不好反驳的,听不进也不好反驳,这话就对了,当然,别人有没有接受,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说话,其实都是咋说咋对,咋说咋不对。你想要它对,你站在对的角度理解,要它不对,就用不对的角度理解。
“一阴一阳之谓道”,任何事物,永远有一个对面,再加一个中和的,就三个方面了。“三思而后行”,就是要把三个方面都想明白了,才决定行动,“三生万物”,三个方面就全面了。有时候,三思而后言,想明白了一句话,三个方面的反应是什么,对方接受那个方面的,就是会说话的人。
愚昧的人,在纠结着自己的话有没有错。
智慧的人,在思考对方如何听进去,反思自己的话和说话方法。

孔子讲:“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别人怎么说话,说什么样的话,你听明白了,至少可以知道,对方的道义和智慧。
专挑别人合听的话,不合道义的也讲,你可以知道,对方的道义是欠缺的。
只说符合道义,不分场合不分对象讲,你可以知道,对方有道义,但情商智商不高。
知言是一个大学问,说话也是一个大学问。有话好好说,说好话,把话说好。这是在知言的基础上,转化成自己的大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