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不开的清源山 泉州古城,左侧晋江犹如银河玉带环绕,右侧清源山则似绿色羽翼欲飞向天际。泉州之得名,即是源于自古多泉孔的清源山。 泉州人的祖先为纪念晋朝而为晋江取名,对清源山取名却不赋予文化,而是以泉眼众多取名为“泉山”,这是古代中原人本地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可以看出——泉州人还是绕不开清源山的。 ◤ 这城市的第一缕和最后一缕阳光,都是属于清源山的。 这城市到来和离开的故事,也是属于清源山的。 图|郑新川 自中原移民定居泉州,便有人隐居于清源山中,唐宋以来,各个宗教在清源山兴建庙宇、石室,凿刻石碑。在这么一个能清晰完整地俯瞰泉州的地方,泉州的历史如何能绕开Ta呢? ◤ “闽学鼻祖”欧阳詹年少时,在清源山赐恩岩后一石洞穴居攻书,与诸友'同指此山,誓报山灵'。不几年,果然和韩愈等同登龙虎榜,一时声震宇内。 自欧阳詹后,多少泉州文豪英杰与清源山惺惺相惜,清源山用博大的胸怀和雍容的气质感染着文豪英杰,而他们用诗词书法回馈清源山,这座从前只是“泉山”的小山,开始变成一座被称为“清源山”的文化大山。 泉州人绕不开清源山的,俞大猷在此深造武艺,日后成为抗倭名将;李贽“离经叛道”地在赐恩岩题下楹联“不必文章称大士,虽无钟鼓亦观音”;弘一法师的慈爱目光在此永远地守护着这座古城;清源山东七里庵,又有多少赶考学子曾匆匆经过,心中怀着和韩琦一样的进士梦呢? ◤ 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泉州人,心中一直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春游情怀地——清源山。 对于他们来说,清源山不仅仅是老君岩,也不仅仅是南台,还是某次春游难忘的流水潺潺,相互分享的午餐,互相搀扶的登山之路。 更甚至于是豆蔻年华之际,三五好友时不时的山中同行,更甚至于是少年少女怀春之际的约会。 泉州人是绕不开清源山的,在游乐设施匮乏的年代,清源山像是一个巨大的游乐园,一个巨大的记忆储存库。试问,有多少记忆,依旧温存在山上的某个角落呢? ◤ 在泉州的诸多生活方式中,有一种让泉州人难以忘却,那叫做清源山品茶呷美食。 每天,都有来往于清源山与泉州市区的车辆,特别在中午与傍晚时分,车辆沿着蜿蜒曲折的道路上坡,道路狭窄视线容易被遮挡,但这不妨碍那些喜欢上山的人,他们经验丰富地在山坡中如游蛇般前行,个个都是清源山车神。 这一些的背后,都是为了那一桌美景,一桌美食。停车,步行,进入深山小店,一下子就可以进入隐士般的状态,在餐桌前慵懒地来一壶茶,用仙人视角看着山下的泉州城,美美地吃上一口,这样的清源山生活,有哪个泉州人绕得开呢? ◤ 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当你下了动车,从动车站回到泉州,你就会知道,你随时往后一看,你都会发现有座山一直在你身后,离你不近不远不亲不疏,似乎随时等待着你。 泉州的乡情地标,不仅是东西双塔,也不仅是中山路和钟楼,泉州最大的乡情地标,恰恰是我们经常忽略的清源山。 如今从泉州古城由北望去,清源山清晰地出现在这座古城的脉络里,泉州人,始终是绕不开清源山的。假如有一天夜晚,我们再也看不到山上远远投过来的灯火,是否内心会寂寥难耐? |
|