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43年,天下有变,崇祯帝如何才能破解明朝的“必死之局”?

 花开无田 2019-08-02

文/花开无田

1642年,对于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而言,冷彻寒骨。这一年,松锦之战大败,大明王朝真正的成建制军团,也便只有孙传庭一部。而当崇祯帝希冀以和谈能够缓解外部压力,集中兵力处理李自成,张献忠之时,一次意外的和谈泄露,不仅让兵部尚书陈新甲成了卖国之贼,而崇祯帝更是为了脸面,只得不了了之。

如果1642年是风雨飘摇,那么转过年来的1643年,更像是大厦将倾。

这一年正月,李自成攻破襄阳,称新顺王,一句“给牛种”便流亡之众趋之如骛。五月,张献忠攻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八月九日,皇太极端坐而崩,在经过了短暂的权利争夺后,豪格为他的鲁莽付出了代价,而多尔衮也并没有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反而是年仅6岁的福临,登上了帝位。多尔衮摄政。十月,孙传庭在陕西潼关与李自成交战,最后战死。

1643年,天下有变,崇祯帝如何才能破解明朝的“必死之局”?

崇祯帝在皇位上,如坐针毡。那么要如何才能破解必死之局呢?

在现实中,转年过后的1644年,崇祯帝眼见李自成的起义军,声势浩大,3月13日攻克太原,4月7日,大同陷落……守将,把总,投降者不胜枚举。而他还在“要脸与否”中挣扎,捐款所得几十万,最后李自成上书议和,他还是要脸,最后自己的兵部尚书打开德胜门,李自成都想不到如此容易。

1643年,天下有变,崇祯帝如何才能破解明朝的“必死之局”?

二百余年王朝制度的传承,对东林党人的任用,边军粮饷不足,所谓的祖宗之法不可变,如此之多的桎梏在羁绊这这个并不算明君的亡国之君。

1 迁都

历史之上因为避乱而迁的例子数不胜数,唐玄宗李隆基为避安史之乱,宋高宗赵构的海上行宫都是例证。国家都亡了,谁还会去死守所谓的祖训?为此,事实上他也提出过迁都,但东林党的一群腐儒,反对。为什么腐儒不可杀呢?

虽然都是地主阶级,但是此时的崇祯帝却与东林党等人代表的地主阶级而言,早已分离。他们并不在乎谁是皇帝,只要能够保证他们的利益即可。内阁首辅陈演如此,兵科给事中也是如此 。“奉太子往南,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上位17载,他还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他会亡?

1643年,天下有变,崇祯帝如何才能破解明朝的“必死之局”?

也只有铁血迁都,所拦阻者皆可杀。史上的能够保社稷之君,哪一个不是血里摸爬滚打?想做白莲花,成明君圣主,不沾血?看看他的老祖宗,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吧。

2 裂土而分

当辽东地区成为了军阀化之时,他在调遣已然“听令不听调”,吴三桂的迟缓救援便是明证。李自成想要西北王,为何不分呢?放弃那该死的所谓虚名,一个人也只有活下来,才有翻盘的机会。把自己看的太高,把皇位看的太重,反而摔得更重。

1643年,天下有变,崇祯帝如何才能破解明朝的“必死之局”?

3 抢

当财政危机爆发,干旱持续,大明王朝事实上还有一处富庶之地。在明末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大量丝织品、瓷器的出口,也让江南地区富可敌国。在杀掉反对南迁之臣,北方裂土而分,大肆分封战将之后,为何不让自己以帝王身,行劫掠事,拉拢那些缺粮少饷的兵丁呢?跟着你有利益,才是扈从者众的原因所在。一个人成功与否,恰恰是你能够用利益来甄别对象,从而让愿意跟随你的获取及得利益,进而扩大利益化,吸纳人才。而李自成的成与败,从三年不纳粮,流民从者百万;到向地主阶级伸手,向流民伸手,导致从者莫不反,便是明证。

1643年,天下有变,崇祯帝如何才能破解明朝的“必死之局”?

参考资料:《明季北略》《明史》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