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解:甘草泻心汤

 医道无涯 2019-08-03

   “甘草泻心汤”在临床上可谓是治疗口腔溃疡的一张特效方,能比较快速的促使溃疡面愈合,因此甘草泻心汤也被称之为粘膜修复剂,包括口腔粘膜,咽喉发炎甚至溃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直肠粘膜,肛周溃疡,痔疮,男女生殖器粘膜破损溃烂,以及眼部粘膜发炎溃烂等。甘草泻心汤就是重用甘草,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甘草对溃疡面能起到薄膜保护作用,并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的粘膜,仲景有一张非常有名的方叫“甘草桔梗汤”,该方就是治疗咽喉病的一张特效方,可见方中甘草也起到了粘膜修复与保护作用。

    经方大师胡希恕尤其推崇用“甘草泻心汤”来治疗口腔溃疡,他说他用此方来治疗口腔溃疡还没遇见不好的,而且特别有捷效。胡老的经验是:如果口舌特别干加生石膏,如果烦热得厉害加生地黄,如果口舌不那么干燥,就用“甘草泻心汤”原方就可以,不过胡老治疗口腔溃疡喜欢用生甘草,他认为更能祛热。“甘草泻心汤”就是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把甘草的用量从原来的三两加到了四两也就是20g,所以开“甘草泻心汤”的时候生甘草要重用才不失仲景原意。《金匮要略》将其用于治疗狐惑病,狐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综合征(反复发作的虹膜睫状体炎、滤泡性口腔炎、反复性口疮、女性阴道溃疡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白塞病是1937年土耳其医生Behcet发现并首次报告的,黄煌教授认为张仲景才是第一个发现白塞病的医生,而中医的“甘草泻心汤”治疗该病有特效,所以他认为白塞病应该更名为“甘草泻心汤综合症”或者叫“狐惑病”。


      那么“甘草泻心汤”为何能较好地治疗口疮以及生殖器部位的溃疡呢?这与它的用药配伍是分不开的,方中的黄芩黄连是清热泻火燥湿药,也就是具有现代医学所谓的消炎作用,所以急慢性胃肠炎常用之,那站在中医学的角度来讲呢,“热盛则肉腐”,人的舌头是和心相关的,舌头两边通常反应肝胆的问题,嘴唇通常和脾相关,齿龈通常和胃相关,眼睛和肝相关,咽喉和肺相关,肛门和大肠相关,男女生殖器部位也是和肝相关,所以如果溃疡长在舌头上,通常反应心火旺,舌两边肝胆之火旺,嘴唇脾火旺,齿龈胃火,咽喉肺火,生殖器部位肝胆之火,所以治疗这几个部位的溃疡我们分别需要清心火、胃火、肺火和肝胆之火,而方中黄连最长于清心火和胃火,其次是肝胆之火和大肠之火,黄芩最长于清肺火,其次是胆火和肝火以及肠火,生甘草能解百毒,性寒凉又能清热,最关键的是它能有效的保护溃疡面并促进其愈合,当然甘草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本方中最主要的还是取其健脾胃和补中益气之功以缓解患者下利急迫之状,这在下文的条文里面我们再做具体的分析。


      有的人可能无法理解为何溃疡长在眼睛和生殖器部位要清肝胆之火呢?这其实与肝经的经络循行是分不开的。

《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頏顙,连目系……”,可见眼睛和男女生殖器部位是与肝经密切相关的。《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指出:“口舌生疮糜烂,名曰口糜,乃心脾二经蒸热深也”,《医方考》也指出:“口糜本于湿热”,可见湿热熏蒸是口疮的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而黄芩、黄连均是清热燥湿药,均有较强的清利湿热作用。中医有句话讲叫“湿为阴邪,唯阳不化”,就比如地面有一滩水,除了可以挖一条小水沟把它排出去以外,最好还要有太阳曝晒,这样它才能干得比较快,所以“小青龙汤”里面仲景用了温性的桂枝、干姜、细辛来温肺化饮,“苓桂术甘汤”里面也是用了温阳的桂枝来化胃里的停饮同时也是用来降冲气的上逆,“吴茱萸汤”里面也是用了温热的吴茱萸,这里少佐干姜一方面也是帮助化湿,另一方面也是“泻心汤”类的都是寒热错杂,上边有热,下边又有寒也就是有下利,干姜用来温下,所以古今用“甘草泻心汤”来治疗口疮,这个患者往往有怎样的特点呢?首先既然是“泻心汤”,胃脘痞满不适,食欲不好肯定是其一大指征,往上呢患者往往有干呕,一般没什么东西吐出来,而且口舌生疮,往下呢患者拉肚子比较严重,仲景条文里说“下利日数十行”,且完谷不化,就是大便里还夹杂着食物,而且这种下利往往和痞满是成正比的,下利的越厉害,肚子越痞胀,所以简言之,这个患者可能口腔或者生殖器部位或者肛门长了溃疡,同时伴随拉肚子拉的厉害,肚子痞满不适,可能还伴随有干呕,心烦得厉害,上热下寒,那治疗这种粘膜的疾病我们就可以用“甘草泻心汤”。用人参、大枣和甘草目的还是为了健胃,从患者拉肚子比其它几个泻心汤厉害我们也可窥见“甘草泻心汤”患者胃虚的更厉害,仲景条文里面说是因为感冒了医生用了下法,结果患者胃痞满不适,医生以为胃里面有东西才痞满不适,又继续用了下法,结果导致患者下利得更严重了,脾胃也就更虚了,胃虚了,不蠕动了,客气就来了,所以痞满与下利成正比。

【原文】  

1.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伤寒论》(163)   

2.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嗄),甘草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组成与用法】  

甘草四两,炙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  

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条文解析:163条: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就是说这个人搞感冒了,可能是桂枝汤证,也可能是麻黄汤证,本本呢应该发汗解表,引邪气外出,现在医生搞错了反而用了下法(仲景时代盛行),虚其里气,这样就把邪气给引入到了消化系统,接下来自然就是一系列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比如“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呢?我们知道下法是最容易损伤脾胃之气的,因为肠道是直接和脾胃相通的,现在医生用了下法,脾胃损伤了,中医讲脾的功能是主运化,这个运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运化你吃进胃里面的水谷来化生精微物质,一方面是运化水液,胃的功能呢是主腐熟水谷,主通降,胃和脾一起把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然后由胃的通降作用下传给小肠,所以现在由于医生误用了下法损伤了脾胃,脾胃功能失司,不能运化水谷,所以患者大便中夹杂食物,谷不化,不能运化水液,导致水液偏走大肠,所以“腹中雷鸣,下利日数十行”,这个患者拉稀是相当的厉害的,一天可拉数十次而且完谷不化,所以三个泻心汤中要数“甘草泻心汤”拉得最凶,也数它脾胃最弱,所以它是以甘草为君药且大剂量用,所以甘草在这里主要是为了缓解急迫的症状,这种急迫貌可能是拉肚子拉得凶,也可能是心烦失眠得厉害,再或者是溃疡疼得厉害,总之甘草是为了缓解急迫的,同时甘草也是属于补气药,长于补脾胃之气,比如我们补气的基础方“四君子汤”里面就有它,这里也取它补脾胃。中医讲脾胃是我们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位于中焦,脾气主升,能把水谷精微往上输送给肺脏,肺脏再通过其宣发与肃降作用把这种营养物质输布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胃气主降,能将食糜及浊气降给大小肠,现在脾胃虚弱了,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所以气都郁在中焦而形成痞满(患者总觉得胃里堵得慌,胀满不适),胃不蠕动了,肚皮按着痞满而硬,气郁在中焦不能下,它就往上溢,所以患者会有干呕,水液也不能正常排泄,郁在胃里面就会和食物以及体内的阳气一起化热,所以会形成湿热,湿热熏蒸于上,扰及心神,所以患者“干呕心烦不得安”,也就是失眠了,烦躁了,而且“胃不和则卧不安”,肚子里老是呱呱叫,闹得慌,当然睡眠不会怎么好。湿热往上熏蒸于口所以就口腔溃疡,咽喉红肿甚至溃烂,口苦口黏,湿热往下流注,无孔不入,而下面有两个孔,肛门和阴道,所以男女生殖器部位以及肛门口就容易瘙痒潮湿甚至溃烂,《医方考》说:“口糜本于湿热”,可见方中黄芩黄连就是为了湿热而设,方中甘草、人参、大枣就是为了补脾胃之气以期恢复其功能而设,半夏是为了降逆止呕,它同时也是一个除痞满的要药,而且它和黄连相配,辛开苦降以利脾胃气机之升降。《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医生用了下法之后发现患者肚子痞硬的更厉害了,不知道是胃虚,以为胃里面有东西,又继续错误的使用下法,所以“其痞益甚”。下面仲景继续讲:“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下面这句就是仲景自己解释胃脘痞硬的原因是由于胃虚导致的,不是有东西在里面。那治疗这种上边干呕,中间痞满,下边又拉的厉害的,还伴随有烦躁失眠的,仲景告诉我们要用“甘草泻心汤”。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就是说刚开始得狐惑病的时候就像是小柴胡汤证一样,小柴胡汤证也是“寒热往来,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再慢慢发展就会出现咽喉和生殖器部位的皮肤粘膜溃烂,因为咽喉都溃烂了,自然声音嘶哑,患者疼痛难忍,吞咽困难,自然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就会出现“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所以这自然不同于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是没有咽喉和生殖器部位粘膜溃烂的。下文仲景主要就是解释什么叫做狐惑病,以及如何鉴别狐惑病。“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就是说如果咽喉溃烂了中医称之为惑,生殖器部位粘膜溃烂了中医称之为狐。那治疗这种病就可以用“甘草泻心汤”。                       

弘扬中医传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